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抗病小番茄品種揭曉,紅果「良種2406」、橙黃果「長生AG174」票選居冠

極端氣候和病蟲害頻發,小番茄越來越難種,農試所舉辦抗耐病及美味兼具的小果番茄品種觀摩會,試種 32 個小果番茄品種,採收後從中篩選出 8 個紅果品種、3 個橙黃果品種,由現場農民進行品評,依風味、口感進行票選,現場票選結果,紅果得票第一的是良種農業有限公司的「2406」,橙黃果得票第一為長生種子公司的「AG174」。

除票選外,參與小番茄試種的又生農場分享市場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消費者正趨向「多色」,且除美味外,也有消費者會因為健身、飲食控制需求優先選擇「不甜」的番茄。(觀摩會全部品種資訊見文末)

果色品種研發單位得票數
紅果玉女農友種苗82
紅果2406良種農業77
紅果307豐田種子67
紅果AG185長生種子40
紅果AG184長生種子39
紅果1132農業試驗所33
紅果YCS01宇辰種苗28
紅果ES-1867農友種苗26
紅果花蓮 24 號-友愛花蓮農業改良場18
橙黃果AG174長生種子69
橙黃果303豐田種子43
橙黃果AG173長生種子32
整理、製表/林怡均

由現有品種找尋抗病又美味的小番茄,再進行改良

市售小番茄中,紅果市佔率最高的品種是「玉女」,橙果市占率最高的品種則是「橙蜜香」。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蔬菜系主任王三太表示,玉女和橙蜜香都很好吃,但均為易染病的品種,考慮到育種時間長、無法救急,先從現有品種找到抗病的、好吃的,再進行改良,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農試所鳳山分所連續兩年邀請國內種苗業者,提供抗病品種的小番茄,進行篩選、試種及觀摩。美濃區農會農事指導員朱秀文表示,觀摩會結束後,美濃農民實際種下長生種子的 AG184,發現罹患病毒病的比率的確較低,他認為因每年氣候不同,抗病小番茄試驗需重複進行,更能確定品種是否抗病。

鳳山分所蔬菜系主任王三太認為,從現有商業品種找出兼具美味、抗耐病的品種較能立即幫助農民。(攝影/林怡均)

票選第一:紅果 2406 、橙黃果AG174

鳳山分所今(11)日舉辦第二屆抗病優質番茄品種觀摩會,地點同樣選在高雄美濃的又生農場,農場將不同抗病品種一一試種,採收後進行品評,現場與會超過 150 人,除美濃在地果農外,也有農民從屏東、台南鹽水、嘉義新港,甚至花蓮縣遠道而來。

王三太表示,本次試種品種有 37 個,考量到果農的需求,農試所選拔順序為是否高產、高甜度、抗病性,從試驗中一一比較淘汰後,最終從中選出 8 個紅果品種、3 個橙黃果品種,「能入選代表已經在水準以上」,在現場觀摩的農民品評,紅果品種加入市佔率最高的玉女作為對照,從口感、風味中票選,並當場公布結果。

票選結果顯示,小番茄紅果票數第一名仍是農友種苗公司的玉女,但良種農業公司的 2406 緊追其後,為本次抗病紅果番茄品種的票選第一,豐田種子行的 307 則名列第二。王三太認為,2406 是最接近玉女的品種,其口感同樣沒有皮渣感,抗病表現佳,且裂果率低、產量高,是潛力新星。

紅果票選第一為良種農業公司,風味、口感近似玉女,但裂果率較低、產量較高(攝影/林怡均)
紅果票選第二為豐田307(攝影/林怡均)

本次橙黃果票選第一則為長生種子公司的 AG174,王三太分析,第一屆時,AG174 票數便相當靠前,本次領先關鍵是風味及口感,AG174 風味甜且無異味,果肉口感細緻,因此最後勝出,該品種另一大特色為色澤亮度極高,極具觀賞性,展售時相當吸睛。

橙黃果票選第一為長生種子AG174,口感細緻、顏色明亮(攝影/林怡均)

除紅果外,消費者偏好彩色番茄

除了品種栽培試驗,又生農場也邀請自家客戶盲測,盲測結果發現,紅果品種以農友種苗的 ES1867 和宇辰種苗的 YCS01 詢問度最高,前者口感細軟近似玉女,後者則風味濃郁,圓滾如紅寶石,外觀美麗且討喜,深得小孩和老人的心;黃果品種則以 AG174、豐田303、ES-2006詢問度最高。

又生農場第三代林奕辰更設計問卷進一步調查,調查樣本數為 136 人。結果發現,約六成消費者購買番茄的動機為鮮果食用,包含自用、親友分享及送禮;在顏色部分,有一半消費者首選紅色,但第二名卻是「多色組合」,讓林奕辰十分意外。

林奕辰表示,美濃特產為橙蜜香小番茄,原以為橙色應是第二名,她進一步詢問後發現,消費者傾向選擇彩色蕃茄組合的番茄,考量包含多種營養素攝取,以及繽紛色彩很吸引人,顯然多色組合是接下來的消費趨勢。

宇辰種苗公司的YCS01在市場調查時,受到極高的詢問度(攝影/林怡均)

「甜」不再是消費唯一首選

而從消費者的選擇可以發現到,「甜」不再是王道。林奕辰指出,有健身、飲食控制需求的消費者,不會優先選擇高甜度番茄,也不會考量番茄香氣及果皮的厚薄,反而會為了飽足感,優先選擇果肉厚實的番茄。

此外,部分銀髮族群不喜歡吃太酸,偏好甜度稍高、果肉細緻且果皮不會沾黏在上顎的品種,建議農民可以針對不同客群需求來調整栽培。

林奕辰也發現,約三分之一的人認為番茄「蒂頭」不影響新鮮度,其實剛好相反。顯見番茄資訊普及度還不夠高,需加強與消費者溝通。

又生農場第三代林奕辰設計網路問券,調查發現消費者選購小果番茄不再只偏好「甜」(攝影/林怡均)

又生農場提醒,切忌施肥太勤勞

本次配合試驗的農民林仲文是農二代,種植小番茄年資近 17 年,林仲文將本次試驗分為兩區,第一區未翻耕、土壤為硬土,第二區的土壤含水率較高、質地較鬆,兩次試驗過程都下一樣的肥料,但兩者結果有明顯差異。

林仲文分析,去 (2024) 年 10 月至 11 月定植時仍在下雨,第二區的土壤因含水率高,肥分濃度增加,拉抬土壤 EC 值,使得番茄出現生理障礙,也讓病毒病好發,特別是細菌性斑點病。

他提醒農民,種植番茄切忌「太勤勞」,過於勤勞施肥,特別是速效的化學肥料,前期會造成土壤 EC 值過高、導致葉面皺縮,有的農民還會誤認為「瘋欉」,拔除導致番茄植株「枉死」;後期則要注意鉀肥,一旦過高反而會使產量下滑,果實變硬不好吃。

林仲文分享,種植小番茄可多施用豆粕類有機肥,並適量給予鉀肥,雖然植株吸收養分速度較緩,但也較為均勻,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此外,他在觀摩會前兩個月沒有噴灑任何化學農藥,只以橘子精油、芽孢桿菌進行生物防治,藉由食物鏈彼此制衡,達到無藥防治病害的效果。

以下附件:小番茄商業品種田間試驗調查結果(資料提供/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