鳳梨銷中受阻,讓國內鳳梨產銷失衡問題浮上台面,針對外界質疑鳳梨面積連年暴增,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昨(16)表示,已協調台糖338公頃的鳳梨田不再續租(目前總量為600公頃),減少銷中鳳梨產量,並輔導現已採收金鑽鳳梨的農民改種「芒果鳳梨」(鳳梨的新品種),以分散產期。(推薦閱讀:面對鳳梨產銷失衡真相)
多位鳳梨外銷業者專家均表示,減少台糖土地釋出,確實可即源頭減少鳳梨的產出,同時,未來台糖土地的出租應做篩選,留給認真經營外銷市場的供果園,且在租賃時要求業者說明如何減少次級果品流入市場,才能發揮國有地的最佳調節效應。此外,農糧署也必須將每一顆外銷果實的溯源機制確實做好,才能做出外銷口碑。
三年內減少338公頃鳳梨田、輔導農民改種芒果鳳梨
外銷鳳梨至少有1/3是種在台糖土地上,2020年出租土地達600公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已協調台糖簽訂的鳳梨田租約中有338公頃不得再續租,以鳳梨每公頃產量45公噸、2年1收來看,每年可減少7605公噸流入市面,確實能從源頭緩解銷中鳳梨的不穩定。
此外,農糧署正輔導已收成金鑽鳳梨的農民,下一季改為種植台農23號芒果鳳梨,因為芒果鳳梨的採收期為5月至10月。
外銷業者支持減種,台糖土地要租給「對的人」
台糖出租的600公頃外銷鳳梨園中,屏東縣占了450公頃。屏東縣高樹鄉的銀獅合作社理事主席洪銘聰表示,認同農糧署與台糖協調,「鳳梨真的種太多,即時止血是對的,做得好!」此外,他認為,除了管制,台糖若要租地給農民種植鳳梨,應留給果實品質較好的外銷供果園。過去台糖出租的外銷鳳梨園,採收鳳梨多輸往中國。
洪銘聰表示,台糖的土地面積大,對生產者來說,鳳梨栽培較好管理,且土地集中,也省去租賃私人土地的溝通成本,因此才會很多人想跟台糖租地,「鳳梨種太多、賣去哪,不是台糖的問題,是種的人的心態問題。」
洪銘聰說明,從銷日毛豆案例來看,若能讓果實品質較好、認真經營海外市場的業者,以台糖土地做生產,外銷鳳梨會更有競爭力,「鳳梨誰都可以種,但不是誰都可以種出好鳳梨。」但相對的,生產者想租台糖土地,也應提出「次級品處理計畫書」,說明如何避免生產的次級果流入市面,「至少可以讓官方單位知道次級品的去向,那就還有時間可以因應。」
台糖土地可成為優質外銷供果園的助力,但果實要溯源
王先生則表示,台糖的土地屬於公部門,相對於私人土地來說,確實能夠立即調節國內鳳梨的產量,但台灣鳳梨外銷若要有長期戰略,可借助台糖的土地,將供果園生產成本降低,大面積栽培也有利於果品提高,同時也可將內銷做徹底分流,兩邊的市場不互相干預狀況下,國內鳳梨價格才會更穩定。
日前日本驗出台灣3月1日至3月3日出口的香蕉農藥超標,鳳梨是否也會有此疑慮?王先生指出,目前國內輸出的每一批鳳梨可以對應到出貨業者,但以供果園來說,業者的供果園可能不只一處,現在外銷的鳳梨無法追溯到最源頭的生產區域、催花時間及採收日期,要避免同樣情形發生,則每一顆鳳梨的溯源要做得更徹底才行。
芒果鳳梨剛上市,難成為替代品種
針對農糧署提出以芒果鳳梨取代部分金鑽鳳梨,資深鳳梨產業專家王先生表示,芒果鳳梨是2020年才正式發表,種植數量不多、市場接受度還是未知數,建議採收期為5月至10月,但這僅僅只是農試所建議,農民不見得就會按照建議時間採收,仍有可能集中於夏季上市,未必能改善產期集中的問題。
此外,夏季是台灣水果的盛產期,鳳梨產期若延長到入秋,恐將與其他水果強碰、競爭。專家認為,產銷失衡問題恐難靠一個品種來調節。
延伸閱讀:
台灣鳳梨內銷佔大宗,外銷量僅一成,我認為加工後的鳳梨食品再做外銷較有價值,因為鳳梨的切削很麻煩,消費者會捨鳳梨去選其他水果,但加工後的鳳梨可立即食用,
外銷不出去就減種˙那下一個要減種那一個˙是不是要每種
水果排隊等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