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筍外觀像青蔥,名字中帶「筍」,來源卻是金針花?富含水分的碧玉筍甜味淡雅、口感清脆,是南投魚池重要的農產品,已在魚池鄉東光村落腳逾 30 年,原本是採花的金針農民,怎麼會改行當起「筍農」?
金針栽培不困難,但要碧玉筍鮮嫩多汁,卻有很多細節不能馬虎。碧玉筍從種植到採收都要保水,採收太慢還會褐變,農民有什麼解方?碧玉筍纖維豐富、料理方便,單吃或搭配肉類都美味,不妨趁碧玉筍飽滿鮮甜的季節,找出自己喜愛的料理方式。
.jpg)
碧玉筍來自金針花,鮮食熱炒皆適宜
碧玉筍聽起來陌生,其實就是金針花嫩莖基部,它有著青蔥的脆口、飽滿的水分,清甜似筍。
吳宗溢是南投魚池鄉東光村碧玉筍農第三代,他指出台灣經常以「筍」表示植物軟嫩的部位,加上金針嫩莖剝除外葉後的顏色雪白帶青,推測因此被冠上「筍」字,稱呼為碧玉筍或金針筍。
因為充滿水分與甜味,吳宗溢認為碧玉筍單吃就很美味,有餐廳直接將碧玉筍當生菜沙拉供應。若與各種肉類拌炒,碧玉筍能引出肉品的鮮味,「它沒什麼個性,是百搭的蔬菜」。
「果然匯」餐廳經理陳信瑋說明,碧玉筍鮮爽,能為料理增添清新的香氣,也能取代蔥蒜,卻不會有蔥蒜等辛香料的刺激,「尤其是醬燒等重口味料理,加了碧玉筍就不會死鹹油膩」。另外將生鮮碧玉筍直接剁碎,與辣油等調和作為淋醬,既不掩蓋原本醬汁風味,還能提升鮮爽感。
TuPang 地坊餐廳主廚張皓福則說明,碧玉筍料理訣竅著重快速,「料理時間絕對不能長」。例如先炒香胡蘿蔔或肉絲,起鍋兩分鐘前再加入碧玉筍快炒,較能維持口感爽脆。煲湯則建議在上桌前才放入碧玉筍,既能為湯頭提味,也避免質地變得軟爛。他也建議以烙烤蒸散碧玉筍水分,更能凸顯鮮甜滋味。
.jpg)
膳食纖維超高,料理有撇步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說明,碧玉筍每 100 公克有 2.1 公克的膳食纖維,比多數葉菜類蔬菜高,熱量僅 24 大卡,低於甜椒、萵苣等蔬菜,此外還富含 β-胡蘿蔔素和葉酸等營養。
不過林雅恩也提醒,碧玉筍纖維含量較高,腸胃敏感者大量食用,容易便秘或輕瀉,應避免生食並控制每次攝取量。至於金針含有的「秋水仙鹼」,多集中在金針根部與花,且加熱會失去活性,食用煮熟的碧玉筍就不需擔心。
林雅恩建議將碧玉筍切約 3 公分後水炒,能保有較多營養,如果顧慮纖維較多,可切短一點,料理後更好入口。張皓福補充,若在意碧玉筍的纖維感,可多剝除一層外殼,並在料理時適度增加油脂量,「像是用豆干煸香,油脂多一些,碧玉筍會比較潤口」;以斜切方式切斷碧玉筍,咀嚼時也較容易咬斷纖維。
陳信瑋則分享,碧玉筍基部纖維最多、口感最硬,消費者可以在料理前切除基部,並在切段前先對切,料理後會比較柔軟,香氣也更容易釋出。

金針花農看見市場,改採嫩莖成「筍」農
碧玉筍又叫金針筍,因為它就是金針的嫩莖。講到金針,可能先想到花蓮與台東,不過南投魚池鄉種植金針面積是全台第四名,且多數位於東光村。吳宗溢說明,東光村栽培金針超過 30 年,早年農民引進花東的金針「台東 6 號」,種植後販售金針花苞,後來發現嫩莖能食用,市場也有一定的接受度,才逐漸從「花農」變「筍農」。
魚池鄉農會推廣部指導員賴軍豪分析,金針對氣候適應性高,尤其喜好涼爽、水分充足的環境,與東光村相當契合。加上金針容易生長側株,產出碧玉筍,東光農民因而大量栽培。
雖然碧玉筍產地價格每斤 40 至 70 元不等,比金針花價格低,但單位面積產量較高,因此農民收益不亞於金針花。另外金針花季通常在夏天,盛產期只有兩個月,但碧玉筍全年皆可收成。加上東光村的碧玉筍比其他產區更加粗大健壯,更有市場優勢,才讓東光遍地開筍。

生長需充足水分,分批採收全年可供應
金針栽培難度不高,但要碧玉筍飽滿也不容易,「水分不足,碧玉筍長不大」,吳宗溢說明,在炎熱與缺水時會特別灌水、灑水,維持田間濕度,才不會影響金針生長。縱使如此,碧玉筍在夏季時生長仍舊較慢,比冬季多一、兩個月才能收成。
吳宗溢也提到,只要金針地下部留在農田,植株就能重新生長,農民想輪作其他作物,經常出現夾雜金針的情形,導致管理不易。即使翻耕打碎金針地下部,若未清理乾淨,還可能增加田間病蟲害。因此東光村的金針植株在收割碧玉筍後,仍會留在農地上。
東光村的金針田經常是前排碧玉筍收割完畢,後排又茂密到遮住田間走道,「農民會透過週期栽培,讓碧玉筍全年供應」,吳宗溢分享,通常碧玉筍收割間隔約三個月,有些農民會分區採收,拉長產季,透過供貨分散,方便田間管理也減輕採收人力。
採收後跟時間賽跑,外觀易失水與褐變
碧玉筍的最佳採收時間必須人工判斷,全仰賴農民用鐮刀一把一把收割,無法機械化採收。收割後就開始與時間競賽,因為碧玉筍會逐漸失水,從外層開始皺縮,影響賣相。所以農民從田間採收碧玉筍直到包裝場,全程都會浸水清洗,還會適度灑水保濕。
透過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研究,吳宗溢得知碧玉筍切口容易變黃、變紅是因為酵素氧化導致褐變,目前以檸檬酸等食品級抗氧化劑浸潤碧玉筍,延緩切口褐變速度。他也強調,碧玉筍褐變屬自然現象,食用無虞。
。(攝影/孫維揚).jpg)
挑選莖部飽滿、帶外葉且顏色鮮綠
吳宗溢說明,東光村入秋後,氣候涼爽且濕潤,碧玉筍容易膨大,產量與品質都會比夏季好,價格也更親民,「冬季選擇蔬菜時,大家不妨嘗試碧玉筍」。
該如何挑選好吃的碧玉筍呢?吳宗溢建議,莖部要飽滿白亮,前後兩端沒有明顯縮水或黃化,「尤其從基部觀察,外層皺縮可能就失水太久」。買回家清洗後可以稍微泡水再料理,維持水嫩口感。若沒吃完則需以保鮮盒密閉冷藏,並於兩週內食用完畢。
張皓福提醒,消費者可優先購買外葉較多且鮮綠的碧玉筍,不僅新鮮度較高,外葉也能延緩碧玉筍老化。另外,保存碧玉筍時,容器內可放入塑膠網盤,墊高碧玉筍,避免接觸容器底部水氣,導致風味快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