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太為蔬菜產業付出大半輩子時光,雖然辛苦,但一生無悔(攝影/林怡均)

王三太為蔬菜一生懸命,30年下田,研究開發抗病耐旱菜苗,為菜農做堅強後盾

王三太猶如一本行走的蔬菜百科全書,說起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番茄、茄子、莧菜、蘿蔔等蔬菜的知識及故事,讓人聽得津津有味。在農業試驗所研究蔬菜三十餘年,王三太每天頂著太陽下田,週末也不休息。為解決蔬菜產業問題,他不惜冒生命危險上山試種種苗,也經常自掏腰包出國,到各地菜市場、餐廳及產地考察飲食及蔬菜產業的連結性。

蔬菜種類繁多、銷售市況更迭快速,王三太以抗病、耐旱為目標,進行蔬菜育種,育出過莧菜、白菜、花椰菜及馬鈴薯,七年前更開發出兼具高產量及抗病的茄科根砧,解決番茄農及茄子農多年的困擾,每年嫁接數量超過一百萬株。現在,他更持續開發抵抗黑腐病的高麗菜,產業將他譽為「全台最懂蔬菜的人」。

王三太數十年如一日,每天下田做研究(攝影/林怡均)

三十餘年天天下田,蔬菜大小事信手捻來

年近六十的王三太,蔬菜研究佔據過半人生。有的研究員一生專注一種作物,他的守備範圍則非常廣,涵蓋小白菜、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芥蘭菜、莧菜、茄子、番茄、甜椒、辣椒、馬鈴薯等作物。他的辦公室書架上擺滿十多種蔬菜的資料,冰箱裡也塞滿蔬菜種子。

王三太退伍後來到農試所,分派到的作物便是蔬菜,年輕時每天 7 點準時到田裡,週末也不間斷。他表示,實驗室的前輩總是早早下田,身為後輩的他沒有偷懶的機會,蔬菜作物的生長週期短,平均一、兩個月收成一批,因此田間的授粉、採種工作都相當緊湊。即使已從菜鳥成為蔬菜系系主任,王三太依然對田間工作親力親為。

蔬菜是人們餐桌上的常駐,王三太的研究空間不只在田間及實驗室,他常常逛菜市場,走進菜市場時總是全神貫注,普通人買菜最在意價格,王三太除了看價格,還會觀察每把菜的顏色、葉子大小、長度以及開合程度,每天正餐也都一定會吃蔬菜,碗中蔬菜背後的故事,王三太都能信手捻來。

以國人最愛的高麗菜為例,王三太說明,台灣的高麗菜與日本有幾分相似,國內高麗菜市占率最高的品種是初秋,初秋其實是日本育種,當時的育種者將台灣高麗菜及日本高麗菜雜交,台灣高麗菜其中一個親本是板橋區菜農葉深自行保留的種子,最後育成初秋,高麗菜種植時間約 75 至 90 天,初秋可在日本夏天種植、秋天收成,因此取名「初秋」,意思是「秋天初期可以採收」。

王三太的辦公室擺滿各種蔬菜資料文件(攝影/林怡均)

蔬菜育種競爭壓力大,公務走抗病育種,挑戰更大

蔬菜育種是王三太的日常工作之一,相較於果樹等長期作物一年一收,蔬菜大多在幾個月內就能收成,因此一年內可以採集到很多種子,將不同種原雜交組合也能很快看到成果。相對的,蔬菜品種的更迭速度也非常快,市場競爭更是激烈,目前國內常見的蔬菜品種多來自民間育種公司,例如:農友種苗公司、生生種子公司、瑞成種苗等。

公家單位育種與民間公司有何區別?王三太說明,民間種苗公司的育種走的是「質量育種」,意思是提高作物的產量及品質,育成一個品種通常需要 3 到 5 年時間,而同樣的作物,公家育種目標則為抗病、耐旱、耐淹水,此外,公家單位也會針對較小眾的蔬菜做育種,例如:櫛瓜及翼豆,育出一個品種所花的時間往往要 5 到 10 年。

公務機關育種時間之所以是民間的兩倍,王三太解釋,民間公司的育種目標具體且明確,相形之下,公家單位要做抗病、耐逆境育種的不確定性極高,「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抗病、耐逆境的個體」,必須日復一日從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個雜交組合中篩選,育種過程如同走一條全黑的隧道,研究員必須相信前方有光,才有力氣走下去。

王三太以高麗菜為例,黑腐病會影響產量及品質,但全球的高麗菜黑腐病有 12 個生理小種,他為了育出抗黑腐病的高麗菜,必須先調查國內高麗菜罹病狀況,從平地、高山找出最常出現的兩種黑腐病,再以此為目標。他在做高麗菜育種時,同時也找了花椰菜、青花菜、芥蘭菜的專家合作,因為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及芥蘭菜雖然外觀有差異,但卻可以雜交,希望最後能一併育出抗病品種。

