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郁:農為國本 一輛汽車換不了一個地瓜

編按:農友種苗陳文郁先生於2012年12月7日過世,這位具有利他精神的農業創新者,對農業有很多獨到見解,本文為2008對陳文郁先生做的專訪,其他關於陳文郁的深入閱讀,請點選這裡

───────────────────────────────────────────────────

口述/陳文郁先生。採訪整理/汪文豪

世界各國都是很傷腦筋,日本也是,農業如何活下去他們也很頭痛。農業本身是維持生命的食物,農民本身應該要有驕傲的心,才能把農業做得好。而執政者要讓農民如何能生活,很多可以改進的部份。

我能說的是園藝作物的部份。我認為政府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年輕人留在農村。現階段農業最淒慘的是都是老人留下來,如果他們過世了,農業也攏害起了。所以,政府要讓年輕人重視農業,如何讓青年留在農村很重要。

農業生產才是根本

農委會的漂鳥計劃,大部份做的是觀光農業,休閒產業,不是真正農業生產,但是,以後如何讓農業生產更容易,用新科技也是可以,但政府要幫助農業的知識提升,什麼作物與商品在市場賣最好,價格最好,讓他們知道,用什麼新的品種可以做那個生產計畫,做生產計畫的時候,政府一定要讓資訊傳達到農民這邊。

要提高農業利益,生產人家沒有的產品,也就是這個時間人家沒有,這個品種人家沒有,還有這個品質人家沒有,最後,就是銷售的方面,要比別人更特別。

所以要讓年輕人回到農村,不然這些老人走了後,台灣農業會流失。

農村要有自己的刊物 讓農民拿鋤頭還可以拿筆

農村本身要有個文化,農村的文化是什麼?就是農村要有自己的刊物,目前像農會或縣政府有自己的刊物報導,但都是宣傳政治的聲音,不是真正農民本身的刊物,應該是讓農民自己寫東西,寫自己的生活,寫詩啦,都可以,寫自己的文化。農民不只有拿鋤頭還可以拿筆。

另外,農村的生活環境要提高,要美化,像住的環境,吃的環境,要讓農村的生活不輸給都市,像日本做到,一片都是綠的,都市人開車過去會覺得,農村怎麼這麼漂亮,都市人也會想去消費。

不然,現在農民看別人種什麼就種什麼,人家落價就落價,沒有自己的主體。

我幾年前就想發展農村的文化。政府可能要有更多的預算,使農村有讓年輕人留下來的魅力。以前播種育苗都要自己做,現在分工了,農業不再是那麼辛苦了。

對改革農會的建言

目前台灣有省農會-縣農會-鄉鎮農會三級。我認為縣農會可以不要了,因為縣農會作用不大。農會本身要有生產經營技術部,專門研究,政府農業人員退休後可以到這裡幫忙。

農會要有農業產品銷售部,專門研究銷售,利用現有農業單位退休的人來做。另外,農業資材的製造與改良,農民要用的,如農藥與肥料,可以自己來生產製作。日本現在沒有縣農會,而是國家的農會,把資源集中來做研究。

農為國本 一部汽車換不了一個地瓜

農業是供應我們的食物,萬一發生事情,一部汽車換不了一個地瓜,農業一定要有。

農民怕WTO的打擊,外面來的農產品,日本也是一樣,日本的農業條件和台灣一樣:小農與精緻農業。外面進口的產品多半是耐運輸與儲運,新鮮的食品還是要自己生產;另外,農業的安全性最重要,外面農藥的殘留,現在農委會要推履歷表,在台灣比較能控制。雖然他們的便宜,但我們的安全又品質好。

你要靠賣地來賺錢,就不是農民了,對農業發展不太好。我的觀念是,我不買股票,不買土地來賺錢,對社會一點都沒有貢獻。(本專訪時間為2008年3月)

更多紀念陳文郁先生文章收錄在專題中,請點選這裡閱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