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投無路,到鹽地開花,「冰花」讓瓊埔死寂荒原吐出甘露,居民重燃希望

聽過「冰花」這種美麗的植物嗎?它將鹽分吸納進身體,結出一顆顆如水晶般的鹽珠,葉片肥厚多肉,含水量高、口感清脆。冰花,讓雲林縣水林鄉瓊埔村的荒地,首次種出有經濟價值的作物,也讓本已心灰意冷的年輕人重燃希望。

冰花讓瓊埔村長年荒蕪的土地長出了希望。(攝影/楊語芸)

「喝露水長大」的植物,喚醒了死地

將荒地變成可耕地的推手,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退休副教授黃裕銘。三年前,黃裕銘偶然與時任雲林縣長蘇治芬相識。她提到瓊埔村那片 42 公頃的鹽埔地——堤防之內、荒蕪一片,盼他能以專業協助解困。

雲林縣水林鄉瓊埔村曾是台灣蘆筍的重要產地,但當地地勢低窪、海水倒灌成災,30 多年前,為了保護村莊,政府興建了一道堤防。自此,堤防內的土地被劃為行水區——名義上未被徵收,實則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不能興建地上物、不能打井取水,農民雖然仍可耕作,卻連基本的灌溉都成了奢求。

沒有灌溉,過往興盛的農村褪去光彩,瓊埔村如今僅剩 636 位村民,多數是年邁長者,即使年輕人願意彎腰種田,也無法靠這片土地撐起一個家。連申請種綠肥的休耕計畫也被拒,因為綠肥須達八成五存活率才能補貼。

瓊埔村裸露、乾裂的農地覆上一層層白色鹽霜。(攝影/楊語芸)

冰花為典型「鹽生植物」,喝露水也能長大

面對這個走投無路的村落,黃裕銘接到任務後就著手進行土壤與地下水調查,發現土壤鹽化嚴重,地下水位則深達 60 公分,代表必須仰賴高莖作物才能吸取水分,然而法令禁止行水區種植如玉米、高粱等高莖植物。

該怎麼辦?相信「再貧瘠的土地也值得被愛」,他在心中盤算有沒有不怕鹽、又不太需要水的作物?這時,一種「喝露水也能長大」的植物閃過他的腦海——冰花。

冰花,學名 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番杏科午花屬,原生於非洲南部沿海,因耐鹽又具觀賞價值,被引入多個國家地區。台灣最早由澎湖試種,近年也傳入本島,雖然消費市場尚未普及,但零售價格不低,潛力可觀。

康乃爾大學的研究則指出,冰花在中等濃度鹽水條件下,生長狀況比完全無鹽的情況還更旺盛。也就是說,冰花這種典型的鹽生植物(halophyte)不只是「能活在鹽裡」,它甚至需要一點鹽才會長得好,適合在鹽化土壤、水資源匱乏或受污染地區栽培,對於土地復育與氣候變遷下的糧食系統有重要潛力。

冰花將鹽分吸納進身體,結出一顆顆如水晶般的鹽珠。(攝影/楊語芸)

種冰花可以減輕鹽害

黃裕銘表示,冰花將土壤中的鹽分吸收至植株體內後,由於高鹽濃度會使植物體的水勢能降低,反而能更有效鎖水;它靠露水就能存活,幾乎不需灌溉。長期種植冰花,有機會改變鹽地性質,即使日後仍有海水倒灌,也能減輕鹽害。

帶著研究助理定期檢驗土壤,黃裕銘打算將分析數據整理成論文,證明冰光改善土壤的成效。他更設計出混種模式:在田畦之間穿插種植青花菜、芥蘭等作物,在冰花的「鹽吸術」協助下,這些蔬菜便能如同在一般農地般正常生長。

種植冰花後在不同的土層採樣,測量土壤鹽分變化。(攝影/楊語芸)

記者親證:死寂荒原吐出甘露的冰花

記者採訪瓊埔村時,當地已連日無雨。車輛經過,風沙漫天飛舞,裸露的農地乾裂如龜背,甚至覆上一層層白色鹽霜,眼前所見,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但在黃裕銘的引領下,我們走進冰花田區。正值開花時節,一株株翠綠肥厚的冰花綴著星星點點的小白花,在一片荒煙與瘠地中,顯得格外生機勃勃。

更令人震撼的,是當記者隨手摘下冰花,一口咬下竟爆出汁液。那味道既熟悉又陌生,彷彿是撒了鹽的蓮霧,清脆的口感與鹹香的汁液在口中交織,而這樣的滋味,與先前看到的龜裂鹽地形成強烈對比,也讓人更深刻感受到冰花在此地扎根的難能可貴。

