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農產業危機/保久乳、還原奶混淆鮮奶,紐乳叩關,農業部提升級計畫,酪農:看不見進度

國內蛋白質飲品選擇越來越多,進口奶、植物奶打擊本土鮮奶銷售量,加上 2025 年紐西蘭液態乳將零關稅叩關來台,多重危機夾擊下,台灣酪農處境日漸嚴峻。

農業部去 (2023) 年允諾,將協助酪農淘汰泌乳牛,並規劃中長期台灣養牛產業升級政策,預計 2024 年至 2027 年至少撥出 20 億元來執行,也將另編經費讓學童營養午餐飲用國產保久乳。不過目前僅只於計畫,尚未有具體作為,引發酪農不滿。

今 (23) 日,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在柳營區農會舉辦座談會,多位酪農當場表示,乳牛懷孕到泌乳要提前一年排程,亦即明年產量在今年就需決定,究竟該如何應對,政府需有明確目標。

此外,目前保存時間長達90天的進口乳也能稱做「鮮奶」,讓國產鮮奶失去市場優勢,酪農界強烈要求,農業部必須連同經濟部、衛福部討論是否更改鮮乳的定義,以利進口乳與國產鮮奶的市場識別。

座談會現場上百位酪農齊聚(攝影/林怡均)

乳廠「沒有賺錢」,回頭向酪農殺價

國內酪農每天產出約 1200 公噸的生乳,近八成由統一、光泉、味全及義美收購,近期大乳品廠動作頻頻。統一衛星牧場南區酪農聯誼會會長賴志昇指出,乳牛每天產出的生乳數量不一,過往超出契約量的生乳,乳品廠會減價收購,但今 (2024) 年 4 月起,統一乳品廠嚴格控管收乳量,最多再收契約量的 2%,2% 以內減價收購,超過 2% 便不再收購。

雲林縣乳牛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良雄也表示,合作社社員都有各自契約廠,但台農鮮乳廠去年 8 月起暫時扣除獎勵金,變相讓每公升降價 4 元;接下來味全 11 月也開始降 2 元,且將一路降到今年 3 月,若酪農不願接受,未來能否續約、續約又能否獲得同樣的保障,都是未知數,「只能含淚配合」,受影響的酪農都相當委屈又痛苦。

乳品廠為何要對酪農契作降價?陳良雄指出,超市貨架上一瓶 936ml 售價落在 70 至 120 元不等,以四大廠品牌為例,每賣出一瓶鮮乳,酪農頂多分到 35 元。

每個酪農合約上的乳價是由基礎乳價及獎勵金組成,乳品廠以「沒有賺錢」為由,回頭苛扣收購乳價,但酪農養牛要負擔所有飼料成本、防疫風險,基礎乳價頂多讓酪農回收成本,獎勵金才是酪農利潤來源,獎勵金被扣除,酪農等同毫無生存空間。

進口牛乳放冷藏架上,標籤寫鮮乳,酪農要求重新定義「鮮乳」(攝影/蔡佳珊)

農業部: 12 項中程措施,五大策略至少編列20億預算

酪農的生計岌岌可危,農業部畜牧司說明,農業部擬訂 2024 年至 2027 年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中程計畫,接下來希望生乳量減產,以利維持價格,同時會拉抬生乳量需求,讓酪農產業能夠永續發展。

計畫涵蓋生產端、產品端、消費端等五大策略、共計 12 項措施,措施內容包括補助獎勵淘汰低產乳牛、輔導牧場強化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升國產牧草的自給率、強化國產鮮乳意象、提升乳品觸及率及供應學童營養乳、開發起司等多元入乳製品,並穩固國內肉牛產業。

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進一步說明,五大策略(不含學童乳)至少會編列 20 億元預算,推估主要費用落在牧場的廢棄物循環利用,「因為可能要添購很多設備」。學童乳則需與教育部溝通後盤點預算,預計今年 9 月開始試辦,在國內學童營養午餐中加入產銷履歷的保久乳。

針對現行鮮乳標章,則會加上「台灣」,強化識別;國產牧草自給率增加則鎖定青割玉米來擴大面積;起司等乳製品的開發會從小型地方工坊著手,農業部會先與經濟部、衛福部研議調整法規。

農業部提出五大政策,輔導酪農升級、轉型。(圖片截自座談會簡報)

