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是春天的代表水果之一,不過今 (2024) 年枇杷產量大減,尤其是農曆春節前後的第一、二期「早果」恐將全軍覆沒,清明前後的三、四期「晚果」狀況也不理想。
由於早果在果農的收入中佔比最高,整體產量雖然僅減少三成,但果農的損失卻十分慘重。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鍾孟佳表示,產量少導致價格可能略有調升,呼籲消費者在市場上看到枇杷時要多多支持,「讓果農過個好年」。
農糧署:現金救助至 2 月 5 日,假日照常受理
鍾孟佳表示,全台枇杷種植面積約為 898 公頃,其中前三大產區分別為台中新社 414 公頃、台中太平 162 公頃和南投國姓 91公頃,不過三大產區皆遭到氣候影響,枇杷產量銳減。
鍾孟佳指出,去年 9 月至 11 月高溫日數多,且 10 月初的小犬颱風又帶來焚風,嚴重影響枇杷授粉與著果,產量約減少三成。
農糧署與地方政府已偕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前往勘災,並啟動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辦法,每公頃救助 10 萬元,請損害率超過兩成的果農在 2 月 5 日前前往當地公所登記,假日照常受理。
既然是去年災損,為何今年才啟動天災現金救助?台中農改場果樹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吳庭嘉指出,枇杷的花季長,第一、二期果實採收時,樹上同時還開著花苞。雖然去年第一、二期酥花(溫度過高,導致花乾枯酥化)嚴重、授粉不佳,但因為農業災損要看整體的狀況,所以等到確認後面幾期的花苞都不理想,今年 1 月才啟動勘災跟救助發放。
產量大減,錯過最重要的收入檔期
台中市新社區公所農業及建設課劉姓課長指出,新社是全國第一大枇杷產地,去年高溫乾旱,造成枇杷「酥花」,經農業部勘災,目前預估損失達 35% 。
他並指出,雖然產量僅少四成,但枇杷價格最好的時候就是一、二期,現在農民沒能賺到這筆錢,後面就算有收成也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太平區農會簡姓課員則表示,除了乾旱造成開花結果不理想外,前一波寒流也讓樹上少數結果的枇杷落果嚴重,整體來說,產量約減少四成。
國姓鄉公所農經課課長郭俊龍表示,枇杷每年會有四、五次花期,最早的收成在農曆春節前後,三、四月是盛產期。不過去年 9 月花苞正要抽穗時,小犬颱風的外圍環流讓中部地區飽受焚風之害,氣溫高達 39˚C,花苞全部乾枯,一、二期開花落空,自然結不了果實,粗估產量減七成。
更麻煩的是,由於前二期開花不理想,也會連帶影響後面三期開花狀況,再加入天候愈來愈不穩定,一週內從低溫特報飆到近 30˚C,氣溫坐雲霄飛車讓今年枇杷的收成恐全軍覆沒,農民苦不堪言。
農民寄望早市收入,但一、二期損失慘重
吳庭嘉表示,所有果農都寄望搶早市,愈早上市、價格愈好,第一、二期春節送禮市場是枇杷果農最重要的收入,而晚花的結果期進入冬季,成長會比較緩慢,這也是為什麼農民看重早花的原因,「只要前面一、二期穩定了,後面就比較不必煩惱」。
由於開花與否由天候決定,像新社的頭櫃、二櫃地區因為海拔比較高,每年 8 月枇杷就開第一批花,大約 1 月中旬能收成;同樣是新社,如果是平地,就要等到 9 月才會開花,農曆春節才能採收。如今一、二批花出了問題,搶不到早市的農民自然損失慘重。
不只如此,吳庭嘉接著表示,果樹將營養供應給花後,樹體會愈來愈衰弱、抽花穗的能力愈來愈差,也就是結的果實變少,等於前面沒有賺到錢,後面又沒有太多果實可以賣,形同雙重損失。
她近期陪同行政單位到各地果園勘災,許多果園連一個果袋都沒有看到。不過也有果園靠著晚花還是有些收入,整體來說,她評估今年枇杷產量約減少三成。
前景未卜,農民對設施投資感到猶豫
面對氣候變遷,吳庭嘉表示,可以透過遮陰、噴霧降溫等方式來保護枇杷花,不過因為枇杷多種在山坡地,相關設施投資過大,讓農民很猶豫。她也指出,枇杷產業逐漸萎縮,除了老農棄種外,年輕世代對枇杷很陌生,也是原因之一。
「年輕人不喜歡要剝皮、而且還會沾得手黏黏的水果」,再加上枇杷果皮不好剝,果實中間的種籽很大,果肉少,很難成為超商「截切鮮果盒」的水果選項,種種原因都成為枇杷產業發展的限制。
農民:「老天爺不一樣了!」、「等於一年空轉」
新社果農張銀祥的枇杷園面積約有五、六分地,正常來說,一分地的枇杷交給盤商、約有八萬至十萬元收入。不過去年天氣太熱,花苞著花狀況差,第一、二期收成損失慘重,三、四期狀況稍微輕微些,但狀況也不會太好。他指出,氣候多變無法控制,農民只能順其自然。
新社枇杷產銷班第 12 班班長何富強則指出,「老天爺不一樣了!」去年花期有長達四個月都是早上高溫、下午下雨,導致酥花嚴重,只能整欉剪掉,若是開花也授粉不完全。正常情況下,每一串枇杷會有五、六顆,如今少數結果的只剩下一、兩顆,損失慘重。
何富強在 12 年前返鄉種植枇杷,當時很看好枇杷的前景,「我的前輩只有六分地,一年可以收成 300 萬元」!他加入枇杷產業,高品質的枇杷以一盒(約 1 斤重) 300、400 元的價格販售,雖然不似前輩賺那麼多,但也豐足有餘。只是近年枇杷愈來愈難種,也讓他萌生退意,「或許會改種芭樂,省一點心思」。
國姓果農羅耀舜表示,去年乾旱嚴重,枇杷開花僅約兩、三成;結果也會落果,整體來看損失近九成,「等於一年空轉」。
羅耀舜的果園約有七、八分地,枇杷是他唯一的收入,過往都在自家門口以一盒 250 元販售。他坦言,照理產量低、價格應該可以拉高,但他仍舊只賣 250 元。「枇杷本來就不是低價的水果,沒辦法因為產量少就拉高價格,消費者也不會接受。」
農民想賺老天爺給的錢
太平區枇杷果農張和順是著名的「枇杷達人」,種植面積超過 5 公頃。有別於一般果農將枇杷分成三個等級,張和順的枇杷共有六個等級,最高級每盒 300 元,瑕疵品則熬成枇杷膏販售,年年都供不應求。
不過今年早花不結果,晚花又還沒收成,年年訂枇杷的常客電話催個不停,他十分無奈。雖然說政府啟動天災救助,不過張和順表示,「農民想賺的是天公伯給的錢,不是政府的救助」。
也有不願具名的太平區果農表示,太平的枇杷產區海拔低、開花晚,枇杷的銷售主力本來就在清明節前,農曆春節這一檔損失極為有限,「晚花還沒收成,現在果樹上套滿了果袋」。如今政府不論產區特性、一律開放申領救助,讓他頗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