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於嘉義東石的國產小麥(攝影/蔡佳珊)

國際小麥價格飆,麵粉漲幅無盡頭,台灣雜糧政策獨漏小麥,農友呼籲應重視

中午休息時間去吃麵,店家門口的道歉字條格外引人注目:「近期原物料等成本不斷上漲,本店不堪負荷,所有產品調漲 5 元,還請見諒。」不只麵店,有的麵包店也漲價,還沒漲價的店家滿面愁容,因為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小麥價格飆漲,麵粉6月前持續看漲,且漲幅仍看不到盡頭。

業界預估,小麥目前沒有缺貨問題,但高價至少會維持兩年才恢復。目前國內小麥庫存量只夠國人吃一個半月,農委會對於玉米及大豆均採鼓勵生產政策,獨漏小麥,國內小麥契作戶認為若國際情勢愈加嚴峻,小麥的採購也會愈發困難,農委會不應只有呼籲國人改吃米食,也應正視本土小麥產業的發展。

種植於嘉義東石的國產小麥(攝影/蔡佳珊)

小麥幾乎全賴美國進口,到岸價三年新高

據農委會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小麥消費量約100萬至120萬公噸,國人年平均消費量為 38.1 公斤,穀類項目中消費量僅次於稻米。但小麥的自給率僅 0.1 %,幾乎全數仰賴進口(註),近八成來自美國,兩成來自澳洲。雖然主要進口國並無俄羅斯及烏克蘭,但細看進口國到岸價格,過去一年來平均上揚約莫四成。

俄烏戰爭使小麥消費轉移,國際小麥價格飆漲

小麥漲價是多重因素疊加,從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運費上揚,近期俄烏戰爭更是關鍵。台灣區麵粉同業工會總幹事陳瑞祥表示,烏俄兩國供應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小麥,戰爭使得兩國的小麥無法正常種植、收成。聯華實業麵食事業製造部經理吳漢民則指出,烏俄兩國的小麥主要銷往中東,中東國家倘若買不到麵粉,便會轉向其他小麥供給國購買,導致全球小麥價格大漲。換言之,台灣即使不進口烏俄小麥,同樣要面臨漲價的挑戰。

台灣小麥是由各麵粉業者向國外出價標得,不同業者價格不同,漲跌趨勢與國際小麥一致。芝加哥小麥期貨指數三個月以來上漲三成,台灣區麵粉同業工會統計數據顯示,若以2020年第一季為基準,2021年第一季小麥到岸價上漲約兩成,2022年的第一季小麥到岸價則成長七成,目前每公噸美國小麥(含運)到岸平均要價 500 美金,折合約新台幣1萬4,354元。

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小麥做成的麵粉,約56%為高筋麵粉、32%為中筋麵粉、12%為低筋麵粉。陳瑞祥解釋,國人偏好有口感的麵食,高筋麵粉多用於製作麵包及麵條。台灣區麵粉公會過去曾統計,國內麵粉約八成會製作麵條,其餘兩成則作麵包及糕點使用。陳瑞祥認為,現在國人飲食更加西化,粗估國人每天至少一餐吃麵食,麵包及糕點的麵粉用量比例可能更高。

國內大型麵粉廠(攝影/蔡佳珊)

麵粉不只漲價還會斷貨,烘焙業幾乎沒利潤

實際詢問國內麵粉產業鏈中的最末端,製麵產業、麵包及糕點業者們表示,過去一年來的麵粉漲價約一成至三成,且漲價似乎看不到終點。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子良說明,烘焙業原料主要有麵粉、奶油及奶粉,去年麵粉成本平均增加約10%,麵粉廠商回應會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但仍可能彈性微調,「單論麵粉成本,一個麵包多不到一元,奶油、奶粉比較麻煩」。

周子良坦言,去年奶油、奶粉及紙箱成本增加幅度約20%至30%,今年還在成長中,過去兩年糕餅烘焙業者在疫情衝擊下,為共體時艱,業者幾乎都自行吸收成本,「目前為止吸收約 6%至8%,已達損益平衡點,銷售幾乎沒有利潤」,如果接下來原物料價格又提高,業者就不得不漲價。

麵包店不敢漲價是怕衝擊民生消費,在台北文山區開店 23 年的阿段烘焙便是其一,麵包師傅吳家麟表示,很多老客人都相識十餘年以上,自有疫情以來,客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實在沒辦法下定決心漲價,都盡可能 hold 住」,而去年底麵粉還時不時會因航運不穩而斷貨,今年一月以來麵粉廠提供的各國的麵粉報價上漲約10%到15%,「從過往經驗來看,漲價很少會有降回來的」,未來麵包店的經營充滿壓力。

製麵業也不敢漲,部分業者恐撐不住

不只烘焙業苦撐,製麵業也同樣不好過。彰化縣製麵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建安表示,過去製作麵條提供給中式麵館,一包 22 公斤的麵粉可以製作成 30 公斤的麵條,去年11月至今麵粉漲價兩次,從350元漲價到450元,漲幅最大的是今年3月這一次,一次漲了60元,「已經接到通知,5月、6月還會漲價,目前還沒看到漲價的終點」。

陳建安坦言,麵條樣式很多,若是製作油麵,還要考慮油的成本,總體來說,麵條是平價的民生消費必需品,「我們不太敢漲價,漲價跟客戶不好交代」,一旦麵條漲價,下游的麵館成本也增加,屆時清湯掛麵都漲價,消費者也很難受。

