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愛魚,更愛海洋!老船長倡議保育捍衛環境,海上寫詩記錄討海文化

四、五月是東北角鯖魚正肥美的季節,從漁船望向海面,不遠處有鯖魚聚集浮起覓食,形成明顯而擁擠的細碎波動,偶爾可見到銀白的魚肚閃爍發亮。「花飛會在海面上跳舞」,說這句話是71歲的老船長林新永,瞇著眼睛四處張望周圍寬闊的海面,彷彿人船一體,不受駕駛艙的視野侷限。

他長年海上生活練就出一雙敏銳的眼睛,除了對東北角海域暸若指掌,也看盡漁業環境的改變,為了復育海洋環境,他率先倡議支持成立潮境海洋保育區,成立環保艦隊清除漂流垃圾,更成為唯一獲得兩次「全國模範漁民」表揚的船長。

大海從他的生計變成他一生的寄託,現在更是創作的泉源,這位愛寫詩的老船長,最近更成為紀錄片《飄撇討海人》的主角。他的勵志人生故事,值得大家來認識。

一支釣往往一人在海上作業,船長身兼釣手,不時得回頭緊盯雷達螢幕注意船舶動態以策安全。(攝影/林吉洋)

大海茫茫,老船長寫詩排解寂寞

長潭漁港位於基隆八斗子,緊鄰著潮境海洋公園,傍晚,林新永的一支釣小漁船緩緩從平浪橋下的緩緩進港。經歷五、六日的海上顛沛,林新永早已疲憊不堪,體貼的妻子蔡麗英早早在岸邊等待,幫忙打理漁獲,準備送到崁仔頂漁行拍賣。

這趟旅程,他主要的目標是「紅魽」,得先在沿岸釣鯖魚、竹筴魚做活餌,再到外海斷層帶尋找百米深釣點。一般小釣船只在沿岸作業,頂多到北方三島一帶,林新永憑藉著五十多年的技術與經驗,大膽航行到近百海浬釣魚台海域一人作業,最後釣回了六百斤的紅魽。

獨自海上漂流四、五天,一望無際的大洋只有他一孤舟,夜裡海面上起伏不定,遇到鋒面來襲掀起大浪,弱小船身禁不住擺盪搖晃,即使是老船長也難以入眠,夜裡除了「度辜」稍作休息幾乎都在作業,十多小時的返航途中,促使他寫下這首〈擋報頭〉:

開海大洋看無船,
第一孤單就是阮,
出海釣魚無休睏,
嘟著報頭嘛著忍。

「報頭」指的是鋒面,每當鋒面來襲氣候驟變,會形成海面上帶來強風與大浪,有時夾帶的雨霧造成視線遮蔽,只能掐著膽量撐過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面上航行,是捕魚人最憂懼的海象之一,驚險程度不為外人所知。

在海面追逐食物的鯖魚會在海面上激起細碎的波紋,是漁民判斷魚群位置的指引。(攝影/林吉洋)

從小愛上寬闊大海,為分擔家計上船捕魚

林新永出生在漁民家庭,從小就會躲在船艙裡跟大人「偷渡」出海,耳濡目染累積一股對海的嚮往,「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心情就會跟著開朗,把煩惱留在陸地上,滿腦子想著要去哪裡捕到魚。」

當時颱風打壞父親漁船,原本小康的家庭被逼著舉債造船,家中食指浩繁,即便林新永心裡很想升學,卻不忍父親獨撐家計,小學一畢業就跟著出海分擔家計。

出海討生活當然艱苦,特別是早年天候海象預測與資訊科技不發達,遇到鋒面起浪,暈船嘔吐苦不堪言,而夜間作業更是不得馬虎,隨時踩空一步就有落海風險,更甚者送掉小命。

曾經有一回夜間作業,他看見有人落海,船卻渾然不知直直開走,他顧不得海水冰冷急忙跳入海中搶救,才發現是一起長大的堂兄,堂兄最終回天乏術,他也因此重病年餘。經歷海上生死關頭後,林新永寫下討海的甘苦酸甜:

討海是阮的生涯,享受好命誰無愛,
無奈運命來安排,細漢註定就討海;
討海生涯通人知,嘟風戰湧艱苦代,
尤其尚驚報頭來,風透湧大站秣在。
若是暈船擱卡害,一天吐著幾落擺,
吐甲青膽招出來, 為著生活矇忍耐;

(節錄自〈平安與滿載〉)

重拾書本為爭取漁民權益,寫詩紀錄討海人心境

原本僅有小學學歷的林新永,因為處事公允成為意見領袖,為改善漁港設施反映不合理規定,他自學寫陳情書為漁民發聲,但因識字不多、學歷有限使他十分苦惱。

民國88年孩子已離巢,太太蔡麗英進入八斗國中念夜補校,林新永只要沒出海,晚上總會騎摩托車去接太太下課,在補校主任再三鼓吹下,動念想要彌補少年失學遺憾,於是變成太太的學弟。見到他寫的一手好字的補校老師說,「不敢在林新永的作業上批改」。這種鼓勵讓他一股作氣,再到基隆海事職業學校取得高中學歷,埋下寫詩創作的自信與動力。

在距離陸地遙遠的海面上,浪潮起伏不定,想起溫暖的家,夜裡輾轉難眠,林新永隨手拿起日曆紙紀錄海上生活的心境:

