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開工第一天,你買到蛋了嗎?為緩解蛋荒,農委會今(2/7)日公布輔導措施,包括補貼蛋農每台斤3元的生產成本,以及蛋雞場購入蛋中雞代養費每隻25元,補助預計到二月底。
除了對蛋農的生產補助,也將從美澳等國進口10萬箱雞蛋,預計二月底陸續到貨,主委陳吉仲說明,進口是短期「不得不」的必要措施。然而為了維穩民生物價,產地蛋價仍將維持在每台斤34.5元,國內農漁畜產品價格長期偏低,繼續凍漲蛋價合理嗎?「產地蛋價每台斤34.5元當然不合理,」陳吉仲坦言,二月底將再開會,視產銷狀況決定是否適度調漲來反映成本。
雞蛋日缺200萬顆,行政院出手
畜牧業仰賴進口黃豆及玉米做為飼料,但自2021年1月以來,國際穀物價格大漲,連帶使國內肉蛋等畜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然而最近蛋雞生產狀況不順,全台各地民眾出門買雞蛋都要看運氣,就連產地南部的超市也可能蛋架空空。為維穩物價,行政院昨日決議,2月7日至4月30日,免徵進口玉米、黃豆、小麥營業稅,並指示農委會研擬蛋農的生產補助措施,包括成本差額補助、蛋中雞代養補助及淘汰寡產母雞的補助。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親上火線說明,已將飼料、產地、通路、加工廠等業者提出的環節問題一一盤點,去年飼料成本比前年上漲了26%,農民目前生產負擔很重,近期天氣溫差導致產蛋率下跌、禽流感造成部分雞隻死亡,種種因素使得雞蛋生產成本提高又供不應求。全國每天約需11萬7千箱雞蛋,陳吉仲表示:「現在每天雞蛋缺口約7千箱至1萬箱。」(註:台灣每箱雞蛋約200顆)
消費端:庫存、加工蛋先挪給零售,生產端:補貼蛋農
針對缺蛋狀況,農委會政策有兩大方向,一為滿足消費端,二為協助生產端。消費端方面,陳吉仲說明,9天年假及休市致各地蛋商銷售量減少,尤其是北部地區,累積庫存約6萬至8萬箱,這些庫存量會先慢慢釋出;除了庫存雞蛋,農委會也已經和所有食品加工業者協調,部分業者會晚開工,將10%至15%的加工原料蛋優先挪用給家庭鮮蛋。
除了調度國內雞蛋,來自美日澳的進口雞蛋將於二月底陸續到貨供應,陳吉仲表示,這些雞蛋會給加工業者使用,不會與國產雞蛋強碰。
至於生產端補助政策則包括生產成本與損失補貼,陳吉仲說明,為使雞蛋產地價維持在每台斤34.5元/台斤,蛋農售出雞蛋即補貼每台斤3元;另外,因為禽流感波及到種雞及中雞場,為鼓勵蛋農加速復養,補貼蛋雞場購入蛋中雞代養費,每隻補助25元。整體蛋農的生產補助措施約需 2 億8200萬元,將從農損基金中撥出。
補貼仍不夠,蛋農共體時艱
以上措施能否立即滿足民眾對雞蛋的需求?「沒辦法,還需要一點時間。」陳吉仲表示,所有調度都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而雞蛋生產所需時間更多,最快要等到二月中旬後天氣回溫、禽流感疫情趨緩,雞蛋生產才會慢慢回穩。
坊間目前傳聞「現在雞隻疫病多,農民會對雞隻使用催生劑、生長劑」,陳吉仲駁斥,「這並非事實」,國內雞蛋九成以上都會溯源,雞蛋品質絕對可讓國人安心無虞。
對蛋農補助每台斤雞蛋生產成本3元,但繼續凍漲蛋價,農民可以接受嗎?「完全不合理,雞農只是共體時艱。」台灣優良蛋品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石崇表示:蛋雞飼料70%會用到玉米,現在飼料已上漲到完全不合成本,他的家族經營蛋雞場50多年,從沒這麼辛苦過。雞蛋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吳天福則表示,補助每台斤3元,只是勉強打平,如果生產力不好,老母雞會被淘汰,補貼對農民來說多多少少會提高生產誘因。
飼料業預估穀物價格會下跌,要看船隻是否如期到岸
行政院宣布黃豆、玉米等飼料榖物免營業稅,那麼飼料成本會下降嗎?「不盡然。」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說明,黃豆及玉米本就零關稅,營業稅是國內販售飼料才會課徵的稅負,而各家飼料廠經營狀況不同,若業者是專營飼料,那營業稅歸零確實可以降低成本;但業者若有販售其他產品,例如:肉品,營業稅本可用於扣抵,一旦歸零,成本反而會提高。鄒信南預估,約莫一半的飼料業者成本可降低,但雞農買飼料是否會變便宜?則很難說。
「飼料的現貨價格應該會慢慢降回來。」鄒信南補充,國內目前飼料現貨約每公斤14.5元,國際飼料成本約10.5元,先前因為疫情、天災等因素造成船期延宕、現貨價格大漲,後續現貨價格會慢慢往成本價格靠攏。他表示,二月份預計會有二十萬公噸的飼料到貨,「現在要擔心的是二月份這3條船會不會如期進場,」倘若沒有如期進場,恐再造成飼料吃緊的問題。
延伸閱讀:
國內目前飼料現貨約每公斤14.5元,國際飼料成本約10.5元,先前因為疫情、天災等因素造成船期延宕、現貨價格大漲,後續現貨價格會慢慢往成本價格靠攏。他表示,二月份預計會有二十萬公噸的飼料到貨,「現在要擔心的是二月份這3條船會不會如期進場
*應該不是飼料…是”玉米原料” 建議你再確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