日前行政院宣布原物料黃小玉免徵營業稅,周子良及陳建安均表示,免徵營業稅確實能降低成本壓力,但效果有限,因為漲幅遠高過免營業稅的額度。原物料持續上揚,業者苦撐的結果可能會慢慢退場。記者致電台灣區製麵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時,受訪的員工透露:「喜歡吃麵的消費者不會在短時間內馬上改變習慣,所以業者還是得做,但最近聽到越來越多業者怕撐不住、二代不想接手。」

麵粉漲價,做麵條的業者卻不敢漲,只能苦撐(攝影/ Saranjeet Singh ,圖片來源/Unsplash)

國際高價至少持續兩年,國內庫存不到兩個月,再貴都得買

綜合業者資訊可知:麵粉買得到,但價格貴,不過即便再貴,我國都必須買小麥。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提醒,各國都有安全庫存,且對糧食多採取貿易限制,中國目前採購了全球大量的玉米和小麥,庫存量可吃八個月至一年。反觀台灣目前小麥庫存量約15.8萬公噸,僅夠國人食用1.5個月,台灣應盡可能先將年底之前所需原料買下來。

盧智卿坦言,俄烏戰爭的影響不是只有今年,現在烏克蘭內陸穀倉約有35% 被摧毀,很多農田都無法種植和收成,運輸效率也不及以往的一成,整體穀物如玉米、小麥供應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不排除穀物價格會持續上漲,這樣的情況即便到明年也很難恢復」。

玉米大豆擴種卻獨漏小麥,本土小麥業者籲農委會正視

黃小玉價格飛漲,農委會卻僅對硬質玉米及大豆採取擴大生產措施,獨漏小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宣布,今年二期作將硬質玉米種植面積將從 1.8 萬公頃擴大到 5 萬公頃,提供農民每公頃6萬元的獎勵,大豆部分更要求在五年內達到一成自給率的目標。而對於主食小麥,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日前在糧食安全座談會中竟表示「台灣不適合種小麥」,因此要推廣米食取代麵食。

然而,台灣在1960年代曾經有過2萬多公頃的小麥田,農糧署的說法讓國內小麥生產者無法認同,況且,推廣國人多吃米食與國內種植小麥不應衝突。

「台灣很多地方可以種小麥啊!」目前在中部契作150公頃小麥田的「大城小麥」負責人林世勳表示,家族過去經營碾米廠,現在全家投入小麥產業,不只契作還設置了磨製小麥的設備。現在契作區域不只彰化大城,還有彰化福興、雲林麥寮,「台灣西部沿岸很多荒廢的土地都可以種植小麥」。

林世勳說明,小麥用水量不到水稻的十分之一,大面積種植根本不需要畏懼鳥害,對農民來說收益更比水稻來得高,而台灣小麥價格穩定,不會受到國際期貨價格影響,現在雖然價格仍比進口小麥高出三成,但國內已有部分烘焙業者願意採用,國內知名連鎖麵包店「馬可先生」也是他的客戶。而且,國產小麥的市場正在成長,「現在才4月,我今年的小麥已經都賣完了」,明年預計還會增加50公頃的契作面積。

以台灣小麥製作的新鮮麵包(攝影/林怡均)

陳吉仲:擴種小麥成本高難執行,預算有限

小麥是農委會長年不理不睬的作物,2020年國內因為疫情出現小麥船期延誤時,農委會便是鼓勵國人吃米取代吃小麥,2022年國際小麥價格大漲時,農委會還是同一招。

「糧食危機必須要採取務實的做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面對黃小玉三者遭遇價格高漲,農委會規劃以國產取代進口時,因預算有限需要考慮到執行成本,小麥的種植成本高,且若要滿足國人需求,所需面積太大,執行上可行性不高;而飼料配方中,玉米難被其他作物所取代,因此農委會才會將主力放在增加青割玉米及硬質玉米的產量上。另外,增加食用大豆的種植量也可以緩解進口大豆的需求壓力。

陳吉仲強調,現階段鼓勵國人改吃米食是消費者及農民雙贏的務實作法,因為稻米的供給充裕無虞,且後續會釋出部分公糧米作為飼料,整體而言,稻米的價格會提高,多數農民都會受益。

那麼,農委會未來是否考慮增加台灣小麥種植面積?陳吉仲僅回答:「我知道國內中南部有少數農民在種植。」顯然後續並無推本土小麥的規劃。

林世勳直言,台灣進口小麥的價格、供應都受制於國際,倘若糧食供需愈加嚴峻,難保各國對小麥的出口限制加嚴,「最糟的狀況就是有錢也買不到小麥」,農委會應正視本土小麥的產業發展。

註:小麥是麵食及烘焙重要原料,台灣麵食文化發展源於國民政府遷台,大量中國軍人來台,使得麵食需求提高。加上親美政策因素,國人飲食西化、麵食消費量增加。1960年時,台灣小麥種植面積曾高達 2萬 5208 公頃,小麥自給率最高紀錄為15%,而後隨著韓戰爆發,台灣接受美援物資,美國小麥就此長驅直入,完全取代國產小麥。

延伸閱讀:

餐桌上的戰火01》從一個義大利麵包師的困境,看俄烏戰爭下的全球小麥之亂

國產小麥新鮮美味,吳寶春等知名烘焙師愛用,如何從民間自力復耕,走向雜糧國家隊?

台日小麥復興之路專題報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