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昨(3)日凌晨公告最新對等關稅政策,將加徵台灣輸美產品 32% 關稅,使部分農產品大受衝擊。以台美農產貿易來看,台灣為貿易逆差國,2024年,逆差額為 933 億 8868 萬元(新台幣),美國更是台灣第二大農產品進口國,但依美國公告,台灣所有輸美農產品都要被加徵關稅。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4)日表示,將給予農業部 180 億元經費,針對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等輸美重點農漁產品,提出具體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日前美方點名台灣對美豬、牛、基改食品設立貿易障礙,台灣是否將開放美豬標示等,換得關稅調降?卓榮泰未正面回應,僅提及「若政策真有變動,會是考量國家發展」。(閱讀美方要求,點選這裡)

對全球加徵至少 10% 關稅,台灣加徵稅率多達 32%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全球 180 國加徵至少 10% 「對等關稅」,若該國對美國設置關稅壁壘,美國會以此基準增加關稅比例,數值為對方關稅壁壘的 1/2。因美國對台出口額約 1162 億美元,台灣對美出口額卻只有 739 億美元,「關稅壁壘」為 64%,因此將對台所有輸美產品加徵 32% 關稅。
歐盟目前加徵比例為 20%,多數亞洲國家加徵關稅達 20% 以上,例如:日本 24%、韓國 25%、印尼 32%、泰國:36%、越南 46%等,中國加上過去加徵比例,關稅預估會調漲至 54%。
加稅強烈不合理,卓榮泰:提出出口支持方案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今(4)日表示,已研擬「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以下簡稱「出口支持方案」),將挹注 880 億元經費,針對 9 大面向、20 項措施提出產業輔導方案。
其中農業部分,將給予農業部 180 億元經費,以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三大面向,研擬 6 項政策,尤其針對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等輸美重點農漁產品,與產業密切溝通後,提出具體政策方案。
卓榮泰強調,行政院要求各部會於 4 月 8 日成立服務諮詢專線,由專人回應產業、大眾對美國關稅資訊的疑問,以及後續政策執行細節。各部會也應在 4 月 14 日宣布具體申請辦法跟時程。

台美農產品貿易「是美國享有順差」
以農業部去(2024)年統計數據來看,台灣農產品輸美的出口值約 8.87 億美元,進口值則近 37.98 億美元,貿易逆差約 4.3 倍,逆差額為 933 億 8868 萬元(新台幣)。
另外,台灣向美國進口農產品總量約 4972 千公噸,台灣輸美農產品總重卻不到 284 公噸。從台灣對美國農產品進出口統計來看,台灣農產品出口重量破千公噸、出口金額破億的項目寥寥無幾,但美國農產品進口來台數量破萬公噸、金額破十億、百億者比比皆是。
2024 年,台灣對美國進口額 1218 億 5415 萬元(新台幣),其中生鮮冷藏及冷凍牛肉佔 18.3%,金額高達 223 億 4456 萬元(新台幣)。若以進口量來看,重要原物料玉米、小麥、黃豆名列前三,總計 370 萬公噸、397 億 4105 萬元(新台幣)。
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珍妮強調,美國雖點名台灣對數項農產品設置貿易障礙,但台灣進口美國農產品量、值遠大於出口值,美國才是「享有順差」的一方,且農業穩定性對國家糧食安全相當重要,行政院在談判時,會向美國強調台美農產貿易實況,以此修正相關政策。
農業部:部分競爭國關稅比台灣優惠,美國消費意願數量恐萎縮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說明,近年台灣重點輸美農產品包含蝴蝶蘭、吳郭魚、鬼頭刀、毛豆、茶葉、蜂蜜等,大部分輸美農漁產品主要競爭者為中國、越南,中越兩國被加徵關稅稅率高於台灣,影響非常有限。
但陳駿季舉例,輸美蝴蝶蘭的主要國家如荷蘭,僅被加徵 20% 關稅;輸美茶葉的國家中,印度僅被加徵 26% 關稅;輸美吳郭魚則是泰國、巴西享有較低關稅比例。上述國家農漁產品在美國市佔率多低於台灣,但未來與台競爭美國市場時,可能更具價格優勢,「不能掉以輕心。」
陳駿季分析,台灣農漁產品被加徵關稅,恐使美國消費者購買意願與數量下滑,或購買替代性產品,本該出口的農漁產品回流國內,排擠同質性產品,貿易商也可能以此壓低採購價,傷害農漁民收益。
六項因應對策,減輕農漁產品衝擊
農業部研擬 6 項因應對策,分別是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加速產業轉型、取得國外標章或認驗證、強化外銷冷鏈體系、擴大國內及海外行銷,並挹注不同額度經費,以冷鏈體系預算 80 億元最高,其次則是擴大海外行銷 50 億元。主要目的為分攤產業營運與外銷成本、增加產品出口後市場區隔性、擴大內外銷市場等。
針對主要受衝擊農漁產品,農業部加強執行細則,陳駿季說明,農業部將辦理大型花卉展覽、在戶外與公共空間行銷,增加國人用花需求;鬼頭刀則持續提升永續海鮮相關評比,保持 FIP 高級認證、甚至 MSC 認證,維持輸美優勢。

