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末、總統大選前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為母雞挺身而站」行動,邀請民眾於12月2日為了改善經濟動物處境站上凱道。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民眾將以站進A4空間的行動,展現母雞終生被囚禁在格子籠動彈不得的處境。這將是台灣社會首次,為了四千多萬隻產蛋母雞而上凱道的行動。
台灣至今仍有近八成蛋雞是以落後的「格子籠」方式飼養。2-3隻母雞終生被關在約莫A4 大小的格子籠裡,殘酷的飼養方式剝奪母雞天性需求,一輩子只能痛苦抑鬱產蛋。身心不健康的母雞,難以克服劇烈氣候變化與疾病的威脅,也讓台灣陷入無限蛋荒、食安與人畜共通疫病散佈的風險中。格子籠飼養的雞糞處理,更是環境惡臭與污染的嚴重負擔。
研究會自2012年開始倡議「善待雞才有好蛋」,今(2023)年 5 月進一步發起「讓母雞自由 ;廢除格子籠」公眾行動,至今已號召上萬民眾簽署陳情明信片,提出三大訴求並遞交給行政院。然而自今年蛋荒爆發以來,研究會多次召開記者會、行政遊說提出政策建言,農業部仍不願制定、公布蛋雞友善轉型升級政策與期程,迴避政府應帶領產業逐步轉型、邁向永續的責任。
「讓母雞自由,廢除格子籠」三大訴求:
一、保障蛋雞基本動物福利,即刻禁止新建格子籠蛋雞場
- 母雞是有感知的生命,身心健康的母雞才有穩定好蛋。蛋雞場須能滿足母雞天性,提供充足活動空間、巢箱、棲架、乾燥粗糠或墊料等設備
- 「格子籠」母雞終生被囚禁在約莫A4大的鐵籠,身心受盡折磨,淘汰格子籠已為世界趨勢,無法迴避
- 修訂畜牧法規,要求蛋雞場符合農業部《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規範,逐步轉型友善飼養
二、產業升級現代化,2030 前全面完成蛋雞友善飼養轉型
- 以2030年為目標制定期程,訂定友善生產雞蛋年度生產量,逐年提升
- 研擬、推動蛋雞友善飼養轉型配套措施,提供設備補助,調查並協助蛋農轉型或離牧
- 培育友善畜禽飼養人才,建立專業知識與技能,重振蛋雞產業
三、食農教育推廣畜禽友善飼養,建立永續糧食系統
- 生產者、消費者、產業、政府、學界,都是推動友善畜牧的一環
- 鼓勵企業 ESG 永續指標納入動物福利:優先採購友善畜禽產品
- 軍公教團膳、學童營養午餐,優先採用友善飼養雞蛋
根據2022《台灣民眾對動物被經濟利用態度》民意調查,近六成受訪民眾認為,台灣應直接立法禁止以格子籠飼養蛋雞。更有高於八成的民眾對於「經濟動物受苦」與「食品安全」、「人畜共通疫病防治」關聯感到擔憂。大選將近,研究會邀請 2024 年總統參選人提出前瞻政見,帶領蛋雞產業接軌國際,保障國家糧食與食品安全,並落實生命教育。
讓蛋雞享有最基本的福利,讓民眾能夠免於蛋荒及食安威脅不能等。12月2日動團呼籲民眾關心產蛋母雞處境,站上凱道,要求政府盡速定廢除格子籠政策與期程!
當天行動將以「站進 A4 空間」為主,邀請所有參與者站在A4空間內,手拿格子籠照片,映照母雞一輩子不得動彈的現況。現場同時邀請蛋農、學者開講,破解對於廢除格子籠的誤解與迷思。
- 媒體聯絡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 寸舫筑 02-2236-9735/0923-177-193
- 相關影像下載:https://bit.ly/46tWX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