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末日前的約定,讓我們一起回建業中學

編按:

民國 46年成立的私立台南市建業中學,在91 年因董事會財務糾紛後遭教育部「解散,停辦」。校舍建物也在97 年2月面臨被拆除命運。眼看承載了多年回憶的空間被拆除,許多校友都感到很失落。作者為建業校友,聽到校舍要拆除訊息後,前往拍照記錄,並寫成文章刊登在98年的小地方新聞網

文章刊出後,引起了廣大迴響,這股熱情持續延燒至今年(101 年),作者透過臉書與網站宣傳等方式,號召校友一起到志開國小(已消失的建業中學後方)舉辦校友會,遙望已夷為平地的校園,紀念自己的青春歲月。本文為當日活動後的心情記錄,希望建業中學的校友們能持續在空中相會。

─────────────────────────────────────────────────────────

我們都曾是學生,也曾經是孩子;而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學校。學校本身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更該被重視,雖說建業中學所在原就是台南市政府的土地,但在面臨「停招、解散、停辦」之後,校地納入水交社東北重劃區說拆就拆,除非是住在附近的校友經過才會發現,讓一所學校默默的憑空消失,處境既悲哀又可憐。

110年歷史的大龍國小,面臨拆建的命運,因為心疼與擔憂學校改建,大龍國小七十幾歲到二十歲的校友們,自發性地聯合起來,守護這所110年歷史的老學校。建業中學只有她一半不到的年紀,卻也沒有太多的訊息讓校友們知道她接下來會面臨的遭遇。

當時從同學那邊獲知學校即將消失,我無力的憤怒著,只是希望這所學校在面對拆除的命運時,得到應有的尊重對待與細緻思維,即便她晚景淒涼,也是無辜捲入弊案導致,都不該以「不值得一提」來對待一所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學校,抹滅了她曾帶給無數在這裡度過國、高中生涯的校友們一段青澀而難忘的共同回憶。

image001
▲剎那即永恆。(85年5月14日,翻拍自八十五級畢業生同學錄)

畢業不論身處何處,都要做一個出污泥而不染的人

三年的時光將如何成就一生的自己?畢業前夕房樹生老師的這一句:「將來畢業不論身處何處,都要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我一直放在心裡,不曾忘記。在離開學校這麼久以後,唯一能夠為她做的,就是用影像和文字,讓她永遠留存下來。

image003
▲那些經過時光累積的記憶,維繫著這些人。(92年7月20日,國中部三孝同學會,黃金泉攝)

失聯的建業校友,在網路上重新相會

98年4月30日在「小地方新聞網」發表的文章〈建業中學~最後回眸一瞥〉,讓我很意外的獲得許多留言迴響,其中不乏當屆但早已失聯的同學和學姊,我在98年12月30日第27則留言時提到曾有過的心願,那是在學校尚未拆除前就有過的念頭:如果可以辦個同屆同學會,那該有多好!因為我們最後的「忠、孝、仁、愛」四班,其實是剛入學的六班,加後來分班之後的畢業班級,所以即使都沒有同班過,多少也知道對方的存在。

99年7月27日第43則留言時,我不知哪裡來的靈感,說如果大家留言破百篇就來辦校友會,沒想到101年1月3日那天真的突破一百,但是該怎麼跟曾經留過言的大家聯繫是一項超級任務,於是今年春天下定決心加入臉書的行列,5月成立了「建業幫幫忙」的社團,但此時赫然發現「小地方」那篇文章消失不見好長一段時間,窮著急也不是辦法,我循管道問到了當初成立「小地方」的小非,知道原委後,她也幫了我好大的忙。

校友會的日期我選定了9月29日,因為它在教師節之後,中秋節之前,推算外地工作的校友都會回南部,一兼二顧。活動名稱為【末日前的約定,讓我們一起回建業】,因為我想在末日來臨前,和校友們一起再見建業一面。

image005
▲在活動日兩個月前就發布的通知。

在母校遺址後方舉辦的校友會

總計當初有留言的校友約莫50位,社團人數約100位,但我很清楚最後參與的人數絕對不如預期,畢竟這個E世代,大家已經習慣在網路上相見。而我因為喜歡看「大魯的攝情布拉格」,根據那唯一一次參加過的網聚經驗,也就是大家是互不認識的網友聚會,主辦人是包下一個場地,然後請大家帶自己當地的名產過去,那種感覺很溫馨,所以我比照辦理,而且地點當然就要選在母校遺址,這樣才有意義。

但問題來了,建業已成一片荒地,哪來桌椅,更遑論有東西遮蔽。搭棚怕遇颱風,那時還真有個杰拉華接近,那到對面的亞洲餐旅學校借場地吧,那個位置剛好可以空拍建業的現狀,不巧當日剛好是家長會,於是把希望寄託在後面的志開國小,最後終於拍板定案。

image007
▲建業中學現狀。(101年9月29日,吳致暉攝)
image009
▲97年3月23日回正在拆除中的建業所搶救的招牌,成為校友會當日的重點。
▲大家帶來的滿桌佳餚,及我們那屆畢業旅行和校外活動的懷舊影片,當年拍攝DV者也是校友會當天的攝影師。
▲一直躺在我衣櫃的校服。
▲讓學長們熱烈討論的古文物。

珍藏舊回憶,創造新回憶

人們的想像就好比劇本,將想像完成就是將劇本變成戲劇。過去我以為同屆會永遠只會是我的想像,但是你們的參與實現了更不可思議的校友會,謝謝出席的每一位校友和我一起演出這齣人生戲劇,這部戲裡沒有配角,只有你們每一位男女主角。

image017
▲建業校友會,有教生物的房樹生老師、入學時我們還沒出生的大學長、81級三愛畢業的學長們、還有我們85級畢業等校友參加。(吳致暉攝)

雖然建業不在了,但我們走過的那些年永遠在,於是彼此不相識的我們,因為珍藏舊回憶有著共通的話題,所以不僅有了新友誼,也創造了新回憶,而來不及參與校友會的你/妳,依舊有個「建業幫幫忙」社團張開雙臂歡迎你/妳。

image019
▲建業校友會,大家遙望夷為平地的母校。(吳致暉攝)
image021
▲以後再回到建業,也許她已經是一棟住宅,但我們的回憶早已深植在這塊土地。(吳致暉攝)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國中母校建業中學,感謝她曾給我的一切。

延伸閱讀:建業中學–最後回眸一瞥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