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於斗南鎮立圖書館,我們邀請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陳文學講師,帶領我們討論本次工作坊。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是一次讓社區成員積極參與討論與合作的實踐。
審議民主的概念
講師深入介紹了「審議民主」的基本理念—講道理、謀公益、求共識。我們學習到,審議民主不僅僅是討論,更是一種協商的過程,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進而達成共同的解決方案。
實際案例分享
如南投埔里菩提長青村的社區發展案例、埔里茭白筍葉的回收機制、噗哩課長出任務的社區觀點公民咖啡館、眉溪部落的參與式預算等,透過分享實際案例,讓我們看到公民參與如何落實並解決地方問題。
分組討論與實作
大家分組討論了社區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亮點,像是空屋閒置、社區垃圾問題、陶藝空間的利用、全職媽媽時間與專長的整合等。這些問題引發了學員們的深入思考,大家踴躍提出不同的觀點與建議。
初步提出想法後,討論轉向兩個具體問題:
A:雲林有哪些優勢還未被充分運用或推廣?
B:雲林社區有哪些公共問題,未來可能會新增的公共問題?
學員們透過換桌的方式,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進行觀點交換,這樣的互動讓大家的思維更加開闊,收穫頗多!
實踐與投票
在課程的最後,學員們將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具體化,分組提出了可行的社區計畫。這些計畫涵蓋了多元的議題,包括:
1. 如何活化並再利用社區中的全職權利
2. 社區宗教信仰的傳承與應用
3.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創新方案
各小組分享完畢後,大家利用貼紙進行投票,選出最具可行性和實施價值的計畫。
這堂課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學員,許多人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公民審議,在分組討論時,學員們相互交流,從中激發出了許多新想法,也學會了如何聆聽並尊重他人意見。
此次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進行公共討論和解決社區問題,還讓每個人都意識到,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社群成員,我們都可以是改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