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保育和農業不能並存?現在國內除了水雉菱角、老鷹紅豆,在嘉義也出現了樹蛙竹筍!嘉義大林鎮青農林勝瑋十多年來,經營烏殼綠(竹筍)竹園,自從認識竹園中的諸羅樹蛙,就改以友善土地的農法經營,不但養活父母老婆以及四個小孩,也成為諸羅樹蛙的守護者,而且不用農藥後,烏殼綠竹筍仍維持優異品質,收入不減反增,更建立友善農法新典範。
大林限定烏殼綠竹筍 四季都吃得到
竹筍甘甜美味,因一破土就成長神速,稍不留意就成為竹子,實際可採集的時間很短,因而更形珍貴。台灣竹筍種植面積將近26萬公頃,又以綠竹筍、烏殼綠竹筍、麻竹筍、桂竹筍、孟宗筍等5種最為普遍。嘉義縣大林鎮因土質為鬆軟的半砂土、平均溫度落在28-32℃之間,特別適合烏殼綠竹筍,種植面積800公頃,年產量將近3萬公噸,由於品質優異,每年還有200公噸出口到加拿大。
「烏殼綠竹筍四季都有,3-8月最好吃。」嘉義大林鎮青農林勝瑋從爸爸手中接下種植烏殼綠(竹筍)竹園,成為第三代筍農,回鄉至今已超過十年。
「竹筍是從我阿公時代開始種植,原先是種麻竹,後來跟著種植烏殼綠;我阿公種的時候,種植的人很少,很多人說,收入比稻米好太多了!」近40年種植竹筍的園子,面積約3甲,如今爸爸把竹園交給林勝瑋,並陪著他一起做。
每年11月,產季告一段落,他們就整理竹林,去除老竹後,就蓋上黑布,讓幼筍成長過程不曝曬到太陽、不受風吹雨淋,才能白嫩好吃。等產期一到,就要巡視竹林,當黑布有突起的現象,他會先按看看,覺得大小足夠,才掀開來看。當筍尾尖端略開,長度約30公分,就表示可以收成了!
2020年,有青農朋友找林勝瑋去聽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主辦的諸羅樹蛙保育講座,沒想到竟然為他的務農人生開啟另一個新頁。這是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所委託的計畫團隊,在這場活動中,林勝瑋意識到必須照顧環境,走出和別人不同的路。於是他決定不再使用農藥,同時也放棄原本銷售管道,開始在臉書社團賣筍,價格自己訂,不再受盤商支配。
不識雨怪真面目 竹林藏身好多諸羅樹蛙
讓林勝瑋轉作有機的動力,來自竹園一群小小的存在。長久來,他們家人都知道田裡有「雨怪」(hōo-kuài),形容雨後聚集歡叫的蛙類。只是聽得到聲音、知道蛙類的存在,卻不知道種類;直到接觸嘉義林管處計畫團隊,才初識這個以嘉義之名命名的「諸羅樹蛙」,也才得知他的田區有那麼多諸羅樹蛙。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侷限分布於雲嘉南一帶,1995年由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賴俊祥及陳玉松共同發表。種小名arvalis是「農地」的意思,明確指出這個物種依附農地生活的特性。
林勝瑋說,自己的竹園裡蛙類「夭壽多」,這從計畫團隊去年年終餐會頒發的獎項可見一斑,他的竹園獲得「後宮佳麗三千」獎項,代表母蛙最多、繁殖力最強。
母蛙多,可能與林勝瑋的爸爸習於竹林中挖排水溝有關。排水溝大約 30-50公分深,水流其間形成的小棲地,成了樹蛙聚集、繁殖的好去處。林勝瑋認識諸羅樹蛙後,也跟著一起學習,並協助調查監測。蛙趣公司經理劉芳如說,現在到田區調查,都是林勝瑋告訴他們諸羅樹蛙在哪裡。
