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曉慧牌」特調蔬果汁 林曉慧靠自學找出營養密碼 讓醜蔬果也有春天

「曉慧,我最近壓力好大,幫我打一杯」;「曉慧,這幾天嗯嗯有點不順,幫我打一杯」;「曉慧,你看我臉上長了好多痘痘,幫我打一杯」。這些對話中的「曉慧」並非醫護人員,而是林記蔬果汁的老闆;大家跟她討要的「一杯」,正是她的特調蔬果汁。

開在虎尾糖廠對面公園內的林記蔬果汁是林曉慧創業的 4.0 版,她從連鎖加盟、路邊攤、小店面開到現在提供舒適內用空間的果汁店,從只管賺錢省成本到現在侃侃而談蔬果營養、食農教育,一路走來,蔬果汁的改變與她人生的蛻變互為因果。林曉慧說「林記蔬果汁是一間回報父親的店」,她未能靠果汁顧好父親的肝,現在要用特調蔬果汁照顧更多人。

林曉慧以健康蔬果汁照顧小農,讓 NG 農作物不 NG。(攝影/楊語芸)

賣加糖果汁只想賺錢 父親過世後重新出發

林曉慧原為上班族,做的是最保守的行政工作,為了替人生找到火花,她決定自己當老闆。只因為「聽說果汁很好賺」,她便加盟某連鎖果汁店,開啟與蔬果為伍的人生。果不其然,打果汁真的很好賺,靠著加冰、加糖降低成本,她很快就賺到財富。

隨後,林曉慧結束加盟,回雲林虎尾老家租了攤位,繼續賣廉價果汁,因為利潤高、捨不得休息,她甚至錯過見父親的最後一面。

「罹癌的父親因為肝硬化太嚴重,只能靠栓塞治療」,醫師束手無策,家人非常擔心。好意的親友介紹父親吃靈芝、吃冬蟲夏草來「排毒」,林曉慧憶道,當時以為是父親的救生圈,沒想到不及一個星期,父親就撒手歸天。她看著一屋子還來不及吃的藥草,既無法接受父親倉惶離世的事實,又心疼他最後的日子滴水未進、滴米未食,只靠「補品」。

不過一週未進食,就讓父親病情惡化、無力回天,林曉慧後來才知道,服用抗癌藥物更需要天然營養素來補充體力,自己明明是賣果汁的,卻沒好好用「原型食物」照顧父親的肝,這個衝擊也讓林曉慧驚覺鄉間長輩的觀念需要扭轉,「否則就會有下一椿憾事發生」。

林曉慧也提到,送走父親後,她一度認為「果汁讓我沒有看到爸爸的最後一面,我再也不要碰果汁了」。不過母親告訴她,爸爸以她賣果汁為傲。然而林曉慧心裡清楚,她當時只想賣獲利很高的果汁,「我的果汁很冰、很甜、很好喝,要健康的人不要找我買」,這樣的果汁怎麼能讓爸爸驕傲?

「曉慧嚐百汁」建立水果顏色的營養密碼

沉澱幾個月後,林曉慧找到重新出發的動力,她要賣健康的蔬果汁!

只是立定志向容易,要實現志向卻得翻越千重山。當時的雲林沒有高鐵、沒有逛誠品的觀光客,當地消費者對果汁的印象就是西瓜汁和木瓜牛奶,而且要加很多糖。虎尾突然出現一間強調健康、價格又不便宜的蔬果汁店,大家的接受度自然不高。「要吃菜我自己回家煮就好,搞不好後院就有種,幹嘛買什麼蔬果汁?」這是當地居民普遍的看法。

另外,林曉慧非科班出身,沒有任何營養學的背景,她只能靠著自學,補充相關知識。古代有神農嚐百草,虎尾則有「曉慧嚐百汁」,例如網路說喝芹菜汁容易曬黑,她天天喝、天天曬,發現真的會長斑。除了店內常備 24  到 32 種的蔬菜水果做食材,林曉慧還以自己的身體為實驗室,累積大量知識,也喝掉大筆財富。雖然因此搞懂了六大營養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關係,知道每種體質適合的營養攝取量,還建立「水果顏色的營養密碼」:紅色顧心臟、紫色顧眼睛、綠色增強免疫力、白色含酵素適合減肥,但生意卻毫無起色。

不同顏色的蔬果擁有不同的營養成份,有機會到虎尾,記得找曉慧聽聽蔬果的「顏色密碼」。(攝影/楊語芸)

以蔬果營養知識對症下藥  顧客通通是老師

即將坐吃山空之際,卻有美食雜誌前來採訪,一篇圖文並茂的報導,讓林記蔬果汁起死回生。

不過生意來了,問題也來了,既然強調健康蔬果汁,不免就有客人要求對症下「蔬果」,長針眼的、牙齒流血的、火氣大的壓力大的失眠的過勞的通通來「掛號」,簡直把小小蔬果汁店當成大型綜合醫院。為了滿足客人的需求,林曉慧只得逼迫自己繼續學習,「我深深覺得,帶著身體問題來店裡的每一個客人,都讓我長出新的東西」。

現在,林記蔬果汁除了一般果汁和牛奶果汁外,另有八款「曉慧特調蔬果汁」,它們都有讓人一目瞭然的名字:體內環保小尖兵、增強抵抗防護飲、看 3C 眼睛要顧好,另外,守護您的小心肝還有男女兩款,「因為男生、女生護肝需求不一樣」,簡直就跟開藥方沒兩樣!

