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瓜酒屢獲國際大獎,酒帶地瓜清香、桶陳煙燻增加辛香,恆器製酒贏得評審肯定

甫開蒸氣箱,奔騰的水氣蓋不住棕色帶黃的台農 57 號地瓜。待霧氣散去,可見地瓜有些大過拳頭、有些細如手指、有些截斷痕跡明顯,外觀參差。但在羅己能眼中,格外地瓜不分良莠,皆有成為香醇酒液的價值。

因洞見台灣地瓜酒市場潛力,羅己能從機械產業大跳躍,成立恆器製酒,向農民收購格外地瓜,製作成散發草本清香的地瓜酒,提升農民收益。他承受外界對地瓜製酒的疑惑與批評,卻始終不改信念,在 2022 年用多款地瓜酒與烈酒獲得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多個獎項,證明他製作的地瓜酒滋味不凡,更印證格外的地瓜蒸餾為酒,品質依舊優秀。

恆器地瓜酒是羅己能為台灣地瓜鞠躬盡瘁的結晶。(攝影/孫維揚)

遠在日本認識地瓜酒,機械產業躍入地瓜海

羅己能開口閉口不離地瓜酒,但人生前半段遑論地瓜酒,甚至未曾想過會和地瓜、酒飲共度。他原先從事機械設備買賣、經濟狀況無虞、家中滴酒不沾。直到 2003 年到日本深造,某日晚上與朋友在居酒屋點上一瓶「芋燒酎」,初嚐馥郁的香氣與乾淨的甜感,不太飲酒的他為之傾心,詢問後才得知日本的芋燒酎就是地瓜酒。

著迷於地瓜酒滋味,羅己能同時感覺遺憾。他認為台灣人對地瓜熟悉,經常把地瓜視為台灣的代表物。但他到日本才品嚐到風味佳、商品化的地瓜酒,「台灣為什麼沒有(地瓜酒)?」的疑問滲入他的心底。

心底的疑問轉化成行動,是因為羅己能的父母於 2013 年發生嚴重車禍。他一邊照顧父母,一邊深感機械產業不再有發展潛力,若自己突然離世,「我希望給下一代更永續的產業」。於是他忖度其他產業發展機會,認為製酒產業需求市場穩定,建立產業規模後,肯定比機械產業持久。他進一步分析製酒市場時,感覺地瓜酒的香氣回到他喉間。

羅己能表示,台灣廢除菸酒專賣後,私有酒廠逐步發展,大宗酒飲離不開米酒、葡萄酒、水果酒。但台灣地瓜因環境適合、品種多樣、栽培技術佳等優勢,產量與質量兼具,本島與離島皆有釀造地瓜酒的歷史。他洞見深埋酒海、無人知曉的地瓜酒,決心用台灣地瓜、在台灣製作屬於台灣人的地瓜酒。

甫蒸熟的台農 57 號地瓜香氣四溢,亦是羅己能地瓜酒最優質的原料。(攝影/孫維揚)

廚房當作製酒廠,假日研究地瓜酒

有想法卻毫無製酒經驗,羅己能憶起初次釀造地瓜酒,是他先上網爬梳釀酒方法,到市場買地瓜,洗淨與蒸煮地瓜,用雙手捏碎地瓜肉,加入麴菌翻拌,裝桶醱酵,最後蒸餾與裝瓶,才得出自己首瓶的地瓜蒸餾酒,流程皆是獨自在廚房完成,「做法真的很土」。

但羅己能分送第二次試做的地瓜酒給親友,就有人在品嚐後問他「有沒有賣?」增加他發展地瓜酒的信心。他不斷練習蒸餾地瓜酒的技術,專門選用產量最多、方便取得、地瓜香氣也比較濃郁的台農 57 號,製成酒精濃度分別為 60 與 40 度的地瓜蒸餾酒,取名為「地瓜原酒」。酒液透明澄清,聞來幽微的草本氣息,清新不刺激;入喉之後的酒精感溫潤不嗆,且緩緩逸散出蒸地瓜的香味。

地瓜原酒入口酒感溫順、充盈地瓜清雅香氣,正如地瓜單純卻回味無窮的滋味。(攝影/孫維揚)

製酒獲得鼓勵、賣酒卻遇到問題。羅己能坦言,他「半路出家」製作地瓜酒,沒有名聲與商標,無法正式銷售,只能停留在少量、業餘自釀。加上面對父母得知他「越玩越深」而不斷勸阻,不同意他直接轉換跑道,羅己能於是「雙棲」,平日維持機械本業、假日泡在廚房與地瓜堆中,鍛鍊製酒技術,並研究如何申請為正式酒廠。

