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農教育為全台農業打地基!政院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拚本會期三讀立法

行政院今日(5/6)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賦予推動食農教育的經費及法源依據,明天將送立法院審議,拚這會期通過。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食農教育是農業政策的根基,讓孩子從生活中的每一口咀嚼,認識在地食材、飲食文化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環節,進而培養在地消費的觀念。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食農教育法》是近期農業部門最重要的法案。」明年施行食農教育相關預算將從今年約8千萬(輔導處、漁業署、農糧署)提升為10億元,食農教育若有做好,台灣農產品不必害怕進口食材的競爭,很多農業謠傳也不攻自破。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食農教育法》是近期農業部門最重要的法案(攝影/林怡均)

食農教育法倡議多年,終於順利送進立院

外界倡議《食農教育法》多年,2018年農委會召開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即宣示要推動食農教育立法,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但該法始終未能順利出爐,直到今日才正式出政院進入立法程序。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食農教育能達到保障食安、提升國人對國產農產品認同、促進農業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的功用,而食農教育應從小做起,需要農委會、教育部的整合。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的功能不只生產,還有維持生態環境的永續,而食農教育的推動是同時站在農民及消費者角度,這次《食農教育法》草案通過,內容包含原則性基本法及執行法,將來農委會、教育部、衛福部甚至原民會都會一同納入,地方政府也會協助推動。

陳吉仲說明,草案立法目的有四個,分別是增進國民健康減少食物浪費、國民穩定取得糧食、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間的連結、推動地產地消發展在地農業。陳吉仲強調,要讓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瞭解食材生產過程,才能減少食物浪費,未來連政府部門採購便當,也會優先選擇使用在地食材的店家。

全國三千五百多所學校將可至產地參觀,每計畫補助10萬元

陳吉仲接著表示,現行食農教育能量缺乏整合,經費也散落在個別計畫中,明年施行食農教育相關預算將從今年約8千萬提升為10億元,《食農教育法》草案會拚這會期通過,教育部長潘文忠已表示預計6月起會讓全國三千五百多所學校到產地參觀,每所學校可依計畫申請,每個計畫補助上限為10萬元,費用由農委會支出。

陳吉仲說明,學校到產地參訪的執行對象為所有國中小學,這部分會編列2億至3億元,另外,透過地產地銷的執行,這部分也會有新預算的編列。執行國人糧食安全供應的經費將由食農小組委員會討論,預計六月會有完整規劃細節。

《食農教育法》草案內容還包含均衡飲食概念,陳吉仲表示,國內每年支出約七千多億元的健保費,均衡飲食若有落實,健保支出絕對可以降低。「《食農教育法》是近期農業部門最重要的法案。」食農教育若能做好,台灣農產品不必害怕進口食材的競爭,很多農業謠傳也不攻自破。

食農教育法加強消費者與食物、生產者的連結,向下扎根

《食農教育法》草案內容有20條,第1條至第4條為總則,說明立法目的、明定主管機關、名詞定義;第5條至第8條為中央、地方政府及各目的事業機關執掌、設置推動會;第9條至第10條則說明國民取得安全、營養及足夠糧食的健康攝取基準;第11條至第12條為地產地消標示,政府要優先採用在地生產的農產品;第13條至第16條為協助家庭、社區、學校、法人團體設置整合平台;第17條至第20條為加強研究、寬列預算及期程。

陳吉仲表示,現行農委會已有食農教育推動小組、教育人員宣導培訓以及建置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具體作為包含食米、食魚、國產鮮乳及肉類的推廣,推廣對象涵蓋幼兒園、國小、國高中及大學;校園營養午餐也朝全面採用在地食材推進,2021年起每人每餐獎勵費用從3.5元提高至6元,偏鄉學校更是調整為10元,目前營養午餐食材已有八成為國產。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鄭秀娟表示,農為國本,農業問題就是國安問題,要確保吃下的食物安全,不能只靠檢驗,主婦聯盟過去和專家團體組成食農教育法案推動聯盟,七年來與農委會有諸多合作,食農教育目前已在全台遍地開花,但法案是正式制度宣告,「都市小孩選擇多,偏鄉孩子更需要食農教育資源,法案通過,食農教育才能在全國扎根。」

食農老師成為第一線倡議者,食農教育未來可減輕醫療資源負擔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林如萍表示,食與農密不可分,食為先,農為本,農是基本素養,這五年來農委會推動的食農教育,看到諸多老師充滿熱情、興趣,但需要專業又正確的資訊及教學資源,「許多老師接觸食農教育後,也會成為第一線倡議者。」很多老師更是以購買行動來支持在地農產,顯見食農教育確實能夠扎根。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沒有農安就沒辦法談食安,每天各種謠言在各式通訊軟體中流竄,例如:隔夜菜致癌、柿子不可和螃蟹一起吃,食農教育能帶給國人正確的食農觀念,而孩子走進農村、接觸土地,了解食物生產的辛勞,也會更珍惜食物,剩食也會隨之減少。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表示,美國曾統計每投入一塊錢到食農教育,在醫療資源上可以回收十塊錢,作為營養師,最關心國人的飲食是否健康,而營養是可以在地化,例如:國人瘋吃鮭魚,但台灣魚市場裡有同樣營養又便宜好吃的魚;且食物可以有不同層次的品嚐,例如:國內18種鳳梨,同樣是鳳梨卻風味各異,都是台灣特有的品種。「食農教育法的通過,可以讓國人越吃越健康,心靈也越滿足。」

延伸閱讀:

日本《食育基本法》奠定和食文化│從營養午餐到外食族都是推進目標

追上日韓腳步,台灣民團合推《學校供餐法》,從食材到人力預算,制訂明確規範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