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那些年,關於福壽螺的小事

前幾天心血來潮,興起把最近因為整理論文資料的另類收穫po出來的念頭,希望能順便刺激一下最近低迷的論文進度。因為農曆年快到了,所以第一波面世的文章我選了一個名字喜氣,卻叫近數十年來臺灣農民聞之色變的小傢伙—元寶螺、福壽螺。其實牠們在臺灣從廣受期待到人人喊打的時期變化並不長,約莫就是兩三年之間的事而已。

1─1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當時社會氣氛對於養殖此外來物種的期待,特別是能夠供作出口物資、賺取外匯的想像。

1─2

到了這個階段,人們可能發現這玩意兒並不好吃,可是養都養了能怎麼辦呢?只好再創造另一種飼養的價值。我比較好奇的地方是,通常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要成熟到某種成度,這類型的炫耀性消費才有機會普及,到底當時想出這個策略的人是哪來的信心,會認為人們有這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福壽螺?

1─3

1─4

果不其然,把福壽螺拿來當作觀賞寵物的策略很快的就失敗了。更要命的是,因為養殖沒搞頭的關係,連販售廣告都來不及拆的情況下,肆虐的福壽螺已經開始對臺灣農業產生負面的影響。

1─5

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危機處理措施了。雖然從3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顯然當時的危機處理是相當失敗的;但從這則報導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當時農政人員的努力了……而且,還不只這樣喔,更厲害的一招出現了:

1─6

「吃、殺,雙管齊下」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面對生長期短、繁殖速度又快的福壽螺,除了想盡辦法撲殺之外,更理想的方式就是鼓吹大家用「吃」來解決問題了。看看這精美的彩色印刷,比起前面幾張黑白畫面是不是顯得高檔許多呢?這在當時普遍都還是黑白印刷的時代,可是只有重要政策、資訊才可能會有的高級待遇。只不過,再怎麼愛吃的饕客看到這桌「金寶螺梅花餐」,不倒胃的大概幾希。

我想,或許是當時的人比較強壯或不注重養生,否則只要稍稍宣稱這傢伙的保健效果,在成效上應該會比梅花餐好上許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