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身影優美,最愛棲息菱角田間(攝影_雪倫情報局,照片來源_官田菱雉菱)

吃菱角救水雉寶寶!水雉園區攜手全聯,「官田菱雉菱」護農顧生態

保護水雉而生的友善菱角,在全聯就買得到!二十年前全台水雉剩不到五十隻,經過民間團體、林務局及地方政府大力復育總算來到一千多隻,不過水雉最愛棲息在菱角田,要保育水雉,就要同時振興菱角產業!

水雉在田間面臨許多危機,包括菱農作業時誤傷巢蛋,雛鳥掉到水溝爬不出來,或是被菱農撒石灰灑到眼睛等等。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水雉的地域性很強,會彼此競爭地盤,需要更多友善菱角田才能讓水雉繼續安居。全聯超市則表示,這次的合作並非一次性而是長期合作,未來友善菱角若增加,也會在更多門市鋪貨。

凌波仙子水雉,腿長如同志玲姐姐,築巢獨愛菱角田

繼「老鷹紅豆」之後,全聯超市今年9月9日再推出「官田菱雉菱」,由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和屏科大黑鳶公主林惠珊合作、友善菱農提供,全台100家門市上架,共有2款無毒菱角,來自台南官田的友善菱角田,也呼籲大家「吃菱角,救水雉」。

有著凌波仙子美名的水雉,以菱角田為棲地,是名符其實的「菱角鳥」,會在菱角葉上築巢產卵、孵育及覓食。其他浮水性植物如蓮花、布袋蓮等,水雉較少利用,菱角因葉有分層,適合水雉築巢,因此水雉最喜歡在菱角田生活。

品牌取名「官田菱雉菱」,意即為水雉和菱角相依而生,此外,凌波仙子水雉也像台南籍女藝人林志玲一樣有著纖細長腿,在水上漫步時十分優美。然而,美麗的水雉鳥在二十多年前,因為菱角田減少、農民的慣行耕作方式,全台一度剩不到五十隻。

水雉蛋與雛鳥(攝影/吳銘)

菱角田面積年年縮減、農藥毒害,水雉生存岌岌可危

來到台南,走出隆田火車站第一眼就能看到菱角意象的地標,然而由於菱角種植辛苦費工,面積不斷在萎縮,據農委會統計,民國90年全台菱角種植面積為738.68公頃,去(108)年僅剩480.46公頃,有408.19公頃都在台南,其中官田區更是全台最大產區,菱角種植面積有322.21公頃,產量為3497公噸,佔全台產量的68%。

官田菱角最常見的是四角菱和二角菱,兩者生長時序不同。以台灣三節時間來看,過年時四角菱種下,端午節四角菱開始採收、二角菱種下,中秋節時四角菱採收完、二角菱開採,此時正是四角菱採收的時間。

菱角田的萎縮意味水雉的棲地減少,水雉中毒也時有所聞。菱農多採用慣行農法,有些會將稻穀浸泡加保扶,製成餌食以防制鳥害及鼠害,並在田間施用福瑞松,曾造成大量水雉中毒。1998年高鐵興建時,路線經過葫蘆埤及德元埤,將水雉棲地切割,使得水雉的生存更加岌岌可危。

菱角是浮水植物,葉片分層適合水雉築巢(攝影/林怡均)

遍灑石灰、田邊U型溝,水雉雛鳥一出生就危機重重

官田因菱角產業的存在,成為水雉鳥僅存的避難所,但水雉從孵育到長大成鳥都相當不容易。

春夏交替時,是水雉鳥求偶繁殖季,水雉母鳥交配後會產卵,由公鳥孵育,公鳥會在菱角田中築巢,由於水雉地域性極強,會互相爭奪地盤,一分地通常至多兩巢,一巢內有3至4顆蛋,孵化率約八成,成功孵化後,田間的生存也充滿考驗。

走近官田菱角田,可以看到許多田區白花花的,彷彿下過一場雪似的,不過,這些菱角葉上的不是雪,而是石灰粉。種植菱角超過20年的張先生,下身著防水裝,拖著裝滿石灰的盆子邊走邊撒,「石灰粉是要幫菱角田『清水』,水太髒,菱角會長不好。」採收前,菱農約兩週會灑一次石灰粉清理水質。

然而這石灰卻是水雉的一大威脅,剛孵化的水雉雛鳥常在此時遭石灰波及而導致失明,甚至死亡。此外,菱角田四周都是水泥U型水溝,溝壁面又陡又深,田中許多生物如水雉幼雛、斑龜等若不慎跌落,難以爬出。若水流湍急,有的生物被沖走後再也無法回家。

以慣行農法耕種的菱農,會使用石灰粉來清潔菱角田,使水質清澈(攝影/林怡均)
被石灰噴灑到眼睛的水雉雛鳥(攝影/吳銘)

雛鳥常掉進水溝出不來,園區志工每天巡邏救援

2000年為保育水雉,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成立,現任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菱角田和水雉的生存可謂脣齒相依,水雉要復育,前提是菱角田要留下。台南市政府為保育水雉祭出獎金,菱角田內水雉巢蛋若有孵出雛鳥,便獎勵菱農。

園區志工吳銘每天都會騎車巡菱角田,記錄巢蛋數量及位置,另一大任務就是救鳥。他只要看到掉落在U型溝內的幼雛會記下座標,待園區同伴前來後一同救鳥,「救鳥其實不容易,有的水溝很高,雛鳥不會移動不好找,幼鳥又很怕人,看到我們會一直閃躲。」吳銘表示,救鳥需要從兩側圍堵,鳥救起來後會做標記,若可以確定親鳥與環境安全會原地野放,不確定親鳥的話會帶回園區標記照顧長大後野放,有時在巡邏時也會看到戴色環的熟悉水雉。

