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剛經歷56年來最大乾旱缺水危機,但雲林縣卻傳出要解編高達2,277公頃的水源保護區!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指出,雲林縣政府是為開發「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計畫」卡關的環評解套,一旦解編恐危及當地地下存水,造成原保護區的水源污染。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工商發展科技士劉益郎表示,此次開發是因雲林縣有產業用地面積的急迫需求,因此函請自來水公司進行檢討解編。自來水公司表示,已同意該區解編,但非為產業開發環評解套,而是因為該地僅為備用水源且長年未取用。不過陳椒華、水資源保育聯盟認為,極端氣候需要充足備用水源,水公司選擇在開發前逕行解編,需提出更清楚的公開說明。
為推動產業園區,雲林縣府申請自來水源解編
雲林縣政府欲在古坑推動71.35 公頃「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開發計畫,該園區開發案自2020年進入環評程序,開發基地將近90%以上都是農業用地,基地下游20公里內也有灌溉用水的取水口。
但因園區位在水源保護區,去年9月3日此案環評時,環保署專案小組評估,該開發案除不利雲林農業生產環境外,對自來水水源水質也可能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認定不應開發。
雖然環評卡關,雲林縣政府卻仍向自來水公司提出解編「永光、斗南第一水源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自來水公司第五區也於今年2月召開解編會議,認為該區供水無虞且水源長年未取用,因此申請廢止保護區,亦即同意解編。目前申請解編狀態是補件再審中。

缺水又要犧牲存水區
陳椒華今(16日)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 近日台灣才經歷水情嚴峻,水情告急,未來在氣候變遷下可能更常面臨水資源不足的情形。而「雲林古坑溝子埧產業園區計畫」 選址位在水質水量保護區,不僅臨近地下水補注敏感區及九芎坑活動斷層,周邊還有高鐵及國道的工程井,雲縣府忽視地下水補注敏感區和斷層帶,增加污染與安全疑慮。
陳椒華說,若在該處引入製造業,不僅雲林會失去優良農田,也會影響水源水質。去年9月3日此案環評時,環保署專案小組即評估,該開發案除不利雲林農業生產環境外,對自來水水源水質也可能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認定不應開發。
對此陳椒華質疑,「供水無虞」的說法是否有考慮到極端氣候下需要的備用水源?且水源保護區的廢止,將來可能影響新增產業用水的支援能力。 陳椒華批評,「雲林縣政府、經濟部水利署及自來水公司,不應短視近利,應將極端氣候因素納入考量,」並應通盤檢討此地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劃設原委,做好水質水量的維護,並以區域整體概念規劃水資源政策。

水資源聯盟:水公司在開發前解編,需公開決策原因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表示,為了可能污染水源的產業區,解編雲林縣內近一半的水源保護區,並非合理做法。雲林縣過去自來水多抽自深層地下水使用,造成縣內地層下陷情形全台最嚴重,也間接影響高鐵行車安全。尤其在氣候變遷加重年代,缺水危機會增加,「雲林縣水質水量保護區佔全國保護面積不到1/200,已經少的可憐了,應該做的是增加水質水量保護區,而不是解編。」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說,水公司提出解編理由為多年來都未取水,但是否有抽取該區域的水、未取水理由為何,且在開發前選擇解編,水公司須向大眾清楚交代其始末。
雲縣府:開發引進產業,提供就業機會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工商發展科技士劉益郎表示,此次開發是因雲林縣有農業轉型升級及產業用地面積的急迫需求,希望可以推動開發並引進產業,預計提供3,000個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返鄉,縣府才會函請自來水公司依據「水質水量保護區劃定、變更及廢止作業要點」進行檢討解編。
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王亮中則解釋,水公司提出解編與開發案無關,而是因湖山水庫建置後,雲林縣地下水目前全面改為停用或備用,而該區水源被列為備用中的備用水源,重要性低,因此才提出廢止,但廢止理由仍可與各界溝通。
經濟部水利署副組長張承宗表示,經濟部受理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的解編申請時,同樣會考量水資源疑慮的問題,現在用不到,不代表以後用不到,尤其在面臨氣候變遷影響,對於水資源的調配與規劃,已要求自來水公司要做整體與未來考量。
系列閱讀:
56年來最大乾旱01》不搶水就完蛋!春季農損超過4.6億,連淺井都快抽乾
56年來最大乾旱02》抗旱雜糧─大豆小麥花生為何推不動?什麼稻種最省水?
一天到晚只在趕忙開發土地, 引進產業, 提供就業機會的政府機構 到底在想甚麼? 沒有潔淨的水喝 人會死的道理不懂嗎? 沒有灌溉的好水就沒有糧食生產的道理不懂嗎? 一個縣市的失業率誰說了算? 可曾做過科學調查以了解失業人口的所在地區和合適的工作內容? 會不會犧牲水資源和農業用土地之目的只是要圖利某些工業企業,且引進外勞來製造外銷產品? 結果只是白白毀損自己的國土家園,本國&當地一點好處也沒得到 !!! 人民應奮起反對-政府中的少數人無知又霸道地端出政令就逕自強行的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