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鄉鎮的路燈認養和廟宇合作,結合民間點光明燈的祈願(攝影/魏三峰)

為鄉間小路點一盞光明燈,「認養路燈」有助偏鄉,捐款前認明是否專款專用

一年將盡,民眾過年有點光明燈的習俗,何不到馬路上來點?「路燈認養」讓民眾可以點燈改運,還可行善積功德。自從台中潭子鄉在2003年開辦「大愛光明燈」,鼓勵民眾認養路燈,目前許多鄉鎮和縣市政府都普遍開辦認養路燈制度。

但是民眾難免有疑問,政府難道經濟困難到沒錢支付路燈的電費嗎?過去常常聽到偏鄉地區曾發生積欠電費而被斷電,現在還有這種情形嗎?如何確定民眾認養的愛心,確實是用在路燈項目上?

鄉村幅員廣、小路多,路燈電費對偏鄉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攝影/魏三峰)

偏鄉財政拮据,民眾認養路燈暖心挹注

台東縣卑南鄉就推行「敬奉燈」制度,鼓勵民眾認養之外還可以在路燈冠上認養人祖先的姓名,每支認養金額每年600元,吸引不少外地人也捐贈善款來認養。

卑南鄉公所路燈管理所所長張文祥表示,卑南鄉每年必須支付四千多盞路燈電費,電費支出約兩百多萬,現在募款認養路燈約一千多盞,認養金額約六十多萬,佔全年路燈電費四分之一。

張文祥解釋,路燈認養對卑南鄉這樣的偏鄉財政很重要,因為山區產業道路甚多,每年除了支付電費和維護費用,還會有一些增設路燈的需求,如果路燈認養的費用增多,鄉內就更有餘力去點亮需要路燈的角落。

偏鄉地區特別需要民眾認養路燈(圖片來源/台東縣金峰鄉)

路燈電費誰在繳?

偏鄉為何更需要認養路燈?路燈的電費到底誰在繳?交通部公路總局交工管理組組長薛讚添表示,屬於中央管道路如省道、快速道路、國道一類由中央公路總局負責,縣轄市的縣市道路由縣市政府負責,而鄉鎮市一級,則負擔鄉道、產業道路、既成道路。

自從2011年地方改制之後,升格六都的直轄市如高雄、台南、台中、桃園等,電費都由市庫負擔,財政較為充裕。相對而言,未改制的縣轄鄉、鎮、市,幅員往往較市區更大,財政相對吃緊,路燈電費的財政負擔也較為沉重。對於偏鄉山區沿海鄉鎮,因為地廣人稀,需要維護的公共設施敷蓋面積也相對較大,路燈認養對財政挹注的效果也比較顯著。

績效落差大,羅東年募兩百萬,也有鄉鎮掛零

對於某些地方鄉鎮而言,認養路燈不只是因為缺經費,更重要的目的是充裕財庫的活水,促進民眾參與施政。不過勸募效果也隨鄉鎮公所積極度而有落差,同樣是鼓勵地方企業、團體及民眾參與認養路燈,將行善積德的習俗化為大愛照明道路,各鄉鎮的民眾參與程度卻有很大不同。

羅東鎮位於宜蘭縣蘭陽溪以南地區的核心,人口七萬兩千餘,由於募款相當積極,一年認養路燈金額可達兩百餘萬。羅東鎮公所工務課李建東表示,認養路燈是民間信仰的點燈習慣,因此鎮公所與廟宇配合點光明燈來推動路燈認養,經過大力宣傳,民眾反映頗為熱烈。

認養路燈一方面可減輕公庫支出,讓鎮公所有餘力投入其他公共設施跟鎮民福利,另一方面民眾捐獻認養,也會幫忙參與照看,一旦路燈不亮馬上就會通報。不過他也強調,鎮公所前一年度並不能確知認養額度,因此前一年仍必須編列足額,一年約七百萬電費及四百餘萬維修、增設費用,以應對開銷。

再看彰化縣治所在地彰化市,人口數23萬餘人,一年認養路燈金額約莫數十萬。而位處偏僻的南投縣水里鄉,建設課人員表示,自鄉代會通過《路燈電費認養準則》兩年以來,山區經濟較差,民眾興趣缺缺,因此認養數為零。

