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台灣水果的前世今生

編按:張蕙芬老師為大樹文化總編輯,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出版了許多精彩好書,讓大家認識豐富的大自然。近日作者出版了「菜市場水果圖鑑」,深入淺出介紹菜市場常見的水果身世、品種來源等,十分精彩。感謝老師在百忙中為上下游讀者寫下本文,縱寫台灣常見水果的身世背景,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菜市場水果圖鑑」。

──────────────────────────────────────────

台灣正港的原生水果是…….?

最近常在演講場合裡詢問大家,台灣究竟有沒有原生的水果種類?大家總是熱烈地回應著:「土鳳梨」、「土芒果」、「芭樂」、「楊桃」、「蓮霧」、「香蕉」等耳熟能詳的水果,其實所有大家常吃的水果都是外來植物,來到台灣落地生根,由於滋味深受喜愛,完全融入大家的日常飲食中,無怪乎大多數人都覺得它們原本就產在台灣。

其中大概只有楊梅在台灣低海拔山區有原生種的分布,桃園縣的楊梅鎮即因早年擁有豐富的楊梅樹林而得名,但現在樹林早已消失殆盡。雖然全台灣的低海拔山區還有原生楊梅的分布,只不過果實很小,顏色也不豔麗,一直難登水果的殿堂之上,目前只有在新北市的八里、五股有少量楊梅的專業栽培,但均屬外來種楊梅。

在還沒開始為菜市場水果圖鑑收集資料之前,我曾做了一些簡單的市場訪談,想要瞭解大多數人對水果最感興趣的部份,結果發現大家對水果最想要知道的部分大多集中於如何挑選好吃的水果,或是其營養成份以及養生、栽植等常識。但是大多數已經出版的相關書籍或是網站裡的資料,其實比比皆是,並不難找到,因此讓我更深入思索究竟要讓這本書呈現何種風貌。

原本的想法是要設法還原每一種水果的植物原貌,但深入研究之後發現,現在我們經常食用的每一種水果幾乎都是歷史悠久的農業植物,一旦與人類發生密切的關係,要追溯其原始風貌是困難重重的,同時水果的演替過程早已無可避免地參雜了太多人類的觀點,例如深受人類喜愛的水果不外乎好吃、甜美多汁,個頭大,外觀顏色鮮豔出眾。

不過若著眼於水果的魅力得以征服大多數人的味蕾或是嗅覺等感官需求,又不得不對水果的植物演化產生莫大的興趣,或許在它們身上,我們今天看到的結果是人類與水果的某種「共同演化」歷程。

台灣水果的身世以及它如何來到台灣落地生根,最後發展成為普羅大眾喜愛的水果種類,這些都是我想要深入探索的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是懂得吃好水果而已,而是可以把水果當成我們生活的重要植物夥伴。

1-9789863200000_b62-9789863200000_b7
雖然我們有「土芭樂」,不過也是從國外來的喔。

台灣水果引進的四大階段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但因為海拔高度不同的環境條件豐富,以致熱帶至寒帶的氣候條件都有,所以可供栽植的水果種類繁多,像是來自中國的梅、李、桃以及源自中亞的蘋果、葡萄等溫帶水果,或是源自東南亞的楊桃、芒果、蓮霧、香蕉以及中南美洲的番荔枝(俗稱釋迦)、百香果、鳳梨、三角柱仙人掌(俗稱火龍果)、酪梨、番木瓜(俗稱木瓜)、番石榴等熱帶水果,都先後來到台灣寶島,同時我們也研發出許多優異的品種,讓大家的飲食生活更形增色不少。

整體而言,台灣水果的引進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重要的階段,首先是四百多年的荷蘭人把印度的芒果、馬來半島的蓮霧以及美洲的番茄、火龍果帶到台灣,但他們停留台灣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單純的引進奇特植物而已。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他們留在台灣的土芒果、蓮霧和黑柿番茄經過幾百年的歲月,早已與台灣水乳交融,成為道地的台灣水果。

其中芒果在原產地的印度已有4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西元前四、五世紀傳入馬來半島;7世紀時唐朝著名僧侶玄奘將芒果從印度帶回中國;16世紀葡萄牙人帶到東非、西非,再傳到南美的巴西;17世紀傳到菲律賓,18世紀末經英國人帶進牙買加,19世紀初西班牙人由印度和菲律賓帶至墨西哥,19世紀末再由墨西哥轉入美國的夏威夷和佛羅里達。

