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紅豆災情慘重,減產六成!降雨又高溫,花期全亂掉,農友:種愈多、賠愈多

天氣轉涼,想要吃碗台灣紅豆熬煮的紅豆湯,可能有錢也買不到。屏東萬丹與高雄美濃為台灣紅豆重鎮,近日都傳出秋季異常降雨,導致紅豆開花少、長不大、病蟲害多的慘況,豆農們「種愈多、賠愈多」,且估計今年紅豆恐減產六成。「最近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今年賠多少?』」,一語道盡紅豆農的無奈。

植物醫師指出,紅豆對氣候變化比較敏感,近年氣候劇變,導致台灣紅豆連年減產,期望農業改良場持續育種耐氣候變化的品種,才能解決紅豆的困境。在無從補救的情況下,豆農希望政府提供救助,讓他們回收一點本錢。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改場」)則呼籲,有災損的農民需儘快提報,高改場也會盡力協助豆農作好田間管理。

理該開花結莢的季節,紅豆田卻仍舊一片綠油油。(照片提供/鍾清輝)

紅豆大減產,該開花時還一片綠油油

紅豆開花時喜好短日照、氣溫 26℃ 的環境,種植以高屏為主。以去 (2022)年為例,台灣紅豆種植總面積為 5117 公頃,多集中在屏東縣 (3875 公頃)及高雄市(1152 公頃),其中又以屏東萬丹的 1255 公頃居冠,高雄美濃則以 599 公頃名列亞軍。

紅豆經常為「秋裡作」,豆農會在國曆 9 月 25 日至 10 月 10 日之間種下紅豆,於隔年 1 月左右採收,並接著種植稻米。

不過今年紅豆產區傳出紅豆結莢率低的哀嚎。「今年狀況真的很慘」,萬丹鄉農會總幹事張枝烈說明,此刻萬丹紅豆應開花、結莢,但紅豆田卻一片綠油油,即便未來天氣降溫,紅豆也不會再開花,受損面積難以估計。他推測是萬丹8、9月下雨,豆農延後播種,後來又有超過兩個月乾燥高溫,紅豆花「全被蟲吃光光」,才出現前所未見的慘況。

紅豆植株遭蟲害,加上天候影響,產量預估減少六成。(照片提供/張哲維)

萬丹農民:災情前所未有,「種愈多、賠愈多」

萬丹農民施建民表示,「從來沒遇過這種現象」,紅豆通常在國曆 9 月 25 日至 10 月 10 日之間種下,就是預計開花時已經入冬,沒想到已經 11 月底了,夜裡雖然氣溫下降,但白天仍有 25 °C 以上,紅豆花被日頭曬得枯萎,根本無法結果,僅有植株下方比較有遮蔭的還能結三、四個果莢,但整體而言損失超過六成。

種植紅豆成本約在每分地 1 萬元,施建民提到,他們合作社共有 5、60 公頃紅豆田,光是成本就要好幾百萬。他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救助,讓豆農明年願意繼續嘗試種植,「起碼讓我們回收一點本錢」。

「最近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今年賠多少?』」,萬丹豆農李建輝一邊苦笑、一邊告訴記者,今年天候特別怪異,該播種時一直下雨,讓他們無法整地;隨後又有秋颱,農地含水量高,「紅豆是秋裡作,開花結莢時需要低溫」,但 11 月底的氣溫仍舊居高不一,也沒有多少晨間露水,「真不知道要怎麼種!」他提到這不是單一農民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協助。

不過萬丹青農聯誼會前會長陳國華認為,氣候因素不僅直接影響結莢,也讓病蟲害更加嚴重。他表示從來不曾看過薊馬災情如此嚴重,他的八公頃紅豆約損失兩成,「但有很多人全軍覆沒」。陳國華也提到,紅豆是萬丹重要的裡作,但卻一年比一年還要難照顧,頗有「種愈多、賠愈多」的趨勢,希望農政單位能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多提供協助。

