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圖鑑》你最愛哪一種花生?蒸煮花生、花生醬愛14、18號,炒花生9號好香

在台灣不敢吃花生,品嚐美食恐怕會很麻煩,因為包含肉粽、滷味、豬腳湯,或燒仙草、湯圓、冰淇淋捲,花生是台灣的國民美食,存在感十分強烈。

全球都有花生,但只有台灣還會稱呼「落」花生。台灣花生品種多,粒頭大小、外皮顏色都不同,該怎麼選擇才好?趕緊來閱讀這一文,看看你跟花生有多熟!

從中南美洲引入 ,「落」字形容結果歷程

花生起源難以考究,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國憲表示,目前多認為起源地為秘魯、巴西等中南美洲地區,隨著航海時代傳至他國。至於台灣何時出現花生?較可能是明朝末年引入中國,再因中國移民傳進台灣。

台灣將花生稱作「落花生」,陳國憲解釋,花生的花朵在授粉後會長出如同牙籤的「子房柄」,深入地表下才再長出花生果實。縱使是同為豆科的大豆、敏豆等作物,都不會像花生「落花、落柄、再長果」,因此用「落」形容花生特別的結果過程。

陳國憲補充,過去如《物理小識》、《紅樓夢》等中國歷史、文學作品,也會用「落花生」一詞,不過現在中國多直接稱呼花生,也沒有其他國家會特別使用落花生一詞,只有台灣仍會頻繁使用落花生這個稱謂。

花生子房柄要先沒入土中,才會長出花生果實。(圖片提供/黃婉婷)

「油豆」花生是大宗,台南 14、18 號大粒好用

台灣花生品種很多,但主要是以花生仁表面的「種皮」顏色來區分花生的主要用途,粗略可分成「油豆」與「有色豆」兩種。油豆品種的花生含油量約 44% 至 56%,包含台南選 9 號、台南 14 號、台南 18 號等,種皮多為粉色、淡褐色,常用來榨油。

油豆的應用層面廣,而且產量普遍比有色豆高,舉凡水煮、滷煮、調味炒花生、花生醬等市售花生加工品,多使用油豆製作,因此油豆產量仍佔國產花生約 85%。陳國憲並指出,油豆品種多元,用途差異不大,但目前全台花生農最常種植顆粒較大、產量高的台南 14 號與台南 18 號。

台南18號種子較大,目前是台灣花生主流品種。(圖片提供/陳國憲)

台南 20 號、台農 11 號榨油與橄欖油匹敵

台南 14 號與台南 18 號的「千粒重」(註)多高於 600 公克、每公頃的產量最高可達 3300 公斤,屬於大粒種、並適合機械化採收,因此這兩種油豆花生市占率最高。不過豆粒較小、千粒重較低的台南選 9 號,炒熟有明顯的香氣,深受消費者喜愛,因此仍有花生農種植,讓消費者焙炒花生食用。

此外,現在花生講究油脂中的油酸比例高,不僅能提升油品品質,還可以延緩花生的油脂酸敗,不易出現「油耗味」,而成為近年育種趨勢。像是台南 20 號花生榨出油品不只清香,營養價值可與橄欖油匹敵,氧化速度也比台南 14 號慢,可望為未來花生強將。

農業試驗所育出的台農 11 號也是高油酸、不易酸敗的花生,並具有特別香氣,不讓台南 20 號專美於前。

台南20號油酸比例更高,榨油後保存期限更長。(圖片提供/陳國憲)

「有色豆」富含多酚,花生仁比油豆多

有色豆則是種皮紅、黑、花紋色的花生,如台南 16 號、台南 17 號、黑金剛等。有色豆的千粒重量與產量都比油豆品種低。陳國憲表示,這些花生品種因為種皮太多顏色,不適合加工,「你如果看到帶有黑色的花生粉,應該會不太敢吃」。

不過有色豆花生的多色種皮,能讓消費者在食用時有不同的視覺享受,因為通常含有花青素等多酚類物質,因此常作為帶殼蒸煮或焙炒等鮮食用途。陳國憲補充,品種也影響果莢內的種子數,有色豆品種經過選育,果莢約三至四顆種子;至於油豆品種平均為兩顆。

黑金剛花生是「有色豆」,適合帶殼蒸煮或焙炒。(圖片提供/陳秋米)

土壤排水佳決定花生產地 雲林為大本營

環境適應力強的花生,在雲林、彰化、台南、台中等地方都有種植,不過西半部臨海的砂質土壤最符合花生喜好,台 1 線以西的農地相對適合栽種花生。中華民國落花生產業協會理事長丁明貴指出,雲林花生佔全台超過 70% 的產量,其次的彰化產區僅佔不過 15%。

陳國憲指出,排水不佳的土壤會讓花生植株易罹病、腐爛,土壤積水也會促使種子快速發芽、失去價值。至於鬆軟的砂質土壤能讓花生農輕鬆拔起花生、清除殼上的砂土,陽光充足、土壤排水佳的雲林因此成為花生重鎮。