農試所的辣椒試驗,目標是找到耐逆境的品種或是嫁接組合(攝影/林怡均)

飲食需求造就品種,抗病、耐旱將是未來趨勢

蔬菜品種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王三太回憶,年輕時總覺得台灣的蔬菜品種世界一流,出國時常對當地蔬菜再三嫌棄,「後來我才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以苦瓜來說,外觀美麗、苦味低的白皮苦瓜在台灣市占率高,深受全球華人的喜愛,但卻不被東南亞青睞,原因在於東南亞各國高溫濕熱又幅員遼闊,嬌嫩的白皮苦瓜不耐貯放、儲架壽命短,且當地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因此無法與在地大青苦瓜競爭。

王三太常因公務需求出國,但也經常自掏腰包出國考察。他認為,東方人攝取的蔬菜種類遠多於西方人,西方人攝取的蔬菜多為茄科作物,東方人則攝取茄科、十字花科、藜科等作物,蔬菜是華人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亞洲更是蔬菜研究育種的重鎮,因此就近觀察亞洲其他國家的蔬菜產業更能掌握產業脈動。

對於台灣蔬菜產業的發展,王三太認為,抗病、耐旱的品種是未來趨勢,從餐桌便能一葉知秋,早期國人多是吃黃綠色的土白菜,後來因外食自助餐、便當需求,更甜的濃綠色小白菜成為主流,近年來白菜的食用量下滑,福山萵苣食用量則一直增加,原因在於福山萵苣口感嫩,且病蟲害較少。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頻出現,平均溫度不斷上升,病蟲害變得比以往嚴重,王三太表示,倘若農人維持原有的慣行栽培模式,農藥施用量及種類都會增加,這會加快病蟲害出現抗藥性,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抗病、耐旱的蔬菜研究和育種方向已成目前主流,從品種、種苗幫助農民達成永續經營。

農試所的苦瓜試驗,目的是為了找到抗逆境的品種(攝影/林怡均)

賭命上山開發抗青枯病嫁接苗,一步一腳印贏得農民的心

嘉義縣勇壯育苗場負責人黃仲毅,親眼見證王三太開發出抗青枯病的茄科嫁接苗。黃仲毅表示,早期番茄植株容易因為青枯病而陣亡,後來亞洲蔬菜中心推出番茄嫁接茄子的技術,提高了整體番茄植株的抗病率,但「有一好沒兩好」,活下來的番茄結出的果實卻變小了,王三太聽到農民的心聲後,便著手研發能兼顧抗病及產量的種苗。

黃仲毅對研發過程印象深刻,他回憶,王三太堅持要到發病最嚴重的山區進行試種,嘉義阿里山、南投縣仁愛鄉及信義鄉都找了農民合作,研究期間上山多次遇到豪雨,車子開在蜿蜒又顛簸的山路上,車窗外雷聲隆隆,他勸王三太下山、別為研究賭命,「王老師還是堅持上山,沒有一次回頭」。黃仲毅也因此對研究成果有信心,毫不猶豫拿出 200 萬元授權金,成為第一個技術轉移的種苗場。

王三太先在農試所進行番茄嫁接試驗,再到不同山區試種(攝影/林怡均)

業界讚譽王三太:全台最懂蔬菜的人

200 萬元並非小數目,但黃仲毅已技轉了兩次。他直言,王三太開發的菜苗深受農民歡迎,每年嫁接一百多萬株,不只番茄農喜歡,茄子農也愛,「農民是排隊來買苗」。因為嫁接後的罹病率低、產量高,農民的收入大大提升。黃仲毅認為,有的研究員終生埋首於實驗室,王三太願意捲起袖子、頂著太陽下田,將實務經驗昇華成專業,農民都非常信賴且服氣,「王老師絕對是全台灣最懂蔬菜的人」。

被產業譽為「全台最懂蔬菜的人」,王三太沒有一點架子,話裡話外都感謝前輩的教導,也不斷稱讚其他優秀的研究員。當記者問起:為何願意為了蔬菜研究如此拼命?王三太只是淡淡地說「這是我的責任」,所謂的責任便是解決產業問題、提高農民的收益,王三太的蔬菜研究生涯,過程有甘有苦,卻一生無悔。

王三太為蔬菜產業付出大半輩子時光,雖然辛苦,但一生無悔(攝影/林怡均)

延伸閱讀:

【白菜圖鑑】白菜家族立足地球五千年,大白竟是小白後代,連青江菜都是正宗小白菜

【番茄秘密】番茄為什麼又「番」又「茄」?是蔬菜還是水果?聖女、玉女小番茄如何誕生?

原生蔬菜:農試所推廣種植,APEC 叫好叫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