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樹結合手工愛玉(圖片提供/臺東縣慢食協會)

胭脂樹是紅色的魔法師,泡水可萃取橘紅色,煮飯、甜點、洗愛玉、染布都好用,還有天然香

今(2024)年 2 月,中國進口辣椒粉驗出致癌疑慮添加物蘇丹紅,引發系統性的食安疑慮。台灣辣椒詢問度也因此水漲船高,而國內其實也有產讓人放心的天然色素,胭脂樹的種子即是天然色素「婀娜多」,可變換成美麗的橘、紅色,不僅可為料理增色,還有獨特香氣,更可用在工藝品染色。

商用婀娜多幾乎都是進口,相形之下,國產的成本相對高,加上胭脂樹為新興作物,農民較不熟悉,因此產地的栽培規模成長緩慢。但近年來,透過臺東縣慢食協會及農民推動,將胭脂樹種子融入料理、休閒食農體驗,獨特滋味在今年慢食節也能吃到。崁頂部落蓋亞那工作坊則認為,胭脂樹種子不只能為料理增豔,也能用在工藝品染色,市場潛力十分可觀。

胭脂樹結合手工愛玉(照片提供/臺東縣慢食協會)

原產於中南美洲,胭脂樹籽萃取後可得婀娜多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文獻指出,胭脂樹原產地為中南美洲,植物分類中屬於胭脂樹科胭脂樹屬,又稱紅木、口紅樹。胭脂樹是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自然生長下,株高可達 6 至 10 公尺,農業栽培則會控制在 2 至 3 公尺,生長速度非常快,主要花期為每年 10 月至 11 月,最快 12 月會結果,翌年4月至5月果實成熟褐化可採收作色素,田間定植後 1.5 年便可開始收成,第4年至第 12 年為產量巔峰,可持續生產至 20 年以上。

胭脂樹的果實表層有著肉質軟刺,外觀很像紅毛丹,主要用途為天然食用色素,果實內部的種子可萃取出橘紅色的色素「婀娜多(annatto)」。

胭脂樹的果實顏色豔紅、帶有肉質軟刺,外型很像紅毛丹(攝影/陳敬文;照片出處/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胭脂樹籽(照片來源/蓋亞那工作坊)

胭脂樹為國外為知名染料作物,果實也極具觀賞價值

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會將胭脂樹的種子壓出汁液,塗抹在皮膚及嘴唇;厄瓜多的 Tsáchila 族至今仍會用胭脂樹的種子染髮;拉丁美洲地區居民則會在料理中加入乾燥磨粉後的胭脂樹籽,增添料理色澤及香氣,氣味如同胡椒帶些許肉豆蔻;印度婦女則以胭脂樹籽為顏料,點於額頭代表已婚。

換言之,胭脂樹在國外已是有名染料作物,自 16 世紀起,乳酪師也會以胭脂樹籽將起司的染成橘紅色。胭脂樹最早是在 1910 年代從南洋引入台灣,早期山地居民會塗在嘴唇上,作為口紅。

台東區農改場副研究員陳盈方指出,胭脂樹籽同時含有脂溶性及水溶性色素,不同處理方法會帶來橘紅或紅色,這些色素非常穩定,遇鹼才會分解,種子採收後可用 60 °C加熱 30 秒殺菌,接著將種子和水以 1:2 比例浸泡,輕搓便可得到紅色色素。

除了染色為食物增豔,胭脂樹的果實也極具觀賞價值。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敬文表示,每年12月至2月是胭脂樹果實最漂亮的時候,掛果、剪枝來做切花都好看,現在國內栽培的胭脂樹多為紅色果實,農改場正在選育金黃色、綠色果實的品種,增加觀賞豐富度,而這些黃綠色果實內的種子依然可產出紅色色素,兼具觀賞與實用價值。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正在選育金黃色果實的胭脂樹品種,讓胭脂樹未來好用又更好看(攝影/陳敬文;照片來源/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產量少、台灣生產成本高,難有大規模,但可「加分」

現在國內食品廠所用天然食用的紅色色素,主要有紅麴、婀娜多與胭脂蟲,婀娜多大多為進口,國產胭脂樹是否有機會吃下部分市場?陳盈方表示,進口婀娜多主要來自中南美洲,胭脂樹佔地面積大,且帶有刺,機械採收才有可能規模化種植,但台灣土地成本遠高於國外,機械也需要投資,因此國內目前僅有零星栽培,台灣農民多是收成後自行加工。

近年來,國內胭脂樹多種在台東縣海端鄉的崁頂部落,崁頂部落蓋亞那工作坊經營人 Ibu 表示,當初許多族人向農改場拿取種子栽培,但胭脂樹對部落來說是新興作物,沒有產銷班、合作社等組織指導農民選果、採後處理,族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販售,因此許多族人都是少量種植、「佛系」管理,僅部分族人自行摸索、精進栽培並使用。

位於鹿野的「香辛深淵」,由Kyle Barker與張瑜心夫妻倆共同經營,兩人種有 100 棵胭脂樹,以目前產業來看,已稍具規模。張瑜心透露,胭脂樹的付出與收成不成比例,樹體佔地面積大,且採收不易,必須勤勞修剪,讓樹型維持在一定高度,且每年僅能收成一次、產量很少,小小的果實必須逐顆手動剖開、挖出種籽,每棵胭脂樹平均能取得 100 公斤左右的種籽,但機器烘乾後,重量只剩 1 至 2 公斤,最後要磨成粉才能販售。

