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村裡的人老了,真的老了

文/張書寧

夕陽下,影子拉長了一位老人佝僂的背影,緩緩往逐漸頹倒的三合院拖去。蒼顏將他那一頭白髮襯得格外透亮,農村裡的人老了,真的老了。

在人們遺忘傳統、遺棄文化的歲月裡,只有老人家們自己孤伶的背影,仍舊守著早期農村生活的樸實、智慧與鄉間地景,仍舊等著願意返鄉歸根的游子,繼續延續人與土地間的情感連結。

老一輩的人走過了政治紛擾、物資缺乏的時代,他們走過了所有的苦難,經歷過許多風雨,如今,是他們跟不上時代,還是我們走錯了方向?是農村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村?

 

一個又一個老農倒下的背影後,是一塊又一塊失守的良田,是一村又一村頹倒的房舍。當農地成為地皮炒作和工程承攬的俎上鱼肉,當人們的眼中,土地僅剩市場上利益交換的價值時,工廠住宅也將逐步取代農村。

浮濫開發的結果,往往是使用率極低、甚至荒廢的住商工業區。填掉良田成為工商用地很容易,但卻很難讓這塊被建築給覆蓋住的沃土,再次長出可以餵飽人民的稻米。

在工商業化迅速吞沒掉看似較無經濟價值的農村時,這個世界也將日趨平坦,世世代代多元累積下來的古老技術、富有遠見的智慧將無後輩傳承。傳統未必代表落後,每種文化可能都蘊含著人類未來面臨困境時得以再生的種子,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看不見的真相,也是我們下一個世代將會面臨到的任務。

 

是農村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村?

夕陽下,我走向前,用台語與那老人話家常,看著他滿是皺紋的臉,臉中的笑意溫暖如冬陽,溫暖我這趟旅程中,時而感到無助頹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