2017 年,羅己能以地瓜閩南語「憨吉」諧音成立恆器製酒。期間他善用對機械的優勢,改良各種設備,應用在地瓜酒製程,包含洗淨地瓜外皮是用紅蘿蔔洗滌機、碎肉則是透過改造的水泥預拌機。他強調,生產自動化才能減輕人力負擔讓產量擴大、製程標準化,進而穩定酒飲品質。

看上格外地瓜,農民喜見「寶貝」受認同

論起製作地瓜酒,「使用格外地瓜」是羅己能最自滿的賣點。他最初到批發市場採買地瓜,多數地瓜外觀整齊、漂亮,價格卻因產量變化而起伏不定。他發現市場總有格外地瓜,雖大小不一、外觀畸形、長相欠佳,但供給量穩定、價格較低廉、風味也不減,「為何不用格外地瓜製酒?」

為了穩定地瓜來源與成本,羅己能四處打聽、輾轉找上雲林水林的地瓜農李志榮,向他收購格外地瓜。他記得李志榮聽到他要收購格外地瓜時,「露出的笑容感染到我」,轉變他對格外地瓜僅是降低生產成本的態度。

農民不論技術良莠,都不免產出些許格外品。李志榮遇到羅己能以前,不符常規的格外地瓜通常只能直接丟棄,頂多賤價售出,作為飼料或地瓜粉。但格外地瓜也是他的心血,被市場唾棄,如同剜去心上一塊肉。

對李志榮而言,羅己能用固定價格收購格外地瓜,是掬起他的心頭肉、增加他的收益,透過製酒精煉格外地瓜的價值。他分享,自己分送地瓜酒給其他好友時,不外乎接收到「原來地瓜可以製酒」、「地瓜酒好喝」的反饋,深感「寶貝有人認同」,更願意持續供應地瓜,如今邁向第十個年頭。

格外地瓜外觀較差,卻為農民的心頭肉,更是羅己能製酒的瑰寶,非它不用。(攝影/孫維揚)

從地瓜到水果,堅持用格外品替農民加值

受李志榮啟發,羅己能對使用格外品增添一層喜悅與使命,「好像有幫助到農業!」同時,台灣水果也有格外品無處可去的困境,於是他又跟果農收購格外水果,測試不同的製酒方法。在他的廠房,從葡萄、柑橘,乃至樹葡萄、枇杷,都浸在酒液中、貼上試驗配方、一罐又一罐靜置架上,儼然是一處「水果酒大觀園」。

羅己能不諱言,格外農產品看似成本較低,但外觀較不整齊,人工揀選、處理時間成本較長。他又堅持向正職農友採購,並優先選擇有機、無毒農法的農產品,「他們以農為生,但格外品比例通常(比慣行)高」,墊高收購成本。

但羅己能情願「自找麻煩」,增加農民收益,也減少格外品在消費市場流通,間接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他也用這些水果腦力激盪,開發水果酒與地瓜酒「勾兌」成的水果地瓜酒,地瓜與水果香氣互融、酒精度較低,擴增他的地瓜酒品項與市場,「這是我、農民、市場多贏的局面!」

「有田有米」負責人吳佳玲於東勢種植柑橘,並定期將格外品提供給羅己能。她表示,很多格外農產品品質不低,但因規格不符市場喜好而銷路不佳,還可能擠壓其它良品價格。羅己能願意向她收購格外水果,等於多一份收入、生產辛勞受肯定,對此相當感動,「現在樹上有格外水果,都有動力爬上去採!」

「地瓜的好朋友」系列是羅幾能用格外地瓜與水果,勾兌各種香甜滋味的水果地瓜酒。(攝影/孫維揚)

外界質疑越挫越勇,品質優良吸引離島酒商

對農業付出,消費者不一定買帳。羅己能在恆器製酒成立後,勤跑各種酒飲展覽、農產市集,提升品牌曝光度。但消費者對陌生品牌戒心高,對「地瓜製成酒」更是質疑不斷。羅己能舉例,「地瓜能製成酒?」是最溫和的疑問,「地瓜酒感覺很 low」、「地瓜酒聽來沒價值」、「用格外品只是想省錢」、「用格外品的酒會很難喝」等種種唾棄,他沒少聽過。

