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日前(6/10)發布新聞,點名台灣基隆市「北都冷凍食品工業公司」進口冰鮮白帶魚的包裝樣本中,檢驗出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反應,依照中國海關總署2020年第103號規定暫停進口一週,暫停日期為6月10日至6月16日。
因為中國剛剛宣布禁運台灣石斑魚,時機敏感,此案雖是單一個案,仍引人揣測中國是否可能藉病毒名義,不定時禁運台灣農漁產品。不過中國近期也陸續以驗出病毒為由,暫停輸入阿根廷、越南的水產,以及巴西的肉品等等多國產品,已經引發國際關切。我國政府則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目前並無透過食品或其外包裝感染新冠肺炎的實例,要求中方提出科學證據。

中國多次以病毒為由,暫停輸入多國產品
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今(15)日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指出,台灣輸入冰鮮及冷凍水產外包裝樣本驗出新冠病毒陽性反應,將暫停該企業進口申報一周,海關並將加大對台灣輸入冷鏈產品及其外包裝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以嚴格防範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
針對國台辦發言人說法,農委會發言人陳淑蓉今(15)日上午表示,目前的科學研究並未發現有病毒透過水產品傳染人的實證研究。中國近年來不斷針對不同國家以COVID-19病毒為由影響國際貿易,中國應提出完整科學依據。我方會透過兩岸相關平台具體要求中方提供科學證據。
防檢局指出,中國近年針對不同國家以驗出新冠病毒反應為由限制貿易,在WTO/SPS(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委員會)已有多國陸續提出關切,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印度、俄羅斯、美國等,已連續提出關切6次。防檢局強調,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亦不支持會員國因肺炎疫情而採取貿易限制,呼籲中國應遵循國際規範提供我國相關科學數據,以履行國際組織成員之義務。

白帶魚本身無病毒,北都公司將檢討流程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目前檢驗出病毒反應是在水產品外包裝上,並非白帶魚本身,水產品在上市前由防檢局檢驗、上市產品也會有食藥署抽檢把關,盼消費者無須恐慌。
本案事主「北都冷凍食品公司」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目前都有要求供貨商依照對岸規範,在裝箱上船前先做一次消毒,裝櫃後再做一次消毒,沒想到會被驗出病毒反應,該公司將請供貨商檢討作業流程,避免再出狀況。
.jpg)
病毒會透過食品或包裝致病?WHO:目前無實例
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出,新冠肺炎的omicron病毒藉由氣溶膠傳播,具有多元傳播管道,在一般生活接觸的公共場所欄杆或電梯做經常性消毒已是常識,在高規格水產品的正常輸出程序也都有清消動作,他認為病毒透過農漁產品傳播機率應該不高。
陳秀熙也同意,過去並未發現有病毒透過農漁產品傳染給人的實證研究,不過在調查結果出來前,因果關係並不容易判定,建議雙方都應該循線調查,畢竟貨物到了中國那邊,也可能有當地人士接觸過。
食藥署則回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食藥署配合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針對冷凍進口食品抽驗檢測新冠病毒,自2020年底至今全數皆為陰性。
食藥署也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糧農組織(FAO)研究說法,「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會透過食品傳播,且無透過食品或其外包裝感染新冠肺炎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