田邊的水溝是水雉雛鳥的死亡陷阱(攝影/吳銘)
掉落水溝爬不出來的雛鳥(攝影/吳銘)

吳銘對每片菱角田的巢蛋、水雉生長情形瞭若指掌,一到菱角田邊,不用望遠鏡,遠遠的就能看到田裡有哪些鳥。他對水雉鳥的習性也相當熟悉,「水雉身形優美,很多人靠近拍,水雉爸爸會叫出聲,那其實是警戒音,要叫寶寶躲起來。」

許多菱農發現水雉巢蛋,第一時間就會通知吳銘。這樣每天頂著太陽巡邏,累不累?他笑說,「能看到優美的水雉,心情就會好起來,把水雉救起來,看著牠們好好長大、回到菱角田生小寶寶,我心裡很滿足。」

綠保菱農不用石灰改用菌清田、田埂加寬留草讓生物更宜居

李文珍表示,目前全台水雉雖然復育到1741隻,但友善菱角田到去年為止,僅有12公頃、17農戶。本次在全聯上架的菱角來自農民林丙火,今年49歲、種植24年菱角的他,9年前接觸到林務局推動的綠色保育標章,開始走上友善菱角的種植之路。

林丙火目前種有一甲多菱角的友善菱角田,走進他的菱角田,可以同時看到五六隻水雉翩然展翅或在菱葉上行走,「看到水雉越來越多,心裡很高興。」

林丙火表示:「菱角水上有鳥害,水下有鼠害跟蟲害,菱農的傳統觀念會認為這些會影響收益,只要留下菱角就好了,其他會影響收成的生物就是殺殺殺殺。」而採取友善種植後,林丙火的工作量增加不少,「沒有人知道怎麼種友善菱角,我要到處拜師問問問。」

為了在種植菱角的同時兼顧生態,林丙火下足了功夫,他以高成本的枯草桿菌取代石灰來清潔水質,以免誤傷水雉。他更特地將田埂加寬,刻意讓野草長高,「一來是我沒空去除草,但主要是有一次颱風天去巡田,看到水鳥、斑龜都躲在草叢裡避風雨,從此就決定在田邊留草,讓生物可以在大風大雨的日子有地方躲。」

菱農林丙火不僅保護水雉更為田間其他生物營造安居環境(攝影/蔡佳珊)

採工剝工難尋,友善菱角超高成本

問起產量,林丙火笑了笑,「友善種植有收就不錯了,有次採工來我的田,劈頭就問:『你是不是都沒在顧田啊?』」不用農藥和化肥,水下的菱角會被菱角金花蟲、田鼠吃掉,曾讓他很苦惱,但後來發現田鼠也會吃掉福壽螺,就不跟田鼠計較了,「牠幫我抓螺,吃螺吃飽了就不會吃菱角了。」而水下豐富的生態,也為水雉提供充沛的食物來源。

友善菱角田不易照顧外,因農村人口老化,採收菱角工人也難尋。林丙火表示,若採慣行農法,菱角收入其實相當可觀,但現在採工很難請,「採收的時候要跪著,很多菱農即使賺得多,也不希望孩子回來種菱角,年輕的菱農很少。」他表示,自己原先種三甲,但照顧不來、找不到採工,才因此縮到一甲多。

剝菱角的包裝工人也同樣難尋,林丙火說明,友善菱角過去通路多為有機店,而有機店的衛生要求較嚴格,因此包裝工人必須全身包得嚴嚴實實地到加工室中作業,「我要花比別人更高的工資,才能找得到人。」

菱角富含膳食纖維,簡單調味超涮嘴

菱角含有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B3、C,以及磷、鉀、鈣、鐵等礦物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曾表示,菱角可補脾健胃,從營養學來看,菱角是低GI高蛋白質的食物,且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

李文珍及林丙火不約而同回憶道,過去農村社會裡,菱角是農村孩子的零嘴,現代飲食習慣改變,吃菱角的人少了,許多人不懂得怎麼吃,但其實只要簡單的把菱角煮熟,撒點鹽巴就非常美味。若要入菜,也可將菱角和排骨一起熬成湯,這次上市的菱角就有已去殼的,希望能讓消費者更方便食用。

泰式涼拌菱角海(攝影/雪倫情報局,照片來源/官田菱雉菱)

黑鳶公主大力推薦,全聯承諾長期合作

本次促成合作的另一位推手──人稱黑鳶公主的屏科大研究員林惠珊表示,「官田菱雉菱」的理念和老鷹紅豆很像,都是從保護鳥類生態出發,可以讓田間生物和作物共存。而且菱角是非常特殊的濕地景觀,消費者透過吃來支持這些友善農民,同時參與了保育生態和優美農業地景。

李文珍表示,這次和全聯的合作早在去年洽談,但考量到友善菱角田產量不足以供應全台門市,當時沒有立即合作。直到今年討論其他模式,以在特定門市銷售解決供貨量的問題,全聯的物流系統也能讓菱角在採收後第三天就上架,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友善菱角,「友善菱角的口感比慣行菱角更好也更香,吃過會愛上。」

全聯超市表示,「這次合作並非一次性,而是長期的。」今年九月上旬到年底會持續販售,預計會銷售掉2100包的四角菱以及5500包的帶殼二角菱。全聯超市承諾,會盡全力銷售友善菱角,讓更多人認識菱角,若後續友善菱角產量提高,也會在更多門市鋪貨,現階段以生鮮菱角為主打,後續有機會開發熟食及調理包。

「官田菱雉菱」這裡買https://reurl.cc/j5Gvxm

菱角怎麼料理https://reurl.cc/avG46l

水雉園區主任李文珍與菱農合作推出友善菱角上全聯超市(攝影/蔡佳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