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書摘】種田比打獵辛苦?農耕文明害人類短命?《宗教裡的科學》帶您從創世紀看農業黑暗面

《聖經·創世紀》紀載,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原在伊甸園採果維生,卻因偷吃善惡知識樹的果子獲得智慧,被神驅逐。為什麼獲得智慧不好?因為神要我們凡事倚靠神,而不是仰賴自己的智慧。於是人類不能享受伊甸園的果子了,必須辛苦種田才有得吃:「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裏得喫的」(創世紀三章17節)。

如果說伊甸園裡的生活,如同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前,狩獵採集的生活,那麼種田真的比打獵、採果還辛苦嗎?

《宗教裡的科學》雜誌第1期〈從人類學看亞當夏娃〉,以「人類學」角度看待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走入農業面臨的種種磨難,一反我們對農業的「天然」、「健康」印象。不但揭發農業在歷史上的黑暗面,也告訴我們:既然農業帶給人類這麼多苦難,為什麼我們不得不擁抱它?

種田比打獵更辛苦?

有些歷史學家宣稱,人類步入農耕文明後,免於狩獵的危險、覓食的奔波,只要在定點耕種,就享有安定充足的收穫。

然而,農業生活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辛苦,狩獵採集相較之下反而悠閒而舒適。

現代殘存的狩獵採集者,通常只需花三到四小時,就能收集一天份的食物。尚未耕田的遠古人類,可能只要花半天的時間打獵、挖根莖、摘果子,接著還有半天的時間,可以和親人聊天、講故事給孩子聽,或到草地上玩耍休息。他們的生活說不定比現代許多上班族還輕鬆愜意。

可是農業生活就沒這麼輕鬆了。古代農人得在烈日下為作物除草、驅蟲,大老遠挑水來灌溉,從早到晚忙得焦頭爛額,只求順利收成。他們更常出現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與疝氣,在農務的操勞下,身體狀況可能還不如採集維生的祖先。

農民比原始人更殘暴:武王伐紂可能是糧食戰爭

有人可能會說,至少進入農耕社會後,我們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與獵物搏鬥,也比較不用擔心野獸的襲擊。

但農耕社會一定比較安全嗎?恐怕不一定。因為人類雖然避免了野獸的攻擊,但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增加了。

過去靠採集維生的部落,如果遇到強敵襲擊,他們可撤退搬家;但農業社會的糧食來源極仰賴田地,且因定居而有自己的家園,若敵人來襲,農民往往為了捍衛自己的田地與家園,與敵人拚死相搏;甚至為了擴張耕地,東征西討。

歷史學者張蔭麟便主張,「武王伐紂」可能是爭奪糧食與耕地之戰。我們常聽到的故事是,商朝暴君紂王暴虐無道、沉迷酒色,於是仁心愛民的周武王興起仁義之師,推翻暴政。

然而事實可能沒這麼簡單。史書《左傳》提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 ,「殷」指「殷商」,就是商紂王的商國。原先周國發生飢荒,打敗商紂王後就糧食豐收。可見武王伐紂,也可能是周國掠奪糧食的競爭生存之戰。《尚書》描述這場戰爭極為慘烈,甚至「血流漂杵」。農業社會為了田地、家園所打的戰爭,恐怕比狩獵採集者的部落之爭,或野獸的襲擊更加可怕。

亞當的子孫愈來愈短命,是農業害的?

聖經說,亞當與夏娃原是永生的,但因偷吃禁果,迎來死亡,必須靠生兒育女延續群體生命。即使如此,亞當仍然很長壽,活到930歲(創世紀五章5節)。

然而,他的子孫整體來看,卻一代比一代短命。亞當的兒子賽特,活到912歲;賽特的兒子以挪士,活到905歲;又過了幾代傳到拉麥,只活到777歲;最後,由於人類充滿情慾、淫亂和強暴,神又將人的壽命削減至120歲(創世紀六章3節),這也約略是現今人類的壽命極限。

為什麼人的壽命愈來愈短呢?照聖經恢復本的解釋,是人類愈來愈背離神,愈來愈依靠肉體情慾導致的結果。那麼依歷史角度看,人類脫離採集生活,進入農業文明後,真的變短命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靠狩獵採集餬口的遠古人類可能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生病時又缺乏醫療,健康狀況一定比進入農業文明後來得差。

然而,在土耳其西部、巴爾幹半島、中東和北非等地區的考古研究中,曾將一萬五千年到一萬一千年以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狩獵採集者骨骸,和一萬到四千年以前的農民骨骸作比較,發現人類的身材矮了4到6公分;接下來的五千年裡又矮了7到8公分。 直到最近兩百年由於科技進步、營養改善,人類才又逐漸長高。

古代農民平均來說,可能比狩獵採集維生的祖先更不健康。因為這些到處獵食動物、採果子、摘野菇野菜、挖地下根莖來吃的遠古祖先,飲食非常多樣化,也含有大量粗纖維;然而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飲食便常過度仰賴稻米、小麥等單一穀物,缺乏其他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而定居密集的農村人口,更是傳染病的溫床。

農業的本質:養活更多人,卻活得更糟

既然農耕讓我們更辛苦、更危險、更不健康,那我們的祖先為何捨棄狩獵採集,甘願花費大把心力種植作物?因為農業雖然拉低生活水平,卻能養活更多人。

一般狀況下,每平方公里的原始野外環境,約可供應一個狩獵採集者所需;但一平方公里的傳統農田,可養活五十個農民。在現代,全球平均每平方公里甚至養著三百人以上的人口!

不過就如前面所講的,農耕帶來更多勞苦、暴力與傳染病。雖然種植作物帶來大量糧食,人口大幅增加,染病與營養不良的情形也比從前更嚴重。農業的本質是,養活更多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農業帶來的人口爆炸,以物種繁衍的角度來看是好事。然而一旦人口的增長超過環境負載力,那將是可怕的災難。如中國在清朝乾隆時期以後,便由於人口爆炸,人均土地幾乎已達不足以維持溫飽的程度。東南亞與台灣便在這樣的背景,吸引大批中國移民不顧艱辛與危險,渡海開墾。

農業帶來的人口遽增今仍持續。人類還在狩獵採集維生時,地球上可能只有約100萬人; 而現今(截至2022年5月底)世界人口已高達79億人, 足足翻了數千倍!農業帶來的人口爆炸,令我們擔憂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災難、資源枯竭。但我們已回不去了,如此龐大的人口不可能以狩獵採集的方式填飽肚子。於是我們只好繼續努力耕田,無法自拔。

《宗教裡的科學》畢竟是宗教雜誌,帶入神人關係的思考:「人類以智慧發明農業,卻迎來更多戰爭、傳染病、營養不良與人口爆炸。就如亞當夏娃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得了智慧,卻背離了神,導致死亡與災難。」我們不必從宗教信仰看待這個問題,但也能省思:農業固然是糧食根本,我們也不必將其過度神聖化,它也有黑暗、具破壞力的一面。我們的祖先沒能預見農業帶來的問題,陷入辛苦耕田與人口爆炸的循環裡,我們現今的農業政策是否也短視近利,忽略長遠的未來可能導致的問題?

※更多內容請見《宗教裡的科學》第一期:https://tian-di-ren-tao.blogspot.com/202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