部分直轄市也有路燈認養制度。台中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路燈科王先生表示,依據台中市政府《臺中市公有路燈管理及認養辦法》,每一盞認領費用每年一千元,目前一年認養路燈金額約四十多萬。

有些鄉鎮的路燈認養和廟宇合作,結合民間點光明燈的祈願(攝影/魏三峰)

台電:鄉鎮積欠電費情形已減少

現在還有任何鄉鎮財務困窘到繳不起路燈電費嗎?《上下游》抽樣聯繫台電的雲林、屏東、花蓮、台東四區營業處,據回覆,目前並無鄉鎮欠繳路燈電費情形。

台電屏東區處副處長曾淑媚表示,十多年前曾有鄉鎮公所積欠電費,台電也提供分期付款方案,但是目前一般鄉鎮公所公用路燈依照適用優惠費率,已經很少出現積欠電費的狀況。

台電雲林區處經理則表示,路燈是由鄉鎮公所自行設置,但每一盞路燈都要向台電申請接電。過去曾經發生鄉鎮自行接電成為「路燈黑戶」,碰到類似情形,原則上會請公所來辦理申請合法接電,目前台電公司每年都會定期普查,並沒有積欠電費情形。

偏僻防汛道路上的路燈(圖片來源/花蓮吉安鄉公所)

增設路燈有必要嗎?偏鄉山區點燈須考量公益性

鄉村偏僻道路多,是否應該多多增設路燈呢?2020年9月台南市發生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僑生遭殺害事件,引發全國再度重視偏鄉照明議題。對此,管理廣大山區道路照明的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路燈科朱科長表示,偏鄉山區是否增設路燈,仍需考量公益性及必要性。

過去就曾發生不少鄉鎮公所因為選舉綁樁或人情壓力,增設太多路燈,到最後付不出電費,甚至積欠超過一年電費,面臨台電公司催繳、起訴求償甚至斷電情形。

當民眾透過里長、民代陳情想要增設路燈,市政府安排會勘評估,原則上私人道路會被排除,但若是既成道路、防汛道路或是民間農路,必要時政府依然會裝設。不過朱科長補充,增設照明也會引發爭議,例如有里長爭取路燈,但是附近住戶或農戶考量種植作物會受光照影響生長,因而反對。

台南市政府在長榮學生凶殺案後,成立點亮偏鄉計畫,成立專戶募款(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捐款前先問清是否「專款專用」

既然認養路燈是民眾誠心與愛心的表現,如何確保這份心意確實用在路燈項目上?卑南鄉財政課課長林瓊敏表示,鄉公所每年編列預算有「路燈認養」科目,收取民眾捐獻後,公所必須開收據,只能用於路燈項目,且路燈有編號,認養哪一支都會登記。資格不限於當地居民,歡迎全台善心人士都來認養路燈。

直轄市的財政規範則較為嚴格,民眾的路燈認養捐獻,屬於專款專用,但不能拿來蓋新的路燈,新設路燈有其他預算,不得任意挪用。

不過對於部分鄉鎮而言,積極招募路燈認養,是地方開拓財源的活水。苗栗縣議員陳品安指出,鄉鎮公所每年都會編列明年度的路燈維護預算,如果能夠額外募捐認養路燈電費,若沒用完就可以勻支到其他項目,對財政不無小補。對民眾而言,點一盞路燈也比到廟裡面點光明燈,對地方助益更大。

而了解地方政府運作的基隆市議員王醒之則認為,各層級自治體財政狀況不同,預算編列方式也有彈性空間,如果沒有針對捐款開設專戶,捐款會進入預算統籌分配運用,有可能被轉換到其他名目上。站在公家單位立場,當然是不要開專戶比較好,款項可彈性運用,捐款人管不到用途。

如果公家單位有開專戶,就必須制訂該專戶使用辦法,也會受到財管單位監督,確保民眾的善款得到專款專用。王醒之建議,民眾捐款認養路燈前應多加詢問有無開設專戶,才可以確保自己的捐款用在指定用途。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