酪農直言:「一直開會沒進度」

在農業部政策中,淘汰泌乳牛措施是現在進行式。賴志昇直言,農業部規劃的是中長期計畫,但酪農能否撐到 2025 年都是問題,例如:農業部去年要求農民淘汰乳牛,酪農配合將泌乳牛淘汰,失去了一部分生乳收入,每天仍要支出人事、飼料、牧草及水電費,至今為止卻沒收到補償金,一旦週轉不靈,牧場很快就垮了。

前任酪農協會理事長、牧草協會現任秘書長黃燕良則吐槽,三聚氫氨毒奶粉事件發生後,鮮奶販售量直線上升,乳品廠開始叫酪農增產;隨著時間過去,酪農成功提高產能及品質,但去年卻被要求減產,「簡直莫名其妙」。

農業部的淘汰牛計畫喊了四個月也沒有下文,去年至今,農業部召集酪農開了數次會議,「一直在檢討、吃便當,然後大家回家,酪農看不到政策進度」。

牧草協會現任秘書長黃燕良直言「酪農看不到政策進度」。(攝影/林怡均)

獸醫:泌乳牛淘汰需儘速決定,否則恐波及懷孕母牛

泌乳牛淘汰對產業的影響是長遠的,康維乳牛專科診所獸醫師楊承諴本身也經營牧場,他分析,一頭乳牛懷孕要等 270 天,等於今年的產量是去年就決定、安排了,今年訂下新政策,最快要兩年後才能執行。

「農業部政策要給酪農更多緩衝時間」,否則當下淘汰的就不只是泌乳牛,而是連懷孕的母牛都要宰殺,不僅牽涉到兩條性命,也是在扼殺產業未來,「殺一隻牛只要一天,產業摧毀很快,恢復要花很久時間」。

酪農:進口奶保存90天,也能叫做鮮奶?

針對消費端的突破,酪農認為「鮮奶」的定義、產品識別,對未來銷售十分關鍵。義美衛星牧場聯誼會會長楊梅貴表示,現在市面上國產奶、進口奶的商品名都標示為鮮乳,但進口奶保存期限長達 90 天、國產鮮奶只能保存兩週,「兩者怎麼可以相提並論」。

楊梅貴認為農業部應與經濟部、衛福部溝通,釐清鮮奶的定義。現場也有酪農要求農業部加強檢驗鮮奶標章的產品是否為 100% Made in Taiwan,而不是進口奶混充的。

義美衛星牧場聯誼會會長楊梅貴(攝影/林怡均)

酪農:業務用奶應明確表示產地、內容

經營近 80 年的高大牧場,第三代經營者陳東杰強調,超市裡的瓶裝鮮奶可以看到產地標示,但手搖飲的奶茶、咖啡拿鐵的業務用奶究竟是使用鮮奶或是還原奶,消費者無從得知,農業部應比照萊豬開放對策,要求販售乳製品的店家清楚標示產地、內容成分。

酪農的擔心不無道理,座談會結束後,記者在柳營區農會附近全家發現「 Let’s Cafe專用牛乳」的空瓶,瓶身標示主要原料便是「水及濃縮牛乳」。

業務用奶使用還原奶,消費者無從得知,圖為全家 Let’s Cafe 專用牛乳瓶,原料顯示其實是還原奶。(攝影/林怡均)

農業部將跨部會協調,酪農需主動出擊

對於酪農的訴求,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表示,會儘快完成行政作業、加速撥款給酪農。李宜謙則回應,農業部會將意見盤整,加強鮮乳標章檢驗部分會納入中程計畫中,而鮮乳定義、業務用奶的來源標示等,因為涉及不同部會的職責,農業部已規劃於 2 月 1 日邀經濟部、食藥署以及產業團體代表等共同討論。

今日座談會結束後,多數酪農並未離開,仍留在原地討論未來該如何自救。酪農協會前任理事長、綠盈牧場經營人顏志輝表示,現在業務用奶使用量可能已超過零售鮮乳,2 月 1 日開會時,酪農會堅持只有符合特定處理程序的國產液態乳才能叫「鮮奶」,倘若政府不願正視酪農心聲,「我們不惜走上街頭。」

楊梅貴則認為,鮮奶標示的改動涉及不同部會,但酪農及乳業協會可以比照國產豬標章製作「國產鮮乳標章」,並透過廣告、行銷等手段在臉書、Instagram 等媒介上放送,讓國人知道國產鮮乳的好,酪農也要主動走向不同店家推廣國產奶,把支援的力量匯聚起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