吞下外界嘲諷,羅己能坦言「那真的很痛苦」,卻他並未改變初衷,而是不斷改良製酒品質、開發不同產品、努力與消費者溝通。他還與元智大學、長庚大學等學校合作,開放廠房讓學生參觀。他強調,相比用「請支持國產酒」的情感訴求,還不如優化酒的品質、紮穩口碑與形象,才能真正落實產業經營,「我不甘格外農產品被輕視」。

羅己能並協助代工地瓜酒,繼續擴大地瓜酒知名度,鼓勵更多人開創地瓜酒市場。馬祖長岐山燒酒執行長王詩傑表示,地瓜酒深植於馬祖長輩記憶,可惜因菸酒專賣制度,馬祖地瓜酒釀酒師凋零,無以為繼。還好羅己能生產地瓜酒的技術精湛,代工地瓜酒的味道受馬祖長輩讚許,「這就是地瓜酒!」他現在定期到本島造訪羅己能、洽談代工,期望之後共同發揚馬祖地瓜酒名聲。

羅己能邀請參訪者在木桶上「簽到」,希望他們同時將地瓜酒烙印在腦海中。(攝影/孫維揚)

多款酒飲榮獲國際肯定,持續用格外地瓜開創市場

現在事業雖然穩定,但羅己能曾站在放棄邊緣。他憶起過往因行銷受阻灰心喪志,直至地瓜酒 2019 年於比利時布魯賽爾世界烈酒競賽獲獎,才燃起一絲希望,繼續開發水果地瓜酒以及使用白橡木等不同進口木桶陳放地瓜酒,製成「桶陳」地瓜酒,讓酒的地瓜清香裡又有一層煙燻木頭的辛香調氣息,增添地瓜酒風味層次。

然而他又遇新冠疫情衝擊酒飲市場,眼見投注的三千萬多元將付諸東流,製酒虧損只增未減,他於 2022 年參與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時心想「此戰即終戰」,比賽若無佳績,就關閉恆器製酒。

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始於 2000 年,是美國國際性重大酒類競賽之一,每年吸引世界各地,酒業或小型酒廠競逐獎項。比賽經過專業評審盲測、綜合評比等流程後,依照分數分別授予鉑金獎、雙金獎、金獎、銀獎、銅獎。

結果羅己能在超過 5000 支參賽酒品中表現突出,荔枝地瓜酒獲得水果加烈酒銀牌、梅子地瓜酒獲得水果加烈酒銀牌、桶陳地瓜酒獲得其他類威士忌銀牌、枇杷子浸泡利口酒獲得堅果利口酒銅牌,而用吉野一號米釀造的米蒸餾酒「旅一」更是獲得米燒酎類雙金牌、 吉野一號米酒加上新鮮馬告製成的「旅二」也獲得柑橘類風味琴酒銅牌、加入越南芽莊沉香製作的沉香酒則是獲得白酒類金牌獎。

總結來看,羅己能參賽榮獲 1 面雙金獎、1 面金牌獎、3 面銀獎與 2 面銅獎,讓鎂光燈打向恆器製酒,採訪與採購不斷,「至少講到地瓜酒,會先想到我」。羅己能不僅成為台灣地瓜酒指標,他也終於年度收支平衡,重拾推廣地瓜酒的目標。

桶陳地瓜酒於 2022 年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中為羅己能奪下銀牌殊榮。(攝影/孫維揚)

自許是農業人,堅持使用格外品

羅己能還有許多地瓜酒的計畫等待完成,除了提升製酒品管、設備升級、行銷曝光,他仍在摸索台灣地瓜酒的市場,哪些地瓜酒款最能獲台灣人青睞,願意長久消費,以繼續開拓未來出路。但自許「是台灣農業的一分子」,唯有使用格外地瓜與水果製酒,是他堅定不變的信念。

李志榮透露,羅己能為了打響地瓜酒知名度跑透全台,若在南部行銷,總會繞到雲林找他「訴苦」自己承受的冷嘲熱諷。但重整心情後,羅己能又繼續勤奮投注地瓜酒產銷中,加強品質、開拓市場、從未妥協,「從沒看過這麼堅持的人,是我就放棄了」。

《上下游》提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18 歲以下請勿飲酒

延伸閱讀:

這篇必存!【台灣喝酒環島地圖】41間特色酒廠推薦,體驗微醺之島

台灣第一部地酒漫畫誕生!《微醺島之味》搜羅全台地酒大小事,刻劃地酒業者甘苦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