蘭花產銷發展協會:有衝擊,但台灣優勢暫時不會被取代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秘書長曾俊弼指出,農產品被加關稅,將墊高終端市場價格,影響採購意願,近期已積極跟農業部討論配套措施,設法分攤關稅成本。
但曾俊弼分析,大部分國家都被加徵關稅,若稅率無明顯差距,不至於立即影響市場。蘭花產業 10 餘年前就跟美國達成協議,台灣蝴蝶蘭能以較大苗株、攜帶介質輸美,落地後再栽培約半年就可銷售,但荷蘭等國,目前僅能以瓶中苗輸美,至少要再栽培 1.5 年才可銷售。台灣蝴蝶蘭尚有銷售週期優勢,「暫時不會被取代。」
毛豆競爭力強可穩住高端市場,鬼頭刀:有待觀察
宏偉冷凍公司經營毛豆銷日,近年也輸美。外銷部經理廖泰鈞說明,台灣毛豆外觀良好、味甜可口,在日美兩國都能被高端市場優先採購,只要維持品質優勢,仍能穩住美國高端市場。
鬼頭刀主要產地,新港區漁會供銷部主任李宏勇坦言,目前尚未進入汛期,美國增加關稅對鬼頭刀市場產生的衝擊「仍有待觀察」。他表示,過去鬼頭刀直接輸美,近年推廣國內市場並不容易,但內銷量逐漸提升,產業韌性增加,「比較不用怕外銷變數。」
台灣鯛:暫時不會被競爭國排擠
台灣鯛協會理事長、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則分析,台灣吳郭魚輸美最大競爭國為中國,其餘國家(巴西、越南、印度、泰國、印尼)的吳郭魚都是內銷為主,現在中國關稅增加比例高於台灣,台灣吳郭魚輸美目前較無排擠疑慮。
郭建賢強調,台灣吳郭魚輸美主要流入華人市場,客群有固定消費習慣,且外銷形式為全魚條凍,「其它國家品質追不上」,以去(2024)年為例,國內池邊價上漲,採購買氣不減,若台灣吳郭魚維持品質,讓人感受到「價格外價值」,便毋需擔心短期因政策受到衝擊。
我國是否將開放美豬等標示?行政院未正面回應
美國透過 NTE 點名台灣對美豬、美牛、基改食品設立貿易障礙,希望修正相關政策。行政院是否會應美國要求,以利談判?卓榮泰回應,台美經貿工作小組與美國談判時,會以「既定原則」、「國人健康優先」為考量。但他並未正面回應是否會堅守豬肉原產地標示等政策,更提及「若政策真有變動,會是考量國家發展」。
換言之,行政院也可能調整豬肉原產地標示、基改食物禁止進入學校午餐等規範,以符合美國期待。卓榮泰表示,行政院會繼續研擬談判內容,預計在下週一(7)日公告,同時也將「出口支持方案」預算案交付立法院,呼籲立法院此刻「團結一心」,盡快通過預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