芒果的世界傳播之旅彷彿人類大航海時代的縮影,海上交易熱絡,連帶地也為植物提供了最佳的便車,從這些歷史悠久的水果身上,可以清楚看到植物如何拓展疆土到異地落地生根的脈絡。

3-9789863200000_b5023-1023-1-2-3
(左)來自馬來半島的蓮霧(右)從美洲來的火龍果

第二階段是明末清初一直到1895年之間的兩三百年,來自中國的大移民潮也連帶為台灣引進了許多中國的水果,畢竟人親土更親,每一個人都與故鄉有難以割捨的食物牽絆,自然會把故鄉的作物一起帶過來,於是這段期間開墾的農家在新家園附近大多栽植了許多家鄉的果樹,其中包括了龍眼、荔枝、柚子、柿子、桃子、李子、梅子等原生於中國的水果。不過當時栽種水果並不是為了販售,而是移民對家鄉的珍貴記憶。

第三階段是1895年至1945年的日治時期,50年期間將台灣的水果栽培脫胎換骨,透過有系統的農業引種、育種和改良研發,開拓了水果專業栽培的可能性,例如台灣的鳳梨和香蕉都成為遠近馳名的水果,也順利登上世界的舞台。

像香蕉原本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果種類之一,相傳四千多年前的希臘人即已食用,而在中國也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根據古籍記載,西元前一世紀左右廣東已有香蕉的栽培,而戰國時代的『莊子』以及屈原的『九歌』兩本典籍中均記載香蕉可供紡織用。大約一直到15世紀以後,香蕉才由亞洲傳入熱帶非洲,16世紀再由非洲傳到中南美洲,目前全世界的熱帶地區均普遍栽植。

而現在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鳳梨,在全世界的傳播旅程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鳳梨原產於熱帶南美洲,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前,加勒比海的原住民就已經在西印度群島栽種鳳梨,後來哥倫布第二次造訪美洲時,可能就是從加勒比海將鳳梨帶回歐洲。西班牙人再把鳳梨帶到菲律賓、夏威夷、印度與中南半島,最後又從中南半島經由陸路進入中國廣東,當時把鳳梨稱呼為「波蜜」。

歐洲直到1720年以後才在溫室裡將鳳梨栽培成功,對於歐洲人或是溫帶國家的人而言,想要吃一口香甜的鳳梨,是多麼困難的事,也是夢寐以求的願望,於是後來才有鳳梨罐頭的問世,讓他們得償一品鳳梨的宿願。

最後就是戰後一直到現代的階段,台灣的農業技術一日千里,不僅水果的栽培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更在育種改良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六十多年來水果也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而起飛,水果成為我們少不了的食物之一,不僅是為了水果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或其它營養素,更為了它們甜美或酸澀的特殊風味。

003-25-9789863200000_b84-9789863200000_b10

 用心飲食吃在地,感謝台灣土地

台灣水果的種類雖多,但大多數人都能對其名稱朗朗上口,似乎一點都不陌生。水果的滋味大不同,喜好與否因人而異,大多是主觀因素,也很難因為營養因素而被說服,喜歡就是喜歡,不愛就是不愛,很少有妥協的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水果選擇順序表。因為水果不是用來充飢的,既然不是為了填飽肚皮,反而比較像是和水果談戀愛。我們喜愛的水果可以滿足感官,像是美麗的色彩、撲鼻的香味、軟脆的口感、或是酸酸甜甜的滋味,水果是生活的美好點綴,也是集植物之美於一身的產物。

台灣何其幸運,生活在這裡的人可以開懷享受世上最美味的水果,價格又實惠,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盛產水果,我們要珍惜這樣的自然恩賜以及果農的心血,欣賞水果的美味之外,更要進一步懂得台灣的水果,讓我們從家裡的廚房和餐桌出發,到菜市場學習有關食材的一切,用心飲食,吃在地,吃當季,真心感謝台灣土地的賜予。

但願有朝一日,台灣的水果天堂美名不再是以種類、數量或是美味而稱冠,而是以對土壤、生物、生態友善而聞名於世,這樣我們吃的每一口美味的水果才真正值得驕傲,同時也對每個人的健康有益。

 

菜市場水果圖鑑

作者  張蕙芬  繪者:林松霖  出版社:天下文化

BT1031 菜市場水果圖鑑_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