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做年菜02》簡單又有儀式感的客家天菜:樹豆燉豬尾、汆燙魷魚、芹菜拌雞絲

旗美社區大學校長張正揚和母親張劉靜英住在美濃山腳下,農曆春節前,屋前的樹豆迎來花季,黃花散逸出淡淡清香,這是美濃人特有的過年的香氣。

在 40 歲的老廚房中,張劉靜英為《上下游》讀者示範的樹豆燉豬尾巴已經燜在鍋中,雞肉和魷魚正在水煮,芹菜、蒜苗、香菜等也都就緒,就待記者入門後,三道客家料理陸續上桌。像所有稱職的主人,張家母子頻頻招呼我們「趁熱吃」,也娓娓道出三道客家料理與季節和地域的關係。

旗美社區大學校長張正揚(左)和母親張劉靜英合力介紹客家年菜。 ( 攝影/楊語芸)

樹豆需要肉來配 可以當主食

樹豆雖然是原住民的食材,但早年客家人與原住民接觸,料理彼此混血,樹豆如今也是客家菜的重要食材。樹豆通常在農曆年前採收,這是張家孩子們的「寒假作業」,採下來的豆粒經過日曬,就可以長年存放,但因為樹豆口味偏澀,需要油花平衡味道,以前只有過年可以大啖豬肉,因此樹豆燉豬腳(豬肉、排骨)便成為春節的大菜。

張正揚的祖父、父親、他和孩子,都喜歡吃樹豆,「喜歡吃樹豆應該是我們這個家族的基因」。張正揚認為樹豆最適合搭配豬尾巴、豬腳次之,五花肉亦可,但排骨就太柴了。將豬尾巴與樹豆一同放在鍋中,水量蓋過食材,水沸後至少要再煮一個小時,待樹豆有點軟爛後,換至燜燒鍋再燜一個小時至熟,接著以鹽巴調味。上桌後加蒜苗跟香菜,適量白胡椒提味,就能一碗接一碗大快朵頤。

樹豆的外殼有嚼勁,內裡鬆軟又有飽足感,豬尾膠質滿滿,吃上兩碗既能飽腹又讓皮膚變得ㄉㄨㄞㄉㄨㄞ,「細妹」們趕快來試試。

樹豆燉豬尾是美濃張家必吃的年菜,食材煮滾放在燜燒鍋中燜熟,免看火,超簡單。(攝影/楊語芸)

祭祖的雞肉、魷魚 變身成為搶手好料理

客家小炒是正宗客家料理,這道菜原來與客家傳統地域有關。因為客家人多住在山區,少有鮮魚可以採買,因此祭祖需要的三牲就用乾魷魚來代替全魚。祭祖後的乾魷魚,通常有兩種料理方式:客家小炒和汆燙魷魚。

乾魷魚用鹼水泡發後切花切塊,入滾水汆燙。另外以薑泥、糖、醬油、醋調出沾醬,與魷魚一起上桌即可。沾醬中有薑、有糖,吃起來有種暖心的滋味,魷魚切花刀可增加表面積,把醬料吸飽吸滿,讓人「食沒停」(siid moˇ tinˇ)。

過年祭祖的白斬雞總會變成無人問津的剩菜嗎?張劉靜英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剩菜變成搶手的「天菜」。只要把芹菜洗淨切段,用一點鹽巴稍微揉搓讓纖維變軟,再將雞肉撕成肉絲,與芹菜一同置於大碗中,加入醬油、香油、醋拌在一起(也可以加一點酒),就成為好吃的涼拌料理。

三道簡單的客家年菜,既有傳統意涵,又充滿農村的季節感,也是解決年節期間剩食的好方法。(攝影/楊語芸)

初二才是重頭戲 家人一起作菜、團聚

張劉靜英廚藝好,也習慣下廚,春節正好是她大展才藝的時機。不過張家與傳統略有不同,因為除夕大掃除總是忙到很晚,年夜飯無法太過講究,倒是招待女兒、女婿的大年初二,往往是春節最豐盛的一餐。

「過年就是可以把大家團聚起來,一起忙,一起吃」,張劉靜英提到,初二女兒回娘家,不只大人們為團圓飯忙碌,連孫輩也會依年齡發派不同的工作,年紀長一點的幫忙守著客家封菜的柴火,年幼的幫忙撕雞肉,一種闔家完成任務的儀式感,是過年最大的特色。

張劉靜英回想,某年年初二訂了外頭的餐廳,套句現代常用的術語,那一餐「CP 值太低」,菜色普通、服務更是不道地。她說因著家人的協助,在家吃飯反而比較輕鬆。張正揚則補充,餐廳鬧哄哄,說話都得拉開嗓門,妨礙家人間的情感交流,「我自己是真的很喜歡在家裡準備年菜」。

摘樹豆,幫農的孩子的季節感(攝影/張正揚)

「沒吃到封菜、就不算過年」

除了本文介紹的三道料理外,客家封菜和炸蔬菜也是張家過年不可或缺的菜餚。大年初一舉家茹素,早餐是多達十種蔬菜製作的炸天婦羅,包括香菜、茄子、地瓜、南瓜等等,都是張劉靜英親手種植的,搭配蘿蔔泥和醬油調配的醬汁,「烰菜」(南部客家讀 peuˇ,北部讀 poˇ)為新的一年拉開健康的序幕。

客家封菜是將冬瓜、高麗菜、豬肉、雞肉同置在深鍋(烳鏍 puˇ loˇ)中,在戶外以火爐烹煮,由孩子負責看顧柴火,很有客家特色。先在鍋底放置甘蔗,再一一疊上大塊食材,加入米酒、蒜頭和醬油後蓋上鍋蓋、起火燒柴、細火慢燉,讓冬瓜及高麗菜釋出水分,把雞豬烹得充滿醬香。

客家封菜製程雖長,但一起鍋便有四道料理,封肉、封雞、高麗菜封和冬瓜封,這是客家年菜的重頭戲,「沒吃到大封、就不算過年」,這是張家的共識,也是客家的傳統。

客家大封(上下游資料照)

「樂趣都在麻煩中」 過年的儀式感就在備菜中        

張劉靜英指出,現代家庭有瓦斯爐、電鍋再加上烤箱,只要把食材準備好,要做出一桌菜並不困難。

張正揚補充,經年累月下來,孩子們都習慣了過年的「流程」,知道有哪些事需要他們負責,「這種儀式感,我覺得慢慢會變成『文化基因』」。再加上農村比較容易感受到季節變遷,吃到跟年節有強烈聯繫感的食物就覺得在過年。他認為「儀式感」加上「季節感」,形塑整體的過年氛圍。

或許很多人覺得張羅年菜太麻煩,但張正揚引用客家作家、旗美社大首任校長鍾鐵民的說法:「樂趣都在麻煩中」,費心作菜,樂趣自生,心意都在菜色裡。

YouTube video

延伸閱讀

無痛做年菜01》零廚藝也OK!民間三星主廚親傳:花開富貴、大吉大利

無痛做年菜03》招財元寶自己做!會做蛋餃、蔥油餅秒變廚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