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舊濁水溪畔東螺溪木棉道(照片提供/挑水古道)

木棉花季節》木棉是西拉雅族人的便當盒,棉絮當枕頭,木棉花曬乾煮蜜茶,淡淡帶花香

3 月是木棉花開的季節,全台各地都能見到或長或短的木棉大道,紅彤彤的木棉花鮮豔奪目。木棉其實可以拿來用,開花後木棉樹上會出現蒴果,成熟的蒴果裡裝滿了棉絮,這些棉絮雖不如長在地上的棉花,但也能用於填充,自唐朝起就被拿來製作枕頭。

木棉其實不是台灣原生種植物,林試所表示,台灣引進木棉已久,西拉雅族人與木棉關係密切,過往會將木棉花曬乾煮茶,就連木棉蒴果的果殼也能成為打獵族人的便當盒。

時過境遷,筆直的木棉因觀賞價值而常種來當行道樹,不過花朵容易造成機車打滑,學界都認為,木棉花並非理想的行道樹種,也不鼓勵再種植,但既然已種下,那管理單位應好好維護,包含給予樹足夠的綠帶,並在花期勤加掃除落花,才能使人樹共存。

虎尾木棉花步道(上下游資料照)

木棉原產於南亞,棉絮可以做枕頭

木棉是木棉科木棉屬。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邱清安表示,木棉是熱帶的落葉喬木,南亞及東南亞是天然分佈較多的地方,主要出現在印度、馬來群島等地,對台灣來說,木棉是外來種植物。

既然不是台灣原生種,那木棉是如何來台的?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說明,台灣現有的木棉來自中國,而中國的木棉則在唐朝時期從印度引入。因為木棉是經濟樹種,木棉產出的種絮長而輕,可用於製作棉被,所以先民會種植木棉,木棉來台的可能時間為明末清初。

現在國人認識的棉花與木棉有何差異?曾彥學解釋,做衣服所用的棉花是灌木植物,植株矮且棉絮多,有利於採收作業,經濟使用也更有效益,「是等級最高的棉」。早期社會中,等級最差的是「柳絮」,相形之下,木棉則介於兩者之間,木棉的棉絮比柳絮長,且是相對好照顧的植物,但木棉樹會越長越高,高度增加就不利於採收使用。

木棉花果莢及棉絮(照片來源/認識植物)

美麗木棉花成創作繆思,西拉雅族曾用木棉當便當盒

顏色豔麗的木棉花,常作為音樂的創作靈感。原籍廣東的黎子松是新竹的中學教師,但他在 1951 年白色恐怖時遭槍決。關押期間,他寫下《木棉花又開了》(也有人稱《南方的木棉花》),並在獄中多次哼唱。民歌歌手王夢麟以《木棉道》一曲成名,成為國內五、六年級生喜愛的情歌,更榮獲當年金韻獎優勝。

對西拉雅族來說,木棉是重要的植物。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Alak Akatuang(漢名:段洪坤)曾在台南、高雄的西拉雅部落考察、訪問多位耆老,每個部落都有木棉的記憶。

他說明,西拉雅族很早就開始種植木棉,目的是取出其中棉絮賣給日本人。木棉的棉絮雖然無法織布,部落族人會用來製作枕頭,不過有時木棉棉絮上的種子無法去除乾淨,睡覺時會有異物感,「族人會當作是在幫頭皮按摩」。木棉枕頭睡一陣子後拿到戶外日曬,又會再度變得蓬鬆。

木棉的棉絮生在蒴果中,Alak Akatuang 表示,蒴果由綠轉黑,代表內在棉絮充足、可以採收,早期族人將木棉果實摘下、取出棉絮,保留黑色的果殼,果殼內則留有果囊。當時部落仍有上山打獵的習慣,族人在出門前會將熱飯放入果殼中,用繩子綁緊後帶上山,狩獵後肚子餓了,就可以鬆開繩子、挖取果殼內的飯來食用,此時果囊已經和飯黏在一起,飯會變得甜滋滋的,「果殼就像是便當盒。」

吉貝耍學童於部落學堂將採集到的木棉,填入自己的抱枕中(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吉貝耍將木棉花曬乾煮茶,研發文化教育課程