朦朧的海上,大風又大浪,
小小的漁船,搖搖又晃晃;

惆悵的船長,對空輕聲唱,
輕唱著夢想,輕唱著失望。
輕唱海茫茫,魚兒不入網,
輕唱我惆悵,幾時能回港。

(節錄自〈惆悵的船長〉)

漁獲豐收與平安返航是漁民生活的兩大願望。(攝影/林吉洋)

直言不諱,為倡議海洋保育,連任落選也無悔

林新永討海超過50年,親見工業污染海洋環境劇變,讓深藍的「黑水」慢慢轉為污染的黃綠色,經濟魚種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漁民為捕魚不惜違規拖網破壞海底,「有海無魚」現象越來越嚴重。

2016 年,在他擔任基隆沿近海漁船協會理事長,應漁業署及市府之邀,發動小型漁船籌組「環保艦隊」清理海面漂流垃圾。2017 年海科館推動「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請託林新永出面遊說漁民同意。最後雖然保育區成功劃設,他更獲得第二任「全國模範漁民」,不過卻也付出代價。潮境海域是許多小型舢舨作業區,漁民們把帳記載林新永頭上,讓他在挑戰連任第五屆漁會代表時鎩羽而歸。

林新永淡然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無怨無悔。」對於自己被貼上背棄漁民利益的記號,他苦笑,「如果可以將沿岸珊瑚礁生態保育好的話,也能孵化更多水產,外溢出來增加地區的漁獲量,最後受益的不還是漁民嗎?如果漁業要永續,難道不能看得更遠嗎?」

為倡議潮境保育區,林新永失去連任漁民代表的機會,漁民的不諒解更令他感慨萬千。(攝影/林吉洋)

漁民身分不被認可,討海文化亟待翻新

提到漁民生計與生態復育的議題,樂觀開朗的林新永臉上隨即黯淡下來,「20 年前,漁民這個職業就開始斷層」,他感慨道出,許多漁民打從心底根本不認同漁民的身分,更未自覺到漁民終究是海洋環境最終承受者。

社會的成見是「沒得選擇才會去討海」,更因為海上作業充滿風險,經不得一絲馬虎,打罵教育也是常見,「討海人是一個不被肯定的職業,沒讀書的粗魯人才去討海。」他也坦言,曾經為此深深感到自卑。

「討海人每一塊錢都是拚盡氣力、流血流汗賺來,不偷不搶也不投機炒房,腳踏實地過生活並沒有什麼好自卑。」正因如此,才讓他更積極參與保育事務,寫詩抒發情緒也紀錄討海文化。

畢生功力寫下《天龍八部》武林秘笈

林新永扳開手指頭,細數自己跑遍的海域,「東到花蓮外海太平洋、南到澎湖海域、西到馬祖海域、北到濟州島,東北角近海漁船會到的海域,我幾乎都跑遍了。」得意展示他有八本「武林秘笈」,幾乎是他畢生功力結晶。「通常船長只記經緯度座標」,他卻詳實紀載,依據各海域地形繪製海圖。

「大海茫茫不是隨便下竿就有魚可抓,不同的魚有不同習性偏好,跟人類一樣,有人喜歡吃快炒、有人吃高級西餐廳、有人便當就可以解決。看你要抓什麼魚,就要到對的地方、用對方法去找牠。」他形容這些秘密基地就像「私人銀行」,也是他的藏寶圖。

「以前討海人會藏私,海上作業時,遠遠看到有船靠近會馬上收線換地方,不願自己釣點被發現。」現在他反而更扮演知識傳承角色,有同行來虛心請教不同海域航行或漁法問題,他也樂於傾囊相授。

林新永不只參與海洋環保,也擔任基隆海事改制的海大附中航海與輪機專技老師,不時也接受漁業署、基隆市府諮詢,擔任海事單位的漁民顧問。

展示大紅魽,是值得漁民驕傲的時刻。(攝影/林吉洋)

牽手情四十載常相伴,討海人用一生純情愛

有人以「討海人紅衫(壽衣)穿一半」來形容討海生活九死一生。因為漁民身分,林新永年輕時一度沒人敢做媒,只好到市區工作才結識現在的太太蔡麗英。

討海人習慣了大海蒼茫,一回到陸地上,除了跟海有關的地方外,往哪裡都沒興趣。他太太蔡麗英忍不住抱怨,「嫁給他實在虧很大,難得說要一起出門,還是被騙去彭佳嶼釣魚。」不過夫婦拌嘴是一回事,先生只要一出海,蔡麗英就會注意漁業廣播,「只要每天都傳早安圖,知道人平安就好,如果沒傳,就會開始盯著氣象報告。」

林新永跟蔡麗英夫婦兩人結褵四十多載,經歷火燒船事故損失數千萬,現在改為一人作業的小釣船,也算看淡繁華,只求平安。有次他在外海失聯五、六日,超過預定返航時間,太太趕緊通報海巡,才知道林新永是因為釣不到魚而戀棧不肯回航。

老船長林新永的〈討海人純情愛〉,充分流露出討海人浪漫的一面。鶼鰈情深,太太永遠是最可靠的港灣。

海面風微微,
拜託海風寄乎妳,

傳送我的真情與真義,
惦在船頂我想念妳。

相知相守,林新永與太太蔡麗英鶼鰈情深。(攝影/林吉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