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首度入侵台灣,宜蘭養鴨中心中鏢,農委會:未擴散,尚無禽傳人案例

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首次出現在台灣,家禽業者需嚴陣以待!

今(2022)年 11 月 19 日,宜蘭種鴨場發現 H5N1 禽流感病毒。H5N1 為現今全球主要禽流感病原,防檢局前往宜蘭案場鄰近禽場進行檢測與訪視後,初步判定 H5N1 未傳播至其他禽場,後續會持續執行禽場檢測。農委會強調,入冬至明年春季為候鳥繁多季節,家禽業者須嚴格阻絕野鳥與家禽接觸,防止 H5N1 傳播。

(照片非案發鴨場)宜蘭養鴨場出現台灣首例 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家禽業者需嚴陣以待。 (攝影/林怡均)

H5N1 為全球逾九成禽流感病原,首度出現在台灣

本次宜蘭種鴨場出現禽流感,是 H5N1 出現在台灣家禽產業的首例,該種鴨場已於 11 月 20 日完成鴨隻撲殺與禽場清消。由於本次病毒非台灣常見的 H5N2 禽流感病毒,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推測 H5N1 是冬候鳥南遷時傳入台灣。

先前亦有台南四草濕地野鴨排遺中檢驗出 H5N1,但黃金城解釋,目前判定台南與宜蘭發現的H5N1 病毒株基因相異,病毒可能是藉由不同候鳥飛行路徑進入台灣,「宜蘭種鴨場發現的H5N1,可能是由西伯利亞至中國東部傳到台灣」。

黃金城表示,根據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的病毒核酸分析,宜蘭種鴨場出現的 H5N1 推測是 2.3.4.4b 分支,在哺乳動物體內增殖能力不佳,對人的感染與致病性較低。目前該 H5N1 分支於美國、歐洲等國家亦沒有從家禽傳染人的明顯案例。

「但今年家禽產業 11 月就出現 H5N1 案例,我們要非常小心」。黃金城強調,H5N1 與 H5N2 相比,可能有更明顯的臨床症狀與死亡率。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分析,H5N1 容易導致家禽心臟出血與皮下滲血,且從宜蘭種鴨場案例估計,鴨隻感染病毒後約 1 至 2 天即會死亡,累積死亡率約 7%,「若沒有即時控管,累積死亡率恐怕高過 80%」。

徐榮彬也說明,自 2021 年 10 月至今日,全球禽場禽流感案例達到 3322 件,其中 H5N1 案例為 3179 件,比例超過 90%。國際 H5N1 傳染情形嚴峻,台灣目前雖只有 1 例 H5N1 禽場案例,仍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嚴密監控才能避免影響台灣家禽產業。

黃金城表示,台灣首度發現 H5N1 ,必須謹慎處理,避免病毒在禽場間擴散。(攝影/孫維揚)

目前疫情尚未擴散,持續執行禽場檢測防堵H5N1

徐榮彬表示,台灣自2015年大規模爆發禽流感後,開始嚴密掌控疫情。2022 年禽場出現禽流感案例數為27件,並以H5N2為主。這次宜蘭種鴨場出現 H5N1 後,已經對案場半徑 3 公里內的 1 場養鴨場進行採檢,同時訪視半徑 3 至 5 公里的 7 家養雞場,結果皆顯示 H5N1 尚未擴散。

防檢局每年實施禽流感監測措施,並於入冬時啟動「秋冬強化防疫措施」,加強禽場監測與採樣、禽流感熱區消毒等作業。徐榮彬說明,今年強化措施自 9 月 20 日開始,預計自 2023 年 3 月 31 日止,執行 520 場禽場採樣送驗。目前已採樣 200 場,僅有 2 件養鴨場檢出 H5N2,未來會持續執行檢測,避免 H5N1 入侵其他禽場。

明年春天前不能鬆懈,業者需阻絕野鳥接觸家禽

台灣候鳥約於 3 月底逐漸北移,於此以前需避免 H5N1 疫情爆發,「後續禽流感監控相當重要」,黃金城強調,除了在禽場發現禽流感後立刻執行撲殺作業,他並要求檢疫人員巡視宜蘭每一個禽場,並在必要時加強宜蘭地區禽場清消。

為了防止禽流感在台灣家禽產業傳播,黃金城呼籲家禽業者強力阻絕野鳥進入飼養場所,「候鳥進入禽舍啄食飼料、排放糞便,都會增加禽流感傳染機率」。尤其採用開放式禽舍或因為飼養水禽而有開放性水池的業者,務必加強防鳥設施,阻絕鳥類與家禽接觸。另外也要落實門禁管制,進出禽場時所有人員、車輛、箱籠、器具也須經過徹底消毒,以提升場內自主防疫功能,有效避免禽流感透過不同媒介傳播,並降低新病毒入侵及散播風險。

爆發H5N1的宜蘭種鴨場隸屬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宜蘭分所,負責保存台灣種鴨,提供商業種鴨場進行品種改良。此次因為 H5N1 而全面撲殺場內種鴨,會不會影響台灣鴨隻供應?畜試所主秘林宗毅強調,業界種鴨場會保存自有品系,商用種鴨與肉鴨生產與供應未出現明顯衝擊,至於宜蘭種鴨場的種鴨皆有異地備份,粗估約需 6 至 8 個月才能復養。

(照片非案發鴨場)開放式養鴨場更需注意野鳥與家禽的接觸。 (攝影/林怡均)

業者擔心種鴨出現問題 要求政府儘快處理禽糞問題

儘管農委會反覆強調已掌握禽流感疫情,呼籲家禽牧場做好生物安全防疫措施即可,但此說法與現實落差極大。屏東雞農王先生四年前聽從農委會輔導,在雞舍內架設圍網來加強防疫,但架設不到一年,圍網就因為強風豪雨出現嚴重破損,王先生透露,他不是少數,很多禽舍的圍網都已經不堪使用,不少雞農架設後發現影響雞舍內的通風,所以也不打算修補,「當然這樣對防疫不好,可是裝了又不好養雞」。

產地對於禽流感嚴陣以待,國內蛋鴨神農、彰化縣水禽協會理事長吳鴻基直言,雖然種鴨研發中心遠在宜蘭,但上週防檢局公告屏東有肉鴨場染上禽流感,「這讓鴨場都很緊張」,因為蛋鴨場及肉鴨場都要向育鴨場購買種鴨,而育鴨場大都集中在屏東,彰化的鴨農們不敢掉以輕心,協會已拜託彰化縣政府加發消毒藥水,並告知鴨農減少陌生人員出入來加強防疫。

防疫除了圍網,糞便處理亦是關鍵。中華民國養鴨協會某幹部透露,宜蘭種鴨中心是密閉式養殖,飼養規模也不大,卻還是出現疫情,這是極大的警訊,接下來中央應儘速處理禽糞問題,以現有研究報告來看,病毒會殘留在新鮮糞便中,禽舍糞便沒有常常清理,滋生出的蟲會吸引野鳥來吃,飛鳥便會成為傳播媒介。

雞舍防疫圍網經常破損,不利防疫。(攝影/林怡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