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病原H5N1禽流感擴大!新增兩鴨場中鏢 農委會:疫情比往年嚴峻

自 11 月 19 日宜蘭種鴨場出現禽流感疫情後,禽場感染 H5N1 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以下簡稱「H5N1」)又增加兩例,且根據檢驗,推測出現兩種不同 H5N1 傳染來源,傳播率恐比往年更高。農委會表示,將加強秋冬防疫措施,確實執行案場鄰近禽場消毒與查驗,阻絕 H5N1 擴散。

目前 H5N1 並未進入陸禽場,但已有養雞場因H5N2病毒疫情而損失慘重,養雞業者期望透過獸醫師加強禽流感病毒抽檢,確保禽流感不會影響禽產供應。

動物防疫人員至案例場進行鴨隻撲殺作業。(照片提供/ 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

禽場感染 H5N1 再添兩例,病毒出現兩種來源,疫情恐比以往嚴峻

繼11月19日宜蘭種鴨場發現H5N1後,近日又於高雄市路竹區與台南市官田區的肉鴨場檢出H5N1,案場皆依規定進行清消與鴨隻撲殺,3個養禽場鴨隻撲殺數量超過2萬隻。不過農委會表示,目前不致於影響整體鴨隻供應。

截至今日,分別有 3 場養禽場與 3 處野鳥聚集地檢出 H5N1,檢出地區包含宜蘭、花蓮、台南與高雄,目前依照防檢局分析,案場都鄰近濕地,彼此距離皆超過 35 公里。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明,推測目前感染 H5N1 的案場為各別感染,並非案場間傳遞,「應是候鳥進入禽場中,透過排遺或接觸傳播病毒」。

不過黃金城解釋,台灣自 11 月底就開始檢出 H5N1,經家畜衛生試驗所(以下簡稱「家衛所」)分析,目前案場與濕地共出現兩種不同區域來的病毒基因型,雖然皆對哺乳動物傳染力不佳,導致人染疫的可能性低,仍顯示台灣存在不同 H5N1 傳染來源,「這次疫情可能比過去禽流感疫情更嚴峻」。

全球禽場禽流感案例達到 3,372 件,其中 H5N1 案例為 3,229 件,比例超過 95%。 黃金城補充,美國在這波疫情中撲殺 5,800 萬隻雞,將對全球雞蛋和雞肉供應、以及台灣種雞進口造成影響。目前美國的雞蛋比台灣貴,英國的雞蛋供應也出現限量購買的情形。

今年台灣禽場出現的 H5N1 案例。(圖片截自記者會簡報)

強化防疫措施,呼籲養禽業者減少鴨隻入水,補強設備防鳥

家衛所所長邱垂章表示,鴨子感染 H5N1 後 48 小時內即會死亡,明顯症狀僅心臟出血點跟心肌有白色壞死組織,表示 H5N1 致死率高,家禽未出現其他外觀症狀即會死亡。

若是 H5N1 傳播入陸禽場,可能增加病毒變異性而加重疫情,目前防檢局已通令全國防疫所對各縣市轄區內養禽場加強消毒。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說明,台灣於9月底推動「秋冬強化防疫措施」,目前採樣 246 場禽場送驗,有 4 處禽場出現禽流感,防檢局已對禽場與溼地進行消毒。

徐榮彬表示,除加強秋冬強化防疫措施,為了防止禽流感擴散,亦主動檢測目前案場半徑 3 公里內所有禽場,案場半徑 3 至 5 公里禽場則交由禽場獸醫師臨床檢查,另外也提高案場周邊消毒頻度,同時下調化製場數量管控比例至 1.5%,若超過則認定為化製量異常,將對禽場進行檢查。

根據家衛所分析候鳥排遺和染疫鴨場,判斷病毒應來自候鳥。黃金城補充,現勘 H5N1 案場,有 2 場屬於半開放式飼養,鴨子會於部分時間暴露於開放水池中,讓禽流感藉由水池中野鳥傳播的風險增加,建議鴨農冬天減少鴨隻到水池的頻度,降低與野鳥接觸的機會。他同時呼籲,禽場設施若破洞太多未修補,容易讓外界的鳥類進入,預計對養禽業者加強宣導,補強防鳥設施以阻隔禽流感進入禽場。

動物防疫人員進行鴨舍消毒。(照片提供/ 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

雞農繃緊神經,期望政府加強防疫 避免影響陸禽

國內養雞場多位於中南部,日前屏東鹽埔蛋雞場傳出禽流感 H5N2 疫情,當地雞農透露,蛋雞的疫情是被水禽所傳染,該案場隔壁為鴨場,已經連續三批蛋雞都染疫,死亡的蛋雞正值產蛋高峰,案主損失慘重。該名案主原透過低利貸款建置平飼蛋雞場,投資金額高達 6,000 多萬元卻無法回收,「雞場可能要賣了」。

養雞場裡究竟有沒有疫情?屏東縣蛋雞聯誼會會長林志強表示,通常是天氣冷的時候,才會比較多雞隻感染禽流感,今年冬天氣溫高,「目前沒什麼疫情」。不過現在全球都傳出禽流感,雞農不可能不擔心,年初缺蛋就是禽流感造成,但農委會建議多年的圍網政策,產地很多雞農圍了又拆掉,因為網子無法阻絕病毒的傳播,雞農只能各自想辦法。

對於產地疫情,台中養雞協會理事長陳佑澈看法不同。他說明,國內蛋雞場內的禽流感疫情長年存在、從未停歇,只是病毒有所不同,而現在全球禽流感疫情嚴峻、導致大缺雞,這也會影響國內種雞的供應。此外,農委會為了穩定供應雞蛋,透過進口雞蛋來調節,但全球雞蛋一直在漲價,國內防疫措施應更精進,例如:比照國外透過獸醫來做常態性病毒抽檢,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疫情,否則疫情遲早會影響禽產的供應。

延伸閱讀

H5N1禽流感首度入侵台灣,宜蘭養鴨中心中鏢,農委會:未擴散,尚無禽傳人案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