林記蔬果汁的每杯飲品都是林曉慧與夥伴阿謙的作品。(攝影/楊語芸)

林曉慧提到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有個兇巴巴的女性來買果汁,先是要求「濾兩次」,後來又滿臉不耐煩,「算了算了,我回去自己濾」。林曉慧敏感地問道:「要喝果汁的人是否插著鼻胃管?」對方一驚回問「妳是護理背景嗎?」不只收斂起不耐煩、不信任的態度,還把媽媽的症狀細細說與林曉慧,後來光顧了一個月,媽媽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到林記蔬果汁來見「曉慧」本尊。

使用友善小農 NG 品 幫醜蔬果找回春天

林記蔬果汁的所在地原來是虎尾糖廠的食堂,門口小院種了淡紫色的大鄧伯花迎客,拉開木門就迎來滿室陽光,右邊角落是小顧客們最愛的圖書區,左邊則擺滿各種不需要冷藏的蔬果。有趣的是,店內除了張貼許多「營養宣言」的海報、壁飾外,還有許多農民 Q 版大頭貼,他們都是林曉慧合作的友善農民,「而且都是雲林在地小農」。

利用舊時虎尾糖廠的食堂改建,林記蔬果汁的環境優雅宜人。(攝影/楊語芸)

林曉慧憶道,318 學運時,邱毅誤將太陽花說成香蕉後,許多人買了一車一車的香蕉運往立法院,導致林記蔬果汁香蕉缺貨。店裡面本來為了裝飾門面,只買漂亮蔬果,但那次林曉慧特意跟蕉農聊天,才發現他們有「醜香蕉賣不掉」的困擾。香蕉如此,那其他水果呢?

「鄉下地方,買水果就是為了敬神」,林曉慧表示,不像都會區的人有天天吃水果的習慣,雲林人買水果只為敬神,所以絕對不會買格外品。不過果汁不會嫌棄水果長得醜,林曉慧自此開始收購農民賣不掉的 NG 作物,還推出「醜蔬果也有春天」的口號,希望扭轉消費者的觀念。

然而一開始消費者並不買單,認為林記用醜蔬果是欺騙顧客,不過林曉慧以蔬果汁驗證品質,也把鳳梨長得小、木瓜長歪了、菜葉有破洞的原因告訴大家,「我經營很久了,客人信任我們,就會信任我們傳播的觀念」,她認為醜蔬果被排拒的情況會慢慢改善,農民可以安心地友善種植。

與雲林在地小農合作,林曉慧幫不懂行銷的農民製作可愛的明信片。(攝影/楊語芸)

推廣食農教育不遺餘力

蔬果汁的旺季是夏天,許多果汁店為了渡冬會改賣熱的甜品或飲料,不過冬天卻是林記蔬果汁推廣食農教育的旺季。

從父親的例子、顧客的例子,林曉慧深知「原型食物」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只是現在的孩子經常五穀不分,連西瓜不是樹都不知道。「如果不認識食物,要如何愛護我們的土地?」於是她憑藉個人的力量四處募款,開始分享食農的重要。

因為年輕時曾跟同事捐款給六龜育幼院,林曉慧想要做好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據聞是海拔最高的育幼院。她在市場募款,希望大家捐助 50 元,最後帶著兩萬多元的 50 元銅板,帶著雲林小農的心意前進六龜,讓孩子們透過打果汁比賽認識蔬果。

透過打果汁的活動讓孩子們認識蔬果,這是林曉慧最擅長的食農教育課程。(圖片取自「林記蔬果汁」臉書)

「我印象好清楚,活動結束前,有個孩子問我『你們還會再來嗎?』,讓我好心酸。」林曉慧坦言,她知道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單單是捐款或硬體更新,因此她願意花更大的力氣將資源帶到各地。例如拉著果汁機的廠商一起參與,把雲林農產品帶出去。

「我這輩子最感謝父母,把我生得不聰明,但我懂得什麼叫『一步一腳印』 。」話題回到家庭,林媽媽去年也辭世了,不過這回故事完全不同,「我媽媽去安寧病房前,還堅持要吃固體的食物,她吃了雞屁股跟豆花才去。」雖然五天後媽媽在安寧病房辭世,但這回林曉慧守在她身邊。

林曉慧真心誠意端出特調,健康蔬果汁讓她找到人生的錨點。(攝影/楊語芸)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