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新希望!漁三代林佳樺的逆襲人生:從被拒之門外到家業傳承者
從小看著爺爺和父親在後安辛苦耕耘水產業,林佳樺的未來似乎早已被這片水域牽引。身為漁三代的她,求學時選擇相關科系,心裡一直抱著幫助家中事業的夢想。然而,當她熱情滿滿地提出想返鄉協助時,卻被父親一盆冷水潑了個徹底:「你讀這麼多書,回來養魚太可惜了!」
即便如此,林佳樺並沒有因此氣餒。在畢業短短一週內,她迅速找到與畜產相關的品管工作,並在職場中展現出不怕挫折的韌性。因為前職位員工留下的問題,同事們對她的加入心存排斥,但她用勤奮和真心逐步打破隔閡——比所有人更早到場,從基層做起,改進場內規範,終於獲得團隊的信任。
回鄉路上的曲折與堅持
雖然職場頗有成績,但家中事業始終牽動著林佳樺的心。即使父親百般阻撓,她依然利用休假時間回家幫忙,甚至偷偷設鬧鐘早起,只為能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然而,父親始終不肯正面教導,甚至寧願將經驗傳授給親戚也不願對她多言。
機會來自一次收成。某天,有員工缺席,父親無奈地讓她協助工作。林佳樺憑著一股狠勁,將一桶桶重達150多台斤的魚搬完,硬是完成了一車16,000斤的裝載工作,讓現場的魚販和漁民刮目相看:「這姑娘真有兩下子!看來你的事業有人承接了!」父親雖表面冷淡,但心裡已悄悄認可了她的實力。
真正的轉折點來自母親的一段話。林佳樺說,其實母親早已看在眼裡,知道她每晚都偷偷跑去爸爸的場域實驗與檢測、並在爸爸備好的飼料內加入靈芝免疫促進劑和益生菌,因此也讓鯛魚育成率有大大的提升。當父女再次因理念衝突而爭吵時,母親對父親說:「不然叫女兒搬出去另找出路,免得氣得半死。」第二天,父親的態度大轉變,終於開始用心指導,林佳樺也正式成為家業的接班人。
傳統智慧融入創新教育:品安鮮物的傳承與創生
接手後,林佳樺不僅承襲家族的養殖技術,還努力推陳出新,推出魚肉香腸、鯛魚麵等多元產品,並創立了品牌「品安鮮物」。她表示,「品安」不只是食品安全的承諾,更象徵著對家鄉後安的感恩之情。
林佳樺的身份不僅是漁民,還是地方產銷的輔導專員,能夠深入了解後安地區的產業鏈問題,帶領村民一起共好。她用行動改變漁民的看法,從最初的不信任,到現在逐漸贏得信賴,讓漁民願意放心地將漁獲交到她手中。
林佳樺推動食魚教育結合自家養殖場,開發以友善養殖的臺灣鯛為核心的食魚教育活動,讓遊客不僅能品嘗到美味的魚,更能親身體驗養殖現場的點滴。最讓她感動的是家族長輩成為了活動的最佳講師。「叔公說,他養了一輩子魚,沒讀過什麼書,竟然有小朋友喊他老師!」林佳樺感性地回憶,叔公那張笑得燦爛的臉,是她畢生難忘的一幕。她坦言,希望老一輩的漁民都能成為孩子們的老師,透過鼓勵和幽默的方式,將傳統漁業的智慧傳承下去。「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把那些滿是經驗的故事講給下一代聽。」她的願景是,讓傳統漁業成為連結世代的橋樑,為地方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後安新希望,漁三代的未來之路
「這條路還很長,但我相信,只要和漁民們一起努力,後安一定能迎來新的風華。」林佳樺用真誠和行動書寫了一段傳承與創新的故事。從傳統漁村中走出的她,不僅撼動了家族,也為後安漁業注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