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好山好水的埔里,水質清澈優美,以出產礦泉水跟筊白筍聞名。然而在埔里水源最上游之處,卻準備開發一座高達 26 公頃的廢棄物掩埋場,將收納中部的爐渣飛灰、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計畫收納量高達245萬立方公尺,如果用大家熟悉的地標比擬,相當於兩棟台北站前新光三越的體積,十分驚人。
提供開發案的地主為台灣農林公司,在經營者易主後大幅進行土地開發,日前於屏東老埤農場開發光電一案,亦引發爭議,如今再度於埔里優良水源地開發掩埋場,讓埔里居民群情激奮,誓言抗爭到底。(閱讀農林老埤農場光電,點選這裡)

民代里長大會師,宣誓埔里拒絕污水、垃圾山
為了擋下掩埋場開發案,埔里民眾與民代於5月18日大會師,宣布成立自救會,因開發位置位於魚池鄉共和村及仁愛鄉中正村交界地帶,也吸引埔里以外的居民參與。
開發案址的苦主埔里鎮麒麟里里長黃戊寅表示,麒麟里就在水源頭地下水源豐沛,日久之後掩埋場恐有滲水污染危機,也將影響下游地區。埔里鎮長廖志城表示,水資源是埔里發展的核心基礎,掩埋場將衝擊農作物、筊白筍跟礦泉水,乃至整個埔里鎮都受衝擊。
發起本次會議的議員蘇昱誠也痛批,農林公司將開發規模限制在30公頃以下規避中央審查,計畫收納量高達245萬立方公尺,屆時埔里好山好水恐怕變成污水、垃圾大山。
.jpg)
返鄉青年:農林公司忘本「水源地開發掩埋場很可惡」
台灣農林公司本以務農為業,在埔里魚池等地擁有大片茶園,但在2019年由三陽公司董事長吳清源入主後,就鎖定大筆農地開發,稍早已有屏東老埤農場700 公頃開發光電案,如今又將在釋出山坡地農牧用地開發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讓當地居民十分不諒解。
返鄉青年鄭坤全說,自己是農林子弟,老家在紅仙水,緊鄰開發掩埋場預定地,從阿公那一代就在農林種茶工作。雖然多數承租農民為種植權利跟公司愛恨糾葛不斷,但一直認為農林公司是照顧農民的企業,沒想到如今農林公司不僅「忘本」拋棄農業,還在傷害留在土地上的農民。
鄭坤全說父叔輩對土地非常有使命感與認同感,每天上山工作,聽到農林公司竟然想在水源地開發掩埋場,感到不可思議,質疑「想在水源區開發掩埋場,不是太笨就是太壞」。
.jpg)
青農夫妻事業漸入佳境,卻面對掩埋場危機
筊白筍是埔里農業最具代表性的作物,供應全國八成以上產量,憑恃的就是埔里緩坡形成排水良好的山谷地形與優質水資源,這兩者恰好是筊白筍最重要的兩大條件。由於筊白筍屬於高經濟農作物,年輕夫婦胼手胝足留在山上務農,可以此養家無後顧之憂。
77年次的黃浚鵬種植四公頃筊白筍,每年產值高達五百萬,他最得意的,不僅是產值,而是他對自家筊白筍的品質。「我的筊白筍喝的水來自水源頭的上游」,但與他一山之隔、更上游的土地屬農林公司所有,他表示,農林公司不顧周邊還有上百戶筊白筍農靠水源生活,這種踐踏環境又不顧道義的行為,他絕對反對到底。
.jpg)
肉桂園主:希望山谷繼續永續、友善環境
張威盛在反掩埋場自救會成立大會角落裡冷靜觀察,適時的向每人遞上名片並留下聯繫資料,他是埔里麒麟里的肉桂農場主人,也是這場自救行動裡面的積極成員。他認為所有在意這件事的人必須盡快組織起來,不能只倚賴呼口號及象徵性的活動。
他帶著記者前往他的農場,這裡是南港溪上游鹽土坑溪的發源之一,農場裡面有自然形成的湧泉池。走在廣闊的農場裡,張威盛得意地指著地上的野生動物排遺說,「我們的農場是有山羌跟山豬認證的」。
他說,當鄰近山坡地開發掩埋場後,大車進出與大型工程機具進駐,勢必會毀掉這些珍貴湧泉與生態環境,他不忍家族兩代人苦心經營的成果毀於一旦,更希望這座山谷跟農場能保有寧靜,讓生態永續。
.jpg)
社造工作者:埔里的生態城鎮願景恐轉潰敗
在埔里從事社造工作18年的吳宗澤表示,埔里鎮因為早年交通偏遠及地形條件,沒有經過大規模工業化,保留下好山好水,也一直以水資源保護作為基礎,發展藝術聚落及健康造鎮,吸引外來人口移居。
吳宗澤認為,南投縣政府並未基於地方的願景考量,反而認定廠商有其開發權利,顯見埔里的發展願景正在不斷模糊化。
吳宗澤也批評,開發集團把農林公司支解後,取得大量土地,用最極端的方式變現開發,非常惡劣。他強調,把原本作為茶園的山坡農地開發為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非常不合理,而且會毀掉埔里多年來累積的「生態城鎮」精神。
.jpg)
南投縣府:申請開發屬於合法權利,縣府依法行政須受理
南投縣政府環保局局長李易書表示,由於案址並非禁限建區域也非水質水源保留區,因此依規定可申請開發縣府也必須依法受理。目前允捷公司已提出土地變更及環境影響評估申請,接下來會在環評審查過程針對開發面積、範圍與民眾訴求進行評估。
.jpg)
農業部:農法人使用農地有限制,兩公頃以上農地變更須取得中央同意
雖然縣府認為該開發案依法必需受理,然而,農林公司作為私法人,依據農發條例34條規定,其農地使用受到農業經營利用計劃限制,也就是只能依照經營計畫作農業用途使用。農林公司欲變更屏東老埤農場700公頃農地,做開發光電用途,農業部也是援引上法表示反對變更。
但為何同屬農林公司土地,該案土地卻未受到農地農用限制?對此南投縣府環保局僅表示:「會再查證該筆土地變更資格。」而農業處處長蘇瑞祥則回覆:「尚未收到環保局會審通知,待收到通知,會再確認該筆土地身分。」
對南投縣政府含糊其辭、曖昧不清的說法,記者向中央農業部求證,則得到不同答案。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副司長黃新達表示,農林公司土地皆屬於私法人承受農地,變更經營計畫須申請,且2020年農地變更程序修法後,即使30公頃以下農地開發由地方政府審查,但兩公頃以上農地變更皆須送農業部取得許可。換言之,此案並非地方政府可自行決定。
農林公司淪為土開集團? 地方質疑:開發單位跟地主都是農林
反對者更質疑,台灣農林公司不只是出租土地提供開發的地主,更極可能與開發直接相關。民眾向《上下游》出示資料,顯示開發掩埋場的單位─允捷事業有限公司,其首任董事長許銘栗本身就是台灣農林高層幹部。反對者推論,從頭到尾開發掩埋場一案,就是農林公司自導自演,掩埋場的實際開發者就是台灣農林。
記者向台灣農林公司求證,允捷事業有限公司是否為台灣農林或三陽集團的關係企業、子公司,相關人員表示事業體龐大,僅能將提問轉達,無法立即回覆相關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