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挑戰│秋日之華豆腐

文/福田浩 、松藤庄平

編按:「四季江戶味」是資深料理人福田浩 FUKUDA HIROSHI的作品,精心介紹江戶人如何順著四季飲食,以及餐桌上的點點滴滴。本文分享「秋日料理章節─華豆腐」,由馬可孛羅出版社授權刊登。

提到江戶時代,除了眾所周知的幕府、將軍、大奧,亦不能缺少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飲食文化。本書重現江戶料理人精湛的手藝,以四季盛產食材,發揮獨到創意,保有當季食物的天然鮮美,又能變化出多種風味。令人垂涎三尺的料理,加上精美的器皿、高妙的刀工擺盤──這已經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料理,而是一種藝術的極致;而穿插其中的川柳、俳句、落語等等,重新演繹江戶風情──歷史人文、詩詞歌賦、民俗傳說等等。

透過當時的料理,別有意趣:絕對無法相信燦爛如花的「華豆腐」是如何製成,草莓清湯竟然是用蝦肉仿製草莓的樣貌;日本人對美食的執著其來有自,就算賣掉老婆也要吃的初鰹,甘冒中毒而死的危險也要一嘗河豚的鮮美;很難想像香菇也可以當甜品,搭配抹茶別有一番風味,也是當時下午茶的必備點心之一。

而這些美味佳餚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在家也能嘗到懷古幽情的絕佳風味。當時的料理飲食或許滋味樸實,卻講究食材鮮美,對照出現今的速食和化學加工食品的氾濫,或許我們改變不了趨勢,卻可以從自身開始,向日本江戶人學習另一種生活情調。

秋日之華豆腐

純白豆腐上 妝點楓葉添顏色 紅葉豆腐啊 芭蕉

大啖涼拌豆腐的季節已經過了,吃湯豆腐的季節卻還沒到,此時就是享受「燴汁豆腐」的最佳時機。

江戶最知名的「燴汁豆腐」出自「笹乃雪」,這間位於上野山麓下谷根岸(註66)的豆腐料理店,創業於元祿年間,至今依舊是人氣不墜的經典老鋪。其最具代表性的料理,就是在溫熱嫩豆腐淋上葛湯芡汁的燴汁豆腐。當時身為寬永寺門主的輪王寺宮(註67),十分喜愛這道燴汁豆腐,讚譽其「美麗如竹葉上的積雪」,這道菜也因此得名。由於輪王寺宮吃完後又再叫了一盤,因此笹乃雪的燴汁豆腐至今依舊保留一次出兩盤的傳統。

由於根岸位於前往吉原的必經之道,從吉原回來的人一定都會順道在笹乃雪稍事休息,讓這家店總是高朋滿座。燴汁豆腐的名聲早已傳遍整個江戶地區,因此想去吉原尋歡作樂的內行人,就以它作為去娛樂場所的藉口。

老婆也吃了 一大碗笹乃雪豆腐 真是美味啊(川柳)

這回介紹的「華豆腐」也是燴汁豆腐,出自於一七○○年代後期出版的料理書《黑白精味集》。華就是花的意思,顧名思義,華豆腐的外形宛如大朵菊花般盛開,視覺上極為美觀。

《黑白精味集》的原文如下:「華豆腐:將半塊豆腐切成四塊,再切成直立的細長條狀,但只切至豆腐一半的高度,下方不切開。將豆腐置於手中,放入鍋中煮沸,讓水滲入花瓣裡。在盤中鋪上一塊布,將豆腐置於盤中,任豆腐花瓣綻放於盤裡,於正中間點綴山葵泥,或放上雕花的紅色寒天,美不勝收。」

華豆腐

難以完成的華美

「書裡寫得好像很快就能完成,實際做之後才發現並不簡單。」

主食材使用嫩豆腐。板豆腐看似堅硬,但切細時很容易破掉。

「只要小心一點也能使用市售的嫩豆腐,不過稍硬的嫩豆腐比較好入刀,我選用的是『富山正源寺的門前豆腐』。」

將豆腐切成適當大小,再從直向與橫向入刀,切出直立的細長條狀。不過,如果完全切開豆腐,豆腐會四分五裂,因此底部要保留數公釐的底座。

「在旁邊放著魚糕板撐住豆腐,會比較好切。」

好不容易切出長條花瓣,還必須先汆燙過才會盛開。豆腐加熱後不只會開花,還能增加彈性,不易崩裂。

「豆腐煮好後該如何移到盤子裡呢?書中並沒有寫,我做了之後才發現,真的是高難度挑戰。」

畢竟食材是柔軟的豆腐,如果用勺子撈,一下就破掉了,因此只能用手輕輕撈起,可是,又不能將手放進滾燙的熱水裡,但如果用溫水,就無法充分溫熱豆腐。最後我想出折衷的方法,將豆腐浸泡在五十度左右的熱水裡一會,讓豆腐充分溫熱。

「料理書中沒有說明得很清楚,我猜想作者可能認為料理人會自己想出解決之道,所以就忽略了這個部分。在參考江戶時代的料理書時,經常會遇到說明不清的難題,不過這也是樂趣所在。」

豆腐撈起後,以乾淨的布輕輕拭乾水分,放入盤裡,再淋上燴汁。燴汁是以鰹魚高湯為底,加上醬油調味製成清湯,再溶入葛粉做成葛湯芡汁。最後在花朵的正中央放上山葵點綴。

人生之秋味

華豆腐真的是一道美輪美奐的料理,令人捨不得吃。濃稠的葛湯芡汁搭配融化的山葵,夾起花瓣吃一口,發現濃縮葛味的鰹魚高湯散發出誘人香氣,均勻沾附在柔軟的豆腐上,在口中瞬間融化開來,交織出豆腐本身的美味。原以為這道菜是以外觀取勝,沒想到並非如此。唯有日本人天生的絕佳手藝,才能調理出如此細膩的味道與精緻的外觀。

吉原還有另一間知名豆腐料理店,名為「山屋豆腐」。同樣也是受到吉原熟客的青睞而聲名大噪。

吉原熟客也 邁入愛上豆腐的 暮秋之年了(川柳)

年輕時一直用來當成藉口的豆腐料理店,現在竟變成迫不及待的樂趣。吉原熟客的人生之秋,令人不勝唏噓……

華豆腐食譜帖

材料

嫩豆腐

鰹魚高湯、醬油、鹽

葛粉、山葵

作法

將豆腐切成正方形,再從直向與橫向入刀,切出直立的細長條狀。在旁邊放上魚糕板,避免豆腐垮掉。將醬油與鹽放入鰹魚高湯調味,融入葛粉。喜歡偏甜口味的人可加入味醂。在調理碗中倒入50~60℃的熱水,再放入切好的豆腐,充分溫熱後用手輕輕撈出,放入碗裡。從上方淋上葛湯,並在花蕊處放上山葵,增添美感。

四季江戶味

作者  福田浩、松藤庄平  譯者  游韻馨  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四季江戶味(含書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