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農館暨蔬活取貨站 圖/蘇筱翠
介紹農友筱翠無農藥無化肥的龍眼乾之前,先來做個數學題吧!請問:「10斤新鮮龍眼可製成1斤龍眼乾、10斤龍眼乾可製成2.5斤龍眼肉,試問,從新鮮龍眼乾到龍眼肉的換肉率多少?(此肉非彼肉)」
長期關注龍眼動態的人,應該會發現龍眼是個產量高低起伏很大的水果,但龍眼樹屬樹型高聳的喬木,要能收成,動輒數十年的生長茁壯期,不像短期作物菜土菜金,易受短期風災乾旱影響。其實,一年一收的龍眼,亦與環境氣候息息相關。
天災、蟲害、燻製經驗 是美妙龍眼歷經的多重關卡
荔枝椿象是危害龍眼、荔枝等經濟作物的主要蟲害,若連續幾年沒有颱風天災,則果樹在嫩芽階段就會被橫生的荔枝椿象,以刺吸方式危害嫩梢、花穗及幼果等部位,造成收成短缺;若梅雨季節春雨不落、則果樹花不開、果不生。當然這些都是指友善栽種的農法,若是慣型農法靠投藥殺蟲的,則另當別論,仍可有外觀漂亮的龍眼可收成。
筱翠位於白河的園區是屬於山坡地,寬寬的園區平時少量種植南瓜、芋頭、冬瓜等作物,不用農藥,以自然資材堆肥,不求產量,但求安心。
聊起她家的龍眼乾有什麼特別之處?她謙虛說:「我們也沒有什麼獨特的方式,就是用龍眼木或倒下的相思木柴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移動換位,才能均勻受熱,大家作法都差不多啦。」但內行的就知道,柴燒、日曬、電烘的風味截然不同,那種差異,是開袋聞嗅就能瞬間明瞭的。
筱翠以土窯柴燒的龍眼乾,主要以龍眼木燒,有時候遇到自然倒下的相思樹也會用上,相思木樹幹粗大,燒起來煙少、火候偏中溫火,經遮雨的窯子六天五夜或七天六夜的熱風燻烘,除增加龍眼肉Q度外,更可增加風味,散發柴香和茶香。
龍眼乾製作零廢棄物 全部位循環利用
好奇以土窯將近一週不間斷的薰烘,那晚上不睡覺嗎?「所以睡前要補足木材、睡到一半要調鬧鐘起來補,原則就是不能讓火斷掉,會發霉、不能讓火太大,會燒焦。」
曉翠提到某一年颱風來,半夜颳起大風助燃,柴火突然變旺使得下層龍眼都燒壞,幾百斤龍眼乾只能作廢。不知是天性樂觀還是被老天爺磨到心智強壯,「燒壞的龍眼乾、龍眼肉剔除的殼和籽,因為碳烤發酵過,可以直接鋪在樹頭當天然有機肥,讓農地不容易長草,省了除草的力氣。」
柴燒製龍眼乾需要經驗、撥殼成龍眼肉需要時間,問起有沒有傳承給下一代?「兒子不認真念書時,我們就說準備把砍柴、割草、挖筍的刀子都送給他接手,兒子一聽馬上就認真唸書了。」
筱翠一方面感謝孩子們願意在寒暑假等課餘時間協助農事,一方面又深知務農辛苦,希望小孩多讀書,未來能有多方選擇。
獲得安心農作與寶藏食材之前,感謝大地、感謝農友、感謝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