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氣候能源治理「臺中市六都倒數第一!!」

能源轉型‧邁向淨零,全民參與民眾有感嗎!?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簡稱能轉盟)由13個公民團體共同於2015年成立,在2016、2018及2022共進行三次全台縣市評比,過去專注在節電及綠能政策檢視,今年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新增氣候治理及減碳相關指標。

同時,此次因疫情延後的時程,剛好完整的檢視現任地方執政首長的氣侯能源治理成果。臺中市連續2018及2022年評比落在六都最後,在今年全面的評比指標項目,除了2018~2020在中央編列9億多的住商節電計畫範疇內,有較好的節電政策宣導和節電成果展現,以及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透過遴選打造智慧社區住宅及示範計畫推出,其餘的指標項目皆不盡理想。

未來中長期目標市府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策略和報告,如氣候緊急宣言、自願檢視報告書和2050淨零路徑,臺中一樣都沒少,但像是喊口號!?空有目標卻沒有完善的行動策略和相關計畫,而且淨零是什麼市民知多少?

用電大戶.綠電責任

臺中市已連續五年高居全台用電王,再生能源總裝置量約1.7GW佔總發電量10%,而高達約64%的工業用電,雖有用電大戶條款公告列管契約容量800KW以上之用戶,卻只要負擔10%綠電責任,2016年至今共列管548家,但截至今年7月底止,僅有177家完成設置再生能源設備10%,裝置容量約102MW。

臺中整體用電居高不下,緊接著亦有中科二期擴廠的用電增長,雖訂定中長期再生能源目標,但目前看不到綠能發展潛勢跟得上產業擴張速度,在用電大戶的綠能自給率,更應該有嚴格的監督及法令規範。


台中市用電大戶綠電責任/圖片來源:擷取自111/04/11台中市經發局「台中市再生能源推動成果報告」

民間參與,誰有話語權?

此次負責臺中評比訪談的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會長耿明誼綜觀指出:臺中市政府在民眾溝通多是單向,政策施行像機密,低調再低調,不管好壞政策民眾都不易觸及,然而永續家園要走向淨零路,中央和地方像是二人三腳必須協力,面對市民要能大手拉小手,讓全民納入參與其中,但台中現有政策施行都僅是單向的政令宣導、KPI執行,沒有雙向溝通甚至只有形式上的公民意見收集,或是在委員會中以極少數的專家學者建議作為民意基礎,這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並未看見有納入建立民間參與的機制。

氣候治理,雖設有專責單位「臺中市政府永續發展及低碳城市推動委員會」,但沒有充分權責亦沒有前瞻的永續思維,除了召開會議外,並沒有整合跨局處協力合作的實質功能,也無法制定出完善的關鍵策略。

臺中低碳城市治理,在過去政策、條例和報告書等一律寫低碳,現在低碳升等改淨零,但面對不同以往的氣候變遷與生存危機,要增進民眾知的需求,現有公務部門卻沒有良好的培力增能機制,讓永續與淨零先自我深化,又如何制定有前瞻及開創性的政策方向,並轉譯讓市民能夠關心與行動。

能源轉型VS公平正義

過去住商計畫是節電,未來則是節能、創能跟儲能要併行,現有再生能源發展,多有利於綠能業者、光電系統商等大型開發,在小型私有屋頂光電案場及公民電廠的推動,市府並不重視也沒有相關的輔導機制。

臺中海岸山系貫穿資源仍具差異,偏鄉與能源弱勢的照護,僅看到惠明盲校媒合企業捐贈微電網乙案,其他遠不及六都及非六都的屏東、新竹縣等縣市,更重視能源平權、弱勢族群的節電設備補助、打造偏鄉防災型微電網等。

臺中市再生能源發展具環境優勢,光照條件好、風場佳且水力充沛,但離岸風機與大型水力發電已趨近飽和,應積極盤查在地資源潛力,規劃更多元的能源方式及發展儲能設備。

太陽光電雖連續光電倍增計畫提前達標,市管公有屋頂光電建置率7成以上,但比起私有屋頂、工業廠區的光電潛能面積,公有屋頂面積僅杯水車薪,再生能源民眾看的到用的到嗎?應全面盤點出潛力案場,並整合簡化行政流程、建立輔導、規劃及社區培力機制,積極佈建。

淨零邁進.市民同行

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也特別提到「需求面」解方,日常消費行為的調整改變,如減少食物浪費、減少吃肉、步行、搭乘大眾運輸、電動車、回收再利用、生活節能等行為,累積可達40~70%的減碳效益。因此,在永續環境教育的落實市府仍有努力空間,全民教育也應隨著淨零碳排的目標,有更多的轉譯與多元方式讓全民能夠參與其中。

民眾自家屋頂30坪建設光電,每年約有15萬售電收入/圖片來源:台中沙鹿市民王小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