香辛深淵去年開始第一次收成,張瑜心直言,她和 Kyle 採取多樣化種植,因此才嘗試栽培胭脂樹,農場本來就販售各種新香料,胭脂樹籽可以增加產品豐富度,讓客人搭配選購,去年販售至今,外縣市的餐廳、散客都會下訂,顯然天然食用色素是很有市場的,農場也計劃今年要再增加種植量,但如果有農民想入門、單靠胭脂樹維生,「太辛苦了」,倒是可在既有作物的基礎上,額外種植胭脂樹,能夠大大加分。

胭脂樹籽製成粉的流程(照片提供/香辛深淵)

好種、耐操、省藥,能增加休閒農場豐富度

位於台東市的「範樟園」種植有機香草、土肉桂、辣椒、洛神、薑黃等作物,目前種有十多棵胭脂樹。返鄉青農吳小樺表示,農場有得到台灣休閒農業協會的香藥染草場域認證,為了擴充農場的體驗行程,因此才想種胭脂樹,與其他香草相比,胭脂樹算很好種,不怕熱也不太怕水,去年海葵颱風來襲也沒折損,更不需要施用大量農藥,非常適合有機農場。

吳小樺表示,今年是第一次收成胭脂樹籽,她正在育苗、打算增加胭脂樹種植量,因為胭脂樹籽採集簡單,也不用像煮染料一樣費工,加水便可萃取色素,不同比例的顏色還會變化,能夠增加農場體驗的豐富度。

她最初是在朋友農園中看到胭脂樹,但朋友一開始不認識也不會用,吳小樺透露,近期朋友將胭脂樹籽用在臘肉上,發現顏色變得非常漂亮,「本來說收成要通通送我,現在說要自己留下來用」。

蘇丹紅事件讓範樟園的辣椒詢問度提高,吳小樺認為,此時是胭脂樹被看見的好時機,胭脂樹籽是優質天然色素,目前也是台東特色作物,「只缺宣傳」,越多人認識胭脂樹,產業就有機會發展。

臺東慢食節今年將有胭脂飯,三種顏色好多彩

每個人的眼和口,是認識胭脂樹最好的媒介。臺東縣慢食協會理事長涂土豆表示,2022 年「臺東慢食節」的主題為很香的餐桌,人稱辛香料女王的陳愛玲有分享胭脂樹籽的用法,例如:印尼人會將其用來醃肉及海鮮,當時陳愛玲建議用胭脂樹籽洗愛玉,因為台東也是重要的愛玉產區,協會實際嘗試後發現,無論是加入愛玉、湯圓、糯米,顏色都會變成鮮豔的橘紅色,還出現濃烈的香氣,「非常適合做甜點」。

針對著色運用,涂土豆進一步說明,胭脂樹籽細看會有三種顏色,如果只想單純取紅色,那得先曬乾才能使用,顏色會不斷因為溫濕度變化,她在實驗過程,將樹籽的漿液加入麵糰,揉製時是橘紅色,但麵糰加熱後卻變成亮橘色,胭脂樹籽勾起部分慢食節店家的興趣、甚至取用種子打算自行栽種,今年慢食節會有店家推出胭脂飯三色飯糰,也有做手工皂的職人非常感興趣。

胭脂樹籽可為料理增色,可做成胭脂飯(照片來源/幸福關山

染料也有市場潛力,生產力較低的荒地,很適合種植

胭脂樹籽不只能料理,也能用在染料中。Ibu 則表示,她會自行染布、染線做工藝品,對工藝界來說,紅色是最難染的顏色,胭脂樹籽用水就能帶來不一樣的紅色,也讓布變得很香,整體效果讓職人非常驚奇,她原本有 50 棵胭脂樹苗,其中 40 棵都分送給工藝界的朋友,因為大家都想嘗試染布,使用胭脂樹籽讓人十分安心,「我認為部落族人會慢慢知道,這是很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也種有十多棵胭脂樹,主任彭衍芳認為,胭脂樹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作物,一來是很好種,米國學校裡的胭脂樹在管理上非常輕鬆,幾乎沒有下肥、也沒有頻繁澆水,胭脂樹就長得很好,非常適合懶人或老農;二來是銷售有優勢,市面上天然色素多用胭脂蟲,但胭脂蟲是葷食,胭脂樹籽可兼顧素食者需求,綜合分析來看,生產力較低的荒地能種胭脂樹來活化。

胭脂樹籽的應用還需技術研發,彭衍芳表示,胭脂樹籽的採收可以結合剪枝工作,直接把結果的枝條剪下來,再人工挑果會比較輕鬆,目前米國學校產出的胭脂樹籽會提供給在地社區,社區居民會用在糕點烘焙,例如:玫瑰造型的饅頭,以胭脂樹籽染色後更美麗,不過現在染出的顏色都偏橘色,希望農改場可以研發出更新的萃取技術,讓顏色更紅一點。

胭脂樹籽可用於染布,讓顏色更加亮眼(照片提供/幸福關山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