西拉雅族人後來雖然不再上山打獵,但不少族人的童年仍有木棉的記憶。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兼發言人 Uma (漢名:萬淑娟) 表示,木棉開花後,木棉花會積累露水,被稱為「蜜汁」,因為滋味非常甜,不僅鳥會喝,西拉雅族人也會喝。她童年時與朋友上下學、玩耍都會找低垂的樹枝、喝木棉花的蜜汁。

西拉雅族裡對木棉感情最深的要屬吉貝耍部落。Alak Akatuang 解釋,吉貝耍 Kabuasua 在西拉雅語指的就是木棉樹,木棉樹上開出花苞,意味著春天即將到來,此時長輩們就會開始下水田,準備春耕;木棉開花,掉落在地的木棉花會被吉貝耍族人收集起來、日曬至乾燥後儲放,夏天時再將木棉花乾拿來煮茶,孩子不舒服時就會喝木棉花茶,喝起來清涼解渴,並帶有淡淡花香。

Alak Akatuang 生長於吉貝耍部落,他透露,目前吉貝耍國小將木棉花納入作為文化教育課程,小六學生也會和過往的族人一樣,撿拾木棉花後日曬、煮茶,並摘取木棉蒴果、取出其中的棉絮做枕頭,花茶和枕頭都是孩子的畢業作品,同時也是孩子認識西拉雅文化的媒介。

吉貝耍部落會將木棉花曬乾後煮茶(照片來源/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
木棉花蜜茶(照片來源/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

全台都有木棉道,落花、飄絮造成用路人危險

如今木棉的應用雖不如過往,但仍是國內常見的景觀植物。曾彥學表示,木棉的苗木取得方便且容易栽培,國內很早就大量栽培,近年來又因木棉花豔麗,常被地方政府種來當行道樹,因此全國各地都能看到或長或短的「木棉道」,尤其是中南部特別多。因為木棉原產於熱帶,台灣南部溫度較高,更適合它們生長。

國內最有名木棉大道是台南市白河區的林初埤,其他知名的木棉花道散落在台大、新北深坑、彰化溪湖、二林、埤頭、竹塘,雲林西螺及虎尾等地。林初埤還曾舉辦木棉花節的活動,現場會進行交通管制,讓遊客可以徒步參加活動、觀賞木棉花。

豔麗的木棉花好看,但作為行道樹也引起一些困擾。邱清安指出,木棉開花時,葉子已掉光,花特別顯眼、豔麗,花期會延續約一個半月。不過開花期間,樹上的花也會陸續掉到地上,容易造成機車、腳踏車打滑。花期結束後,木棉的蒴果成熟、裂開,飄出棉絮,也會引發呼吸道過敏的風險。為了用路人的安全,過去台中市政府甚至請人特地將木棉花的花苞打掉。

二林舊濁水溪畔東螺溪木棉道(照片提供/挑水古道)
彰化縣皮頭鄉東螺溪畔木棉花道(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木棉行道樹應加寬綠帶、提高清潔頻率才能人樹共存

曾彥學表示,木棉在印度也是觀賞行道樹,但並不像台灣一樣造成困擾,差別在於「綠帶」,木棉樹是喬木,主幹筆直、側枝長,最高可以長到 25 公尺、樹冠幅最少有 3 公尺寬。若不希望造成用路人的危險,樹木所在的綠帶要加寬,讓落花、落果集中在綠帶上,才能減少風險。

台灣木棉行道樹的困擾是否有解?邱清安認為,種植原生種植物已是世界的共識,「不鼓勵種外來種」,但各地木棉樹都已種下,各地政府有義務好好照顧這些行道樹。「種樹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既然選擇種木棉,就要接受以後會有落花、棉絮的狀況」,維護是必要的成本,地方政府可在木棉花開期間勤加掃除落花及棉絮。

曾彥學也認為,提高清潔頻率是較好的辦法,建議地方政府在車流量較低的離峰時間去清除落花落果,才不至於影響交通。

此外,他也建議地方政府維護行道樹時,「千萬不要再把樹斷頭」,也切忌在開花期間修枝,因為強力修剪、把樹斷頭,都會讓樹體產生傷口,蟲及細菌更容易入侵樹體,導致樹很容易生病,「樹更難長得好看,維護成本更高」,應盡量讓樹自然生長,維護才會更方便,民眾也能享有景觀。

木棉落花會被吉貝耍部落拾起曬乾煮茶,但對一般民眾來說卻可能造成打滑(照片來源/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