冰花不是奇蹟,是咬牙種出來的

冰花雖美,卻不是一撒下種子就能坐等收成的作物。

瓊埔村長柯艷華號召村裡僅存的「青農」一同試種。雖然冰花能靠露水生長,但剛定植的前 20 天是關鍵期,必須天天灌溉。然而鹽埔地無水可取,柯艷華只好騎摩托車載著水桶往返,靠著寶特瓶一瓶一瓶接水,手動澆灌。她笑說這種農法既原始又辛苦,「根本是用命在種」。

撐過最難熬的階段,田地開始有了回報。年約 40 歲的王瑞田,為照顧年邁父母返鄉務農,卻只能在鹽地裡種出「鹹味地瓜」。與黃裕銘合作後,他騰出一分地試種冰花。他說冰花幾乎無病蟲害、不需農藥,連肥料也只靠翻入田裡的綠肥田菁,雖然沒有有機認證,卻是真正的自然農法。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青農則說,是冰花讓他願意返鄉。冰花可連續採收,甚至愈採長得愈茂盛,有如田裡長出一堆撿不完的綠色黃金,讓他在這片荒地上,看見了重返土地的理由。

在黃裕銘(左一)的指導下,瓊埔村長(中)與農民王瑞田栽植冰花,希望為家鄉開創新路。(攝影/楊語芸)

國際研究證明,冰花效果多,商機可期

黃裕銘也指出,他一方面推廣冰花當成鮮食作物,一方面也研究冰花的特殊功效,希望能用在生技業、美容美妝產業,農民才能有更多收益。

根據埃及醫學及生物科學家的研究,冰花富含多種植化素的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抑制雜草等潛力。另外,利比亞的研究也指出,冰花富含多種植物化學成分,可能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降低身體的氧化壓力,在抗菌上也極具有潛力。

台灣的研究則提到,冰花中含有的松醇(Pinitol)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調節,並提升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具有潛在的抗糖尿病作用。而德國知名美妝保養品牌德國世家(Dr. Hauschka)也已推出冰花護手霜及臉部保濕霜,顯示冰花在美妝業界確實有商機。

劉中庸是黃裕銘在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的博士生,他與農科院合作,研發萃取冰花特殊元素的方法,將生產美妝與保健食品,期待打開冰花市場,讓台灣所有鹽鹼地都佈滿冰花,讓農地找回生命力。

劉中庸(左)與黃裕銘(右)努力幫冰花找出更多用途。(攝影/楊語芸)

米其林主廚示範:冰花搭配蓮霧、鮮蝦

米其林主廚張皓福表示,種植在鹽地的冰花口感較佳,鹹味也比較明顯,不僅造型吸睛,營養價值也高,更有種鹽地裏開出美麗花朵的反差;不論是理性或是感性層面都非常適合入菜。

張皓福表示,他特別以鹽地裡的蓮霧、小番茄和生態養殖蝦搭配冰花,呈現紅黃綠的鮮艷色澤,調味上也完全倚靠冰花的鹹味,可以說是最自然的味道。由於冰花對客人相對陌生,除了好奇之外,入口後更多的是對於口感、風味及多汁的驚喜!

冰花入菜,口感新奇、美味。(攝影/張皓福)

冰花上市,需要消費者來「交觀」

柯艷華表示,瓊埔村 42 公頃的「行水區」農地地籍上歸屬嘉義縣六腳鄉,但農民的戶籍則在雲林縣水林鄉,因此該區農地發生什麼問題,就像「三不管」的孤兒。村民失望了 30 年,如今有了冰花,雖然提水灌溉很辛苦,不過「農民很有韌性,什麼困難都會努力克服」。

只是農民雖然不怕彎腰流汗,卻對行銷不在行。經過兩年的實驗,今年冰花大豐收,但他們除了送人試吃,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販售。當地農會也說消費者不認識冰花,無法送至拍賣市場。

黃裕銘試算,一分地約可收成一公噸冰花,依目前零售行情估算,即便扣除成本與管銷,仍有機會帶來數十萬元的收益,是當地少見的高單價作物。他會協助農民成立產銷班、申請產銷履歷,他也建議大家直接跟村長聯絡、購買,農民看到通路,就會更有栽種的信心。

非業配資訊:瓊埔村長柯艷華聯繫電話:0912-979802。

「上下游聲明」《上下游新聞》不作業配、不收廣告,刊登訂購資訊亦未收取任何費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