美濃農民:種早、種晚產量都不好,損失估計 60%

美濃今年也遇到紅豆生長不良的困境。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指出,豆農也是因為 9 月連續降雨而未播種,但為了避免錯過最佳播種時間,也無法拖太久。只是許多紅豆植株都比往年矮小、沒有開花,「狀況很不好」。

美濃雜糧紅豆產銷班第三班班長蕭成龍表示,今年美濃直到 10 月都還有降雨,導致紅豆植株多矮小且黃化,不僅開花、結莢率變差,結莢位置也變低,機械採的刀具較易劃破豆子,導致產量更少,「十位豆農有六、七位有問題」。他並補充,他延後至近 11 月才種植紅豆,植株生長狀況比早種的農民好,但後續恐遇到低溫影響開花與結莢,產量還是會減少。

蕭成龍直言,美濃通常在隔年 1 月種植第一期稻作,紅豆就算災情明顯,豆農也不會補植紅豆,為了裡作犧牲稻作。此外,紅豆屬於生產成本偏高的雜糧,這次災情恐讓豆農沒有利潤,考慮到採收成本,「有農民乾脆棄收啦!」。他認為,今年美濃紅豆恐將減產約 60%,無力回天的情況下,只期望政府給予豆農災損救助。

美濃區植物儲備醫師張哲維分析,秋季罕見的連續降雨,導致土壤濕黏、夯實,不利紅豆根系生長,幼苗也更會因立枯病、白絹病等病害死亡。加上 10 月下旬 降大雨,甫萌芽的豆苗又被大雨沖刷、生長不佳且不整齊,雜草則因降雨而變多,不利田間管理。他並指出,豆農縱使延後播種,紅豆也會更快遇到涼溫、不利葉片生長,植株會更矮小、產量也不樂觀。

紅豆植株比正常狀況矮小,產量勢必受到影響。(照片提供/鍾清輝)

天氣劇變、減產為常態 需要更新品種

這種天候遽變造成的紅豆災損,恐怕將為常態。蕭成龍坦承,每年的天候狀況不定,再有經驗的豆農都難以掌握栽培期程,「對明年、後年的生產都不樂觀」。他擔憂地表示,在栽種難度變高、進口廉價紅豆擠壓市場、其餘作物利潤更高的多重壓力下,國產紅豆只會越來越少。

現在紅豆的困境有辦法立即解決嗎?「氣候是主因,難以扭轉」,張哲維坦言,目前僅能補充如錳等土壤較缺乏的養分,以免強降雨影響根系吸收養分,紅豆營養障礙加劇。但今年紅豆災損已成定局,產量雖然尚未統計,但總產量可能受影響。

張哲維表示,紅豆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栽種技術較高。而氣候不穩定的情形越趨明顯,今年異常降雨、去年則是高溫乾旱,在在衝擊國產紅豆生產。據他統計,美濃紅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已經連續五年下降」。他除了在前端研究如何因應氣候變化、調整紅豆肥培管理,也希望農業改良場能持續育出耐熱、耐逆境的紅豆品種,長遠解決台灣紅豆的困境。

高改場:有災損盡快提報

高改場副場長吳志文說明,經過數次現地勘災,高改場推測紅豆是因為下雨延後栽種,造成生長不良與薊馬等危害加劇。他提醒豆農若有災損情況,應盡快向所屬鄉鎮公所提報,後續縣府會邀集農業部與高改場共同勘災,並視災區的天然災損比例,規劃是否啟動天然災害救助。

吳志文表示,天候難以改變,但衍生的病蟲害較能透過田間管理控制。高改場未來會觀測豆農栽培期程與當下的天候情形,透過臉書、官網等管道發佈預警資訊,也會定期召開紅豆 IPM 整合管理的觀摩會,以利豆農控管病蟲害。他並說明,高改場持續在選育耐熱、耐旱等的紅豆品種,希望育成以後,減少豆農面對氣候劇變的負擔。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