田裡不但竹節上有蛙,繁殖季地面上也有揹著公蛙的母蛙。依據計畫團隊監測,林勝瑋的竹林裡,不只有諸羅樹蛙,還有布氏樹蛙、小雨蛙、虎皮蛙、面天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十餘種蛙類,其中也包括亞洲錦蛙和斑腿樹蛙這些外來種。
以苦楝油取代農藥防治竹蚊 土壤改良打好有機基礎
不過林勝瑋轉作有機,也立即遭遇病蟲害防治的難題。竹林中的競爭者,是體型、觸角和腳都長得細長、外型酷似蚊子的竹盲椿象,俗稱「竹蚊」;被竹蚊吸食的竹葉,影響光合作用變得枯萎,不僅植株不健康,也影響竹筍生長,導致產量減少。
為了防治病蟲害,筍農通常會使用藥劑,而且往往不只一種。林勝瑋說,雖然農政單位有建議用藥,若效果不好,還是會四處問,加上每位農友經驗不同,介紹不同的藥劑,最後越用越多。除了噴藥,他們也會在竹節塗抹一圈白色粉末的農藥,也是為了預防葉片枯黃。
自從不用藥後,農藥錢省下來了,卻招來竹蚊吃到飽,竹園產量也減少2-3成。在計畫團隊媒合下,林勝瑋認識了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黃瑞彰,建議以苦楝油之類的有機資材防治。林勝瑋觀察,以苦楝油噴葉片會黏住竹蚊翅膀,讓牠無法吸食依附葉片,掉落到地上的黑布、再也飛不了,只能沿著地面慢慢離開。不過防治的頻率必須密集,直到竹蚊完全避開。
除了使用有機資材趕走竹蚊,黃瑞彰還建議要增加竹葉的通風性,當竹叢種植密度較低,增加透光度,蟲害也跟著減少。反之,竹叢間太靠近,遮蔭度高,竹蚊就更愛穿梭其中。大多數竹林一分地種植30-40株,林勝瑋則一分地只種25株。
有機農友大都認為病蟲害最難處理,其實土壤肥培管理才是關鍵。黃瑞彰認為,土壤如果健康,防治資材自然也會用得少。這幾年,他和林勝瑋從竹園土地管理著手,解決土壤太酸、有機質不夠的問題,林勝瑋後來也學習製作有機液體肥料,改善土質讓植株更具抗逆境能力。
為諸羅樹蛙保留庇護所 不用農藥化肥,收入不減反增
另外,竹園通常2-5年後就面臨耕鋤重種,若感染嵌紋病毒,更新速度就更快了。林勝瑋說,若不翻新,除了產量受影響,筍的品質也很糟。只是一旦翻耕,就會影響諸羅樹蛙族群。
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莊孟憲指出,竹林更新確實會影響諸羅樹蛙棲息,但竹園周遭若有地方可以躲藏,讓諸羅樹蛙熬到更新的竹林長大,就能再度入遷。林勝瑋即為此留下一塊土地,作為竹林翻耕時給諸羅樹蛙的中途庇護所。
有機農友往往面臨產量變差、收入變少的挑戰,林勝瑋不用農藥之後,雖產量減少,但是自己賣筍,不需盤商從中賺取行銷費用,收入反而比較好;當他想進一步完全朝向有機,不用化肥時,黃瑞彰建議他先觀察產量變化。
今年3月林勝瑋記錄烏殼綠竹筍採收情況,使用化肥的竹園,1分地產量901公斤,使用有機肥的竹園1,069公斤,後者產量還高於慣行田區2成!拿出數據,令林勝瑋的家人有信心支持轉作有機,今年6月竹園全區改用有機肥,他的爸爸還幫忙做有機液肥。
林勝瑋在網路社團「林爸優質農產」賣筍已經第三年,至今建立了固定客群,反應不錯,他謙稱「沒被罵過」。轉作有機農法的竹筍,不但讓他照顧家庭生計,也守護諸羅樹蛙與生產環境。這烏殼綠竹筍的綠,不只竹子綠,還有亮綠的樹蛙,以及世代宜居、與土地生態共榮的綠色家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