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茶反守為攻!茶改場育成台灣第一個商用茶品種──臺茶 26 號,CP 值更高

全台第一個商用茶新品種「臺茶 26 號」誕生了!國人愛喝的手搖飲、瓶裝及罐裝茶,使用的原料茶 95 % 為進口,為了讓國產茶反守為攻,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以下簡稱茶改場)數十年來持續育種,以產銷需求選育出「臺茶 26 號」。

臺茶 26 號高產、耐病蟲害,茶芽直立、適合機械採收,且兒茶素及咖啡因含量高,可聞到梔子花香和蘭花香,茶湯顏色漂亮。與進口茶相比,臺茶 26 號可用更少的茶葉就沖泡出同樣的濃度、體感風味的茶,亦即使用成本低,非常適合商用。

不過,臺茶 26 號接下來要申請品種權,預計最快兩年後茶農才能買到樹苗,樹苗種下後最快三年,便可收成茶芽、製茶。等待期間,茶改場邀請國人一起來為「臺茶 26 號」想商品名!

茶改場育成「臺茶 26 號」,適合製成紅茶及綠茶,相當有商業潛力。(照片提供/農業部)

年輕人愛喝手搖、罐裝茶,市售茶飲品多用進口茶

國人飲茶習慣與過往不同,農科院調查顯示,約 44% 消費者會自行泡茶,年齡多為 51 歲以上;56% 的消費者則選擇多元便利飲品,如:手搖茶、瓶裝及罐裝茶,年齡多在 50 歲以下。

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分析,飲品所用原料茶約 95% 為進口,有的飲品只用進口,有的飲品則將進口茶與國產茶拼配。邱垂豐指出,目前進口原料茶中,紅茶年進口量約 1.3 萬公噸,以阿薩姆系列為主,綠茶年進口量約 1 萬公噸。相形之下,國產茶在茶飲品市場中僅佔 5 %,品種以四季春為主流,國產茶市占率低的原因在於台灣茶價格相對高,且供應量少。

不僅消費習慣改變,生產端也面臨挑戰。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近年茶農面臨氣候變遷及缺工等問題,更需要耐逆境、適合機械採收及高產優質的品種。以往茶樹育種頃向篩選高香型或特殊風味的特性,但有鑑於產業需求,茶改場育種方向也有所調整,全台第一個商用茶新品種「臺茶 26 號」因此誕生。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茶的育種方向因氣候、產業缺工及市場需求而改變。(照片提供/農業部)

臺茶 26 號系出祁門,高產、耐病蟲害、可機採

臺茶 26 號的育種過程相當漫長,邱垂豐說明,臺茶 26 號的母本來自中國祁門,祁門紅茶為中國十大名茶,茶樹品種相當優良。茶改場前輩為搜集育種材料,引進祁門的茶樹,但台灣和中國氣候不同,茶改場自 1960 年代開始陸續篩選。茶樹是異交作物,意即「每顆種子基因組合都不一樣」,每個組合的表現都必須種下、經年累月地觀察、記錄數據,才能找到優秀的品種。

篩選了數十年後,2007 年,入選的組合陸續移植到品系圃中,2008 年起持續進行選種試驗,最終選出適合製造綠茶與紅茶的 5313 品系,並在 2024 年 6 月 11 日正式命名「臺茶 26 號」。

邱垂豐表示,臺茶 26 號產量高,且茶樹生長期間的茶菁鮮嫩度持久、採摘期長,可在不同季節做成紅茶或綠茶,加上茶芽直立,茶農可用機械採收,且夏季時較不怕葉蟎,「耐病蟲害」,耐旱、需水量低。

臺茶 26 號茶芽直立(照片提供/茶改場)

茶改場調查資料顯示,臺茶 26 號生長勢強且樹冠幅大、採摘面積廣,以2023 年夏、秋、冬機械採收的茶菁產量推估,每季平均每公頃茶芽產量為 3.3 公噸,比青心柑仔高出兩倍。邱垂豐解釋,青心柑仔為新北「碧螺春」的主要品種,「碧螺春」為綠茶,因此才會選定青心柑仔為比較基準。

臺茶 26 號的茶芽直立,茶改場試驗數據顯示,一般人工手採每公頃需 90 人次,但若以 2 人一組乘坐式採茶機採收臺茶 26 號,每天可採 1 至 1.5 公頃,以 3 人一組的雙人式採茶機每天可採 0.5 公頃,因此相當適合機械採收。

臺茶 26 號適合機採,可節省人力。(照片提供/茶改場)

兒茶素含量高,帶有梔子花及蘭花香

臺茶 26 號的兒茶素含量因季節而有差異,栽培過程也有應注意事項。邱垂豐分析,夏秋季時,兒茶素含量較高,因此茶葉的苦澀味較重,此時的茶芽適合做紅茶;春冬季時,兒茶素含量較低,此時的茶芽適合做綠茶。若茶芽要作紅茶,茶園不宜施用過多氮肥、可多補充鉀肥;若茶葉要做綠茶,氮肥施用量可增加一些。

臺茶 26 號做成的茶帶有花香。邱垂豐指出,祁門的茶本就帶有香氣,臺茶 26 號的香氣為花香系列,品茗時可聞到梔子花香和蘭花香,且綠茶和紅茶的湯色都相當漂亮,不論是熱飲還是冷飲,口感都相當濃稠且餘韻十足,搭配濕裁切來提高萃取率,浸水後約幾十秒便能快速萃取出兒茶素及咖啡因,「短時間內就能泡好一杯茶」。

茶改場經化學成分分析後發現,臺茶 26 號的總非游離型兒茶素與總游離型兒茶素比值,及咖啡因含量等,均比進口茶高。邱垂豐說明,實際算下來,臺茶 26 號的生產成本與進口茶差不多,但萃取率更高,可用更少的茶葉泡出同樣同度的茶湯風味,「臺茶 26 號只需 10 兩 (375 公克),沖泡效果就相當於一台斤進口茶」,對商用茶來說,可以省下許多成本。

最快兩年後,農民可買到樹苗

如果農民想嘗試種臺茶 26 號,還需耐心等待。邱垂豐透露,臺茶 26 號命名通過後,接下來申請品種權、繁殖樹苗,最快兩年後農民才能買到樹苗,樹苗種下後,快則三年、慢則五年便可收成、製茶。換言之,國人想喝到臺茶 26 號,至少還要等五年。

等待期間,大家不妨來替臺茶 26 號取「商品名」。茶改場將在 7 月 15 日至 7 月 26 日於官網臉書專頁舉辦命名活動,任何人都能提供創意,茶改場會從名單中選出 10 個候選名,入選者可獲贈精美禮物,最終商品名將在 8 月 3 日場慶活動中,現場進行新品種試飲,由民眾進行票選!

茶改場邀請國人一同來為臺茶 26 號發想商品名(照片提供/農業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