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爺爺的奇蹟!劉申權18年心血培育「寶島甘露梨」碩大美味,重視品種權,翻轉台灣梨產業

跟頭一樣大、口感細緻、甜而多汁又有甘蔗的香氣,這是美味的寶島甘露梨。這個新品種是由苗栗卓蘭的農民劉申權育成,今年73歲的他,35年前改行從農種水梨,發現當時梨穗大都仰賴進口,存活率和結果狀況相當不穩定,他認為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梨穗,便毅然決然走上了漫長的育種之路。

梨子從種子發芽、成長到開花至少要等 7 年,劉申權放棄正常種植的收入,將有限的農地作為試驗田區。經歷921大地震時,試驗心血差點歸零,最後終於從一千多個雜交組合中選出了寶島甘露梨,並在2018年申請到品種權。

寶島甘露梨讓台灣水梨產業耳目一新,不少廢耕的梨園開始種植,梨農的收入提升、農會的存款也翻倍。不過,近八成梨農都是未經授權偷接搶種,劉申權表示,農民要重視品種權,整體水梨產業才能持續提升。

劉申權花了18年才培育出新品種寶島甘露梨(攝影/林怡均)

被水梨治癒的拚命三郎,立志研發出不依賴進口的高接梨

用「拚命三郎」來形容劉申權再貼切不過。就讀電子科的他是家中獨子,29歲回到家鄉,在苗栗縣卓蘭鎮上開機車行,還兼做電器維修。他常常犧牲晚上睡眠時間趕工,導致身心壓力極大,開始心律不整,「中醫建議我要放掉壓力,這對我來說就是得轉行」。

種種機緣下,劉申權在38歲時轉行當了梨農,「從農是勞力,但比較沒有壓力」,心律不整問題在務農三個多月後奇蹟似的消失了。不過,種梨子不到五年,他發現進口梨穗是梨子產業很大的問題。

梨需要累積足夠的低溫時間才能開花結果,剛引進台灣時只能在高海拔地區生長,後來台中東勢農民研究出「高接」技術,將溫帶品種的梨穗(帶花苞的枝條)接在橫山梨樹的高處,讓低海拔的梨樹開花結出溫帶梨的果實。但溫帶梨穗並不適應低海拔炎熱的環境,採收後隔年不會再開花結果,因此每年都要再「高接」一次。

國內梨農所用梨穗仰賴日本、中國進口,但在三十年前,進口梨穗品質相當不穩定。劉申權表示,當時進口多是透過不合法的管道,這些梨穗接上後,存活率頂多三成,有的甚至連一成都不到,即便是倖存枝條,結成果實也會大小不一,「這很困擾,我那時就想,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花苞(梨穗)」。

將溫帶梨穗接到橫山梨樹上(攝影/蔡佳珊)

上千雜交組合從頭開始,育種之路漫長又孤獨

1994年,劉申權下定決心踏上育種之路,找出台灣自己的本土梨、擺脫進口梨穗現狀。他先是去請教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接著以臺中2號晶圓梨為父本,母本則有新興梨、黃金梨、如玉梨、豐水梨及幸水梨,父本及不同母本分別以人工授粉來做交配。

每個組合約產生200個後代,總計有一千多個組合,結出的果實要取出種子,經過處理後發芽長成實生苗,劉申權將這些實生苗一一接在橫山梨樹上,「如果是試驗單位,就可以直接種在土裡,我這樣做,是受限於土地面積」。每棵橫山梨樹平均可以接 10 個品種, 一千多個雜交組合只需要一百多棵梨樹即可,如此一來,便能在有限土地上做育種選拔。

枝條接上的前十年左右,劉申權都在觀察枝條生長狀況,例如:樹勢強弱、葉子數量多寡及葉片大小。他將每個枝條做編號,例如:臺中2號代號為T,新興梨代號為S,產生的後代依序編為TS-001、002、003。

試驗田區中每棵梨樹上都接有各式雜交組合的枝條(攝影/林怡均)

九二一震不垮育種決心,嚴格篩選最佳果實

育種試驗期間,劉申權無法賣水梨,由妻子打零工來維持家計。1999年台灣發生了921大地震,他的家園也被震得七零八落,進出道路的路面被震碎、果園也有一部分土石滑落。為了繼續做育種,劉申權只好將手上的山地賣了兩甲。

好不容易等到枝條開花結果,劉申權的育種工作便進入了篩選階段,第一輪篩選項目便是低溫貯藏性,無法在5°C貯藏 2 至 3 個月的水梨便被淘汰,「因為無法低溫貯藏就等於銷售時間短」。

接下來篩選的標準,是果實大小、可食率、甜度、果肉細膩度以及抗病力。以寶島甘露梨來說,不僅果形特別碩大,去除外皮和果核後的可食果肉,可食率約80%至90%。好吃也很重要,有的品種可食率雖高,但顆粒感重、果心較酸,就會被淘汰。

這些特性要每年篩選一次,篩選方式就是「試吃」。每一年,劉申權會寄出各式「品種組合包」給親友,每包有十幾顆不同的梨子,並附上採收日期、編號等資訊,拿到梨子的人不用付錢,但吃完必須回饋意見、選出最好吃的梨子。

寶島甘露梨的果肉佔比相當高 (攝影/蔡佳珊)

