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鯧魚秘密】白鯧金鯧烏鯧斗鯧怎麼分?如何選條好鯧做年菜,才能年年有魚?

過年的團圓飯每道菜都要來句吉祥話,桌上一定要有一尾魚帶來好運,取其諧音「年年有餘(魚)」。如果是一條鯧魚就更加分,因為「昌」字象徵「昌隆」、「昌盛」,為開春討個好兆頭。

不過市面上鯧魚有很多種,白鯧、斗鯧、烏鯧、金鯧⋯⋯,牠們真的都是鯧魚家族嗎?還有環保團體倡議過年不要吃白鯧,該吃別的鯧魚,那消費者該怎麼聰明選一條好鯧魚呢?

鯧魚通常是年菜首選魚種(圖片提供/湧升海洋)

白鯧、烏鯧、斗鯧、金鯧,鯧魚到底有幾種?

老饕朗朗上口的「一午、二鯧」,講的就是魚的美味,這個二鯧指的就是白鯧,但是民間所謂的白鯧,真正的學名叫做「銀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尖尖的尾鰭。由於肉質鮮嫩,捕撈量少,本來就是高級魚種,特別在在過年期間供不應求,拍賣價格屢創新高。

白鯧的尖尾是其重要特徵。(圖片提供/ 許秦源)

另一種跟銀鯧長得很像的叫做「中國鯧」,又名為「斗鯧」、「中華鯧」,因為這種魚棲息在中國沿岸,每年冬天游到台灣沿海,漁民抓到的時候,看到這種鯧魚下巴長長、尾鰭較圓,因此流傳有「斗鯧戽斗,白鯧圓滑;斗鯧尾圓,白鯧尾尖」的分辨口訣。

斗鯧的「戽斗」很明顯,又名中國鯧。(攝影/林吉洋)

烏鯧(黑鯧)雖然長得像染黑的白鯧,但牠的真實身分並非鯧科家族,而是屬於「鰺科烏鰺屬」。但是由於過年時節,白鯧價格居高不下,烏鯧就變成白鯧替代品,牠的肉質也不錯,清蒸、紅燒、煎魚皆可。

黑鯧其實不是鯧科(圖片來源/湧升海洋)

金鯧又名為「紅衫」、「黃鱲鰺」,也是屬於鰺科,學名叫做「布氏鯧鰺」,可人工養殖,養殖區域分布在澎湖、高雄、屏東地區居多,經常作為海釣場用魚,也是年菜的好選擇。金鯧的價格親民,目前一尾家庭用標準尺寸600g,市價大約是300元上下,依照養殖環境、養殖密度、餵食用料也會影響到口感跟價格。

誰才是正牌「白鯧」?竟然是嬌小可愛的牠

還有一種體型較小的「鐮鯧」,特徵是尾鰭下半部有一條細細長長的燕尾,因此又名為「燕尾鯧」,俗名叫做「暗鯧」,在澎湖也被稱為白鯧。由於體型較小,所以許多白鯧米粉都用這種。

鐮鯧,又稱暗鯧(圖片提供/湧升海洋)

嚴格來說,白鯧跟斗鯧、鐮鯧都屬鯧科家族堂兄弟,是貨真價實的「鯧魚」,烏鯧跟金鯧雖然外型接近,實際上是攀親帶故的路人甲。不過還有一種小小個頭魚,學名叫「圓白鯧」,牠可是貨真價實的「白鯧科白鯧屬」。

名號響亮的圓白鯧有一副可愛萌樣,嘴唇像畫上黑色口紅,沿海漁民叫牠做「銅盤」,在沿近海漁業中經常可以捕捉到。牠唯一輸給其他鯧魚的,就是個頭太小,體長最多也才達到25cm,不適用於家庭宴客,所以市場價格平平,但如果一人份或嘗鮮而言,肉質也十分細嫩。

體型較小的圓白鯧,屬於白鯧科。(攝影/林吉洋)

還有一尾經常在過年被當成應景年菜魚的「燕鯧」,其實本名叫做「圓翅燕魚」,也屬於廣義的鯧魚家族,歸類為「白鯧科燕鯧屬」。這一尾魚現在也可人工養殖,在台南、高雄、屏東均有養殖,而且多採取文蛤、虱目魚混養。如果想吃到真正的鯧魚,又不想負擔太重,燕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白鯧都是底拖網抓的,不環保?學者說未必

不過這幾年也有環保團體積極呼籲:「白鯧魚多採取底拖網捕撈,不僅數量銳減,也嚴重傷害海床底砂環境。」呼籲消費者為了保護海洋,建議可以用養殖的金鯧或燕鯧取代白鯧。這麼一來,過年吃白鯧,心裡面總覺得好像怪怪的。

基隆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之暘認為,鯧魚捕獲方式也並非僅有底拖網一種,「相對以中層拖網跟適當網目及作業小型刺網的捕撈,也很常見。」由於中層拖網、針對性魚種的刺網,都是相對友善的漁法,鯧魚並非全都由破壞性漁法捕獲,單用漁法來區分不足以概括全部。

「保護海洋或漁業資源並非僅由生產者負責,消費者也必須做出相對努力。」他建議白鯧不必趕著過年吃,台灣過年時令魚類還有許多選擇,可以選擇更多樣魚類,不必拘泥於年節期間吃鯧。如果是年節應景習俗,俗稱的「富貴魚」的燕魚,或者「黃金鯧」的金鯧魚,屬於養殖魚價格平實許多,而且分量適中風味也特殊,十分適合於年節食用,也能降低海洋資源消耗。

從事食魚教育推廣的業者徐承堉亦認同,不能單用魚種或漁法來作出判斷,歐洲以拖網漁業為主也未見爭議,而應端視「是否有良好管理」,否則鼓勵大家吃另外一種魚,也會帶來問題。

野生金鯧,現數量較稀少,市面上金鯧多為人工養殖。(攝影/林吉洋)

想要年年有魚,要吃有妥善管理的好魚

徐承堉認為,過去官方確實也提倡用金鯧魚取代白鯧作為年菜魚,其本意是藉由「用養殖取代野生」。不過現在養殖金鯧漸漸從海上箱網養殖,轉換到陸地魚塭養殖, 金鯧慢慢變成一條日常化的「菜魚」,對某些人而言,當作過年犒賞自己的魚,可能也不太有吸引力。

白鯧也有進口的,吃進口白鯧就沒有問題了嗎?徐承堉認為,進口白鯧屬於「印度白鯧」,大多數是來自巴基斯坦出口,在波斯灣捕獲。但是這幾年隨著大量捕撈,也產生了資源減少的危機,所以「不是吃進口的魚,就代表沒有問題,反而有可能是把問題轉嫁出去。」

徐承堉說,年菜的魚不是非「鯧」不可,台灣還有很多好魚適合做年菜,「午仔魚」就很不錯,「從午仔魚的別名『馬加友』,可以連結到『馬上有』這個概念。」另外,紅色的魚也很討喜,例如嘉臘魚也是年菜好選擇。

「現在談吃當令,但是大自然界的當令魚越來越少時,這個令,就應該朝向法令的令,也就是吃有妥善管理的魚種。」他的觀點是,過年吃魚不必指定吃白鯧,要當一個聰明又負責任的吃魚消費者,只要選擇妥善管理的魚種,其實就是最環保的選擇。

延伸閱讀:

黃之暘/海鮮課01》魚該怎麼挑?

黃之暘/海鮮課02》料理前,魚該怎麼處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