花生多要先經過脫殼處理才能進一步利用,花生中盤商、脫殼場常在雲林、彰化、嘉義等地區,花生農也集中於此區域,方便盤商收購,因此出現成熟的花生產業聚落,例如雲林元長鄉就以黑色種皮的黑金剛花生聞名,更成為鄉鎮代表產物。

乾燥困境是農民的痛,請大家多體諒

儘管國內花生十分受歡迎,但產業仍有挑戰。陳國憲坦言,花生若要蒸煮食用就不能乾燥,以免口感變差,因此銷售期限被壓縮,但蒸煮業者一次採購量也有限,十分挑戰鮮花生供需調節,防止產量過剩。

至於如果要製成加工品的花生,則需先乾燥,花生農因曝曬空間有限,需在馬路曬花生,經常被指控侵佔道路。雖然台灣有花生乾燥機,但陳國憲分析,許多乾燥機規格龐大,花生小農難以負荷,且機台費用與養護成本高,但花生農每年頂多使用兩次,效益有限。

丁明貴呼籲,農政單位應協助開發乾燥機,以符合花生農需求,並設法鼓勵花生農使用。至於花生農使用馬路曬花生是否會影響交通?他則說明,雲林縣政府與鄉鎮公所合作,花生農可申請警示燈或告示牌,借用產業道路來曬花生,「盡量不妨礙大家通行」。

他希望大家看到馬路因而封閉時,能體恤花生農的辛苦,為他們繞道。

每到花生採收季,不乏可見花生農在田區旁的馬路日曬花生。(圖片提供/黃婉婷)

進口花生製成加工,仍能標示「台灣」,對農民不利

陳國憲分析,國內花生產量每年超過六萬公噸,市場約需要七萬公噸花生,自給率超過 85%。除了國內花生,台灣也從印度、緬甸、阿根廷、巴西等國進口花生,不過陳國憲指出,國外一年一作的花生新鮮度較低,加工與保存技術通常不及台灣,品質較不穩定。

另外,台灣雖有針對花生制定關稅保護措施,保護國內花生產業,不過加工品則不在此限,例如進口花生醬、調味花生等加工品。

丁明貴說明,國內業者進口較便宜的花生,再製成各種花生加工品,依照既有法規能標註商品原產地為「台灣」,消費者無法判斷花生原產地,對台灣花生產銷十分不利。他呼籲台灣應新增花生原產地規範,若花生加工品使用一定比例的國外花生,要明列進口花生來源國。

丁明貴舉例,例如義美花生餅乾、各大品牌的花生麵筋、七七乳加巧克力、桂冠花生湯圓,乃至各農會與支持本土花生的農產品牌,都是 100% 使用國產花生,消費者可優先選擇這些通路購買花生產品,就不用擔心原料含有進口花生。

花生的多元宇宙 豆腐、豆芽提供新穎吃法

台灣食用花生從傳統榨油、鹽滷或蒸後直接食用、燉湯、磨成粉後加入刈包或冰淇淋、乾燥作為配料、到打成花生醬或加入沙茶醬,方式千變萬化。 近年也有花生取代大豆,製成花生豆腐。還有人將花生在陰暗處栽培至發芽,變成比一般芽菜更粗壯的花生芽菜食用。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分享,對大豆過敏者與年長者能放心品嚐滑嫩的花生豆腐;花生芽菜則讓部分油脂與蛋白質變成纖維素,減少熱量攝取。她鼓勵台灣推出更多花生吃法,提供花生農與業者更多應用方式,延長花生銷售期,消費者也能因此增加花生食用量。

國外尚有獨特的花生吃法,例如美國把花生浸泡可樂食用、日本有醋漬花生、花生更是東南亞沙嗲醬的靈魂。不過林雅恩建議,消費者可自己水煮、蒸煮帶殼花生,不僅能補充花生種皮的植化素跟抗氧化物質,花生外殼也能減少種子營養在料理過程流失。

花生也會應用在各種料理中增加口感,圖為川式口水雞。(攝影/孫維揚)

注意產品外觀與資訊 遠離黃麴毒素

花生常與會誘發肝癌的黃麴毒素一起出現在媒體版面。陳國憲表示,消費者要鮮食花生,建議買外殼完好、無破損的花生,相對降低黃麴菌入侵殼內、感染種子的風險,並避免購買來源不清、又無法得知花生品質的加工品。

林雅恩強調,消費者只要看花生產品外觀暗淡、有白、綠等疑似長霉的跡象,就要避免購買。此外黃麴菌喜歡高溫潮濕、不通風的環境,消費者要留意販售場域是否乾燥且陰涼通風,並參考產銷履歷與產品資訊,主動瞭解生產者、花生採收與加工日期等資訊,作為購買依據。

註:大豆、花生、稻米等作物很難計算單一重量,都是用「一千粒」的重量來計算。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