從差點被淘汰成水梨新星,可因應氣候暖化、抗病性佳

「不過,寶島甘露梨本來是要被淘汰的!」寶島甘露梨是臺中二號晶圓梨 (T) 與新興梨 (S) 雜交後的第 161 個組合:TS-161,劉申權原本認為它不夠甜,因此接枝少、產出梨子數量不多,更沒幾個人吃到。後來有一位梨農朋友說 TS-161 最好吃,劉申權才從冰庫中努力找出了一顆品嚐,赫然發現:過去都是生長到190天採收,這一次則是220天才採收。換言之,這是一個晚熟、八月底採收才好吃的品種。

劉申權對 TS-161 改觀後,趕緊留下枝條,又進行抗病力等其他測試,一年不噴藥,觀察其生長狀況,竟然完全沒有發生病害。此品種的低溫需求也相當低,其他梨穗要經過 1000 小時以上低溫才會發芽,TS-161 的花穗只需600小時即可,在氣候暖化趨勢中,相對好種又好收成。

種種特性評估下來,劉申權將 TS-161 視為首選,專家學者紛紛鼓勵他申請品種權。因為果實是在台灣育成,滋味甜蜜又帶有甘蔗香氣,命名為「寶島甘露梨」,在他邁入育種之路的第 18 年(2014年),終於鼓起勇氣申請品種權。不過,這項決定卻讓他的生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劉申權會紀錄所有雜交組合的枝條特性,包含樹形、葉片大小及數量,枝條度過幼齡期開始結果後也會紀錄每種果實的甜度、風味、果肉口感及可食率(攝影/林怡均)

梨農無品種權概念,偷接搶種成風

申請品種權後,卻有人不相信素人農民可以獨立完成水梨的育種,甚至認為寶島甘露梨是從研究試驗田偷出來的,「騙子」、「小偷」、「剽竊」這些污蔑字眼,讓劉申權一度氣到中風。他苦笑道:「我現在還有兩個新品種正在申請,如果真的是偷的,哪來這麼多成果可以讓我偷?」

品種權申請直到 2018 年才通過,隨後劉申權還要面對偷接搶種的問題。寶島甘露梨好種、收成高、銷路好,吸引不少梨農種植,但有許多都未經授權。「這是因為很多農民沒有品種權的概念」,他無奈表示,相較於日本品種權法罰則涉及刑事責任,台灣品種權法不夠周延、無法保護研發者,現在合法授權的農民只有400人,還會被偷種的人嘲笑。

寶島甘露梨是需要每年重新高接的品種,為什麼未經授權偷接的梨農會有花穗?劉申權說,每年要高接的是低海拔梨園,但高海拔地區如梨山,只要接一次後每年都能開花,因此許多偷接的農民私底下向有申請授權的人買梨穗,就能出產源源不絕的寶島甘露梨。

目前寶島甘露梨的授權、培訓課程,以及協助銷售推廣、處理侵權等問題,由全方位農業振興基金會和景茂農企公司協助。劉申權說明,農民大多只知道要付 5 萬元才有權利種水梨,但支付後農民可以種植 25 年,且品種授權並不只有種的權利,還能得到技術指導、生產資材共同採買及銷售上的協助,「等於是加入了寶島甘露梨的家庭,權利金是包含了所有服務」。

為識別有無授權,有授權的寶島甘露梨可用專用商標進行販售(攝影/林怡均)

梨農改種寶島甘露梨收入大增,權利金讓水梨產業永續

寶島甘露梨之所以讓梨農趨之若鶩,是因為個頭大、售價高,而且抗病、好顧。卓蘭梨農吳秋蘭今年70多歲,她的八分地過去都是種植新興梨和豐水梨,每年收入約100萬至120萬元,「跟投入成本比,幾乎只有打平多一點,本來種到不想種、要退休,後來寶島甘露梨出現,就不一樣」,現在她通通改種寶島甘露梨,收入增加超過七成,也讓她有了繼續種梨子的動力。

收入之所以大增,原因在於寶島甘露梨又大又美味。吳秋蘭表示,最小顆的寶島甘露梨還比最大的新興梨還要重,而梨子越大單價越高,特大規格(40-42兩以上)2顆在禮盒市場就能賣1000元,「寶島甘露梨非常熱銷,幾乎是一開園就被訂完了」。

抗病力強也是吸引梨農的主因。例如難纏的輪紋病,梨樹一旦染上,收成幾乎泡湯,但在寶島甘露梨在抗病力測試中,幾乎沒有出現輪紋病。「寶島甘露梨很好顧」,吳秋蘭表示,她現在的用藥比過去少很多,套袋後不用噴藥就長得很好。

「育這些品種,我沒有任何外部資源」,劉申權說,目前他的試驗田區面積有六分地,每年維護成本要60萬元,過去27年已經投入至少 1600多萬,因此權利金並非他一人的收入,而是團隊經營的成本,且未來也會用在新品種的研發。「育種沒有天花板,更沒有終點」,他衷心希望能再讓台灣的水梨產業更上一層樓。

寶島甘露梨是農民育種的智慧結晶(攝影/蔡佳珊)

延伸閱讀:

【梨子秘密】豐水新興蜜梨雪梨新世紀寶島甘露梨,台灣梨如何締造綠色奇蹟?10個秘密大揭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