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咖啡的創辦人徐慧馨是來自於廣西桂林的瑤族姑娘,血脈中有著一半瑤族、一半漢族的基因。28年前跟先生因為相親而結識,漂洋過海嫁來臺灣,成為雲林古坑樟湖的媳婦。因為先生家族在當地的石橋山莊有民宿的產業,便也成為當地經營民宿的一份子,和家族成員們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打拼。
921大地震後的轉機
然而,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改變了一切。震後的樟湖地區景觀遭受嚴重破壞,觀光客也大幅減少,民宿的經營也受到了影響。徐慧馨也因為這個契機,在救國團與農會開設的課程中,開始接觸到咖啡,便有系統學習咖啡的種植、烘焙與萃取技術,在裡面找到自己的樂趣跟成就感,進而愛上了咖啡,於是連同先生也一起開始了咖啡的事業。
家族咖啡樹的再種植
家族的土地原本就有咖啡樹的徐慧馨提到,因公公在日據時代曾幫日本人在樟湖種植咖啡樹,在學習種植咖啡樹後的徐慧馨便萌生了將咖啡樹種在家與店面旁邊的想法。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跑到偏遠的山區查看,還能近距離感受咖啡樹的美麗。而徐慧馨也特別喜歡咖啡樹上結滿了紅、黃、綠等不同顏色的果實,像珍珠般圓潤,結實累累的情景,讓人看了心生愉悅。
創立獼猴咖啡品牌的靈感來源
在2006年,日本NHK電視台的記者為了尋根,前來樟湖找尋祖先曾種下的百年老樹,採訪時,無意中拍攝到一群獼猴在田裡偷吃咖啡果的有趣畫面。發現這些獼猴只吃果皮,不吃豆子,地上留下了滿是剝好果皮的咖啡豆,這讓記者靈機一動,建議將品牌命名為「獼猴咖啡」,徐慧馨也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緣,便順水推舟成立了「獼猴咖啡」這個品牌。
從三合一到黑咖啡,推廣黑咖啡的益處
當時,古坑咖啡還未盛行,甚至黑咖啡也未被普遍接受,大部分人習慣喝三合一咖啡,喜歡香香甜甜的口感。經營民宿時,徐慧馨表示當時能力不足,也是準備一大壺的三合一咖啡,供客人自由取用,但是經由學習咖啡課程的知識後,瞭解到黑咖啡對身體的益處,於是徐慧馨決心要傳達這種好的觀念,希望消費者可以認識到黑咖啡的原始風味,以及它對健康的好處。
農產品的創新結合多元飲食文化
在推動咖啡事業的同時,徐慧馨也開始研究如何種植其他作物,她發現檸檬與洛神花等酸性作物不易受獼猴侵害,於是將其納入種植計劃,開發更多創新的農產品,並嘗試結合外來文化的飲食需求,因為臺灣的新住民人口增加,新住民外來飲食文化的改變,多選用檸檬入菜的料理,檸檬逐漸成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檸檬與洛神花所呈現的酸甜風味也讓徐慧馨愛不釋手,為自己的產品中增添了一股創新的活力。
獼猴咖啡堅持友善農法,循環善的力量
土地的耕作上,徐慧馨堅持採用友善農法,為了讓自己吃得健康安心,她堅信將土地養好,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了留給下一代可以好好地去使用這片土地,徐慧馨更希望「獼猴咖啡」可以持續傳遞好的觀念,並從下一代開始教育,透過在樟湖生態國中小授課,讓小朋友學習正確的知識,經由互助與學習,共同創造出一個友善的平台,循環善的力量,實現共好的願景,一起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