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紮根在雲林古坑以多員來支持在地多元發展的創育平台-創樂子生活學苑

從陪伴社區孩子到創立社會企業,王毓琦與夥伴們在雲林古坑一步一步邁出腳步,將規劃出的夢想用行動加以實現,用討論與交流的方式跟著團隊共學共好一起打造出一個大家都可以同樂的夢想基地-創樂子生活學苑。

創樂子生活學苑是一間結合文創手作、花藝設計、多肉園藝的工作坊,以社會企業的理念經營,再將盈餘回饋支持地方創生行動,群聚投入社會實踐,陪伴更多在地青年返鄉留鄉,成為雲林地方青年最接地氣的創育平台。(本段落取材自創樂子網站)

從陪伴家人到關懷社區孩童

王毓琦(大豆)原本是台中人,在大二時,因家人投資因素而舉家前往越南,當時是在家具加工的工廠工作,處理貿易相關的事務,前後總共待了約2年的時間,而因此開拓了視野,接觸到許多不同國家的人,也深深體驗到越南當地的風土民情,因越南為母系社會,女性相對來說較為團結,也格外勤勞,在地方的耳濡目染下,王毓琦也深受這些女性特質啟發,進而影響了自己未來的行事風格。

而在越南時,因為喜歡當地的生活步調,加上奶奶想要住在鄉下,因此從越南回台後,家人們便一起從台中移居雲林,而在雲林初期,為了陪伴奶奶,王毓琦選擇經營電商,在時間調配上較為彈性,也可以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住在社區時,王毓琦與社區長輩阿姨聊天時,長輩們反應社區孩子都會下課不回家,在外面惡作劇,而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為社區孩子的家長務農,農忙時家長都在田裡工作,小孩回家沒人看管,便會三五成群跑出來玩耍,當時王毓琦因為覺得自己工作之餘有空閒時間,便提出可以在晚上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起初,她只是一顆單純想要幫助的心,漸漸的許多人知道消息後,也紛紛共襄盛舉,許多志工加入一起陪伴孩童的行列,主動設計課程,舉辦營隊,進而成立學會,陪伴小朋友成長。

(圖片提供/創樂子)

從關懷社區孩童到成立社會企業

隨著舉辦營隊的規模漸漸擴大,同時也增加了許多課輔老師,而這些老師不只是來自雲林縣,有的則是從外縣市自發性地想要參與活動,為了想要延續照顧孩子這件事,王毓琦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要有相關機制可以帶領這些孩子,於是志工群們便討論要用聯合創業的模式來持續運作,最後由12位女生出資在斗六租了一個共同場域一同創業,在這個基地中,大家一同培訓、共學、考證照、摸索商業模式。

再經過後來輾轉找到古坑現在的基地,現正穩定的紮根前行中,而能夠找到現在的地方,也是因為靠大家互相打聽,學會裡的長輩志工支持出資幫忙暫付頭期款,讓年輕人有了實現夢想的基地,後來也因為接觸到政府的計畫,從一開始輔導青少年,到輔導有創業想法的民眾,創樂子漸漸的變成一個提供資源、協助整合的平台。

而一路走來,夥伴們也不曾因各自想法不同而有所衝突,大家的目標都很清楚且一致,有建立起相同的共識,討論事情上比較沒有阻力,加上成員們每個禮拜都有固定的會議,提供夥伴間互相交流,疏通的管道,彼此之間想法較公開,也會互相理解並給予支持。

創樂子 Strong Love:用溫柔和堅定打造一個像孩子般的夢想基地

創樂子是一個社會企業,也是一個生活學苑,希望以接近生活的方式一起共學,不是那麼以營利為主,而是以介於中間的一種方式去經營,用整合和資源共享的模式取代互相競爭猜忌,期望吸引到外地的人都可以前來看看並一同感受這裡的環境,進而療癒自己的身心靈,就如同創樂子的命名由來一樣,希望打造出「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充滿創意,並且快樂得像個孩子」的夢想基地。

(圖片提供/創樂子)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