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坪、達魯岸、阿美長老的水田夢

石梯坪、達魯岸、阿美長老的水田夢

港口部落石梯坪,花蓮東海岸旁的阿美族聚落,位於台11線的63.5至65.5公里的路段,除了有著碧海藍天與一望無際的遼闊,還有海岸山脈腳下綿延不絕的綠水梯田。

達魯岸 Taluan ,阿美族語「田中的工寮」之意,是農家務農時儲藏農具、農作物與休憩的地方。但除了務農工作,達魯岸還有個浪漫的象徵。


↑背倚海岸山脈與面向太平洋,港口部落水梯田有著獨特的阿美族特色。

由於以前部落多為大家庭的生活,家庭成員同睡在一個大通舖,因此年輕夫妻白天一起下田工作,常常就會利用休息的時候,與一旁水梯田裡的萬物生態,迎著太平洋吹拂而來的溫柔海風,在達魯岸中彼此傳達愛意。


↑傳統型式的達魯岸除了有農業用途,也是孕育新生命的場所。

歷史上,阿美族可說是甚早開始接觸水田耕種的原住民族,時間可追溯至清朝時代。沿著台11線而行,隨處可見倚著海岸山脈的丘陵地被開闢為連畦的水梯田面向太平洋。翠綠的青山、金黃色的稻浪與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是台11線的景觀特色。


↑碧海、藍天、石梯坪,這是一個活躍的地理教室。

「我就是父母親在達魯岸傳達愛意的結晶,」住在港口部落的升火工作室執行長舒米Sumi (漢名林鳳美)說,達魯岸不僅是儲藏糧食的地方,更是孕育後代的場所,這樣一個具有維繫部落生命的場域,蘊含著無限的能量。



↑隨著時代演進,達魯岸成為東海岸具有休憩與藝文表演功能的場域。

然而二、三十年前開始,隨著工業發展帶動農村年輕人口外流,農業萎縮,再加上多年前開始施行的稻米休耕補助政策,水田面積越來越少。

「直到民國90年左右,附近一、兩塊水梯田耕種完過後,石梯坪再也沒有出現水稻的景象,」舒米指著升火工作室附近的農地說。

水田的消失,不但改變了昆蟲與小動物棲息的家,也間接使阿美族部落互助合作的傳統精神面臨傳承危機,因應水梯田種植所衍生的各式慶典文化,也面臨流失。


↑農業式微,石梯坪附近的水梯田隨處可見休耕,或是拔地而起的民宿,與土地求售的廣告。

找回水田衍生的部落互助精神

舒米最懷念就讀國中小時,陪著大人們去巡察水圳與水源地的時光。她說,在部落的傳統規範中,每逢插秧季來臨前,家家戶戶都要出一、兩人,共同沿著水圳一路巡視到水源地,檢視與修補漏水的地方。

由於巡護工作必須由至少國小四年級以上的人擔任,因此若家中大人忙於準備農事,就會指派孩子參與巡察水路。部落四、五十名孩子聚在一起巡水路,是最熱鬧與歡愉的時刻之一。

「孩子們最喜歡巡水路了,沿途我們可以抓到好多青蛙、田螺、泥鰍、鱸鰻等,搭配路邊採的野菜一起煮湯來吃,真是美味的享受。晚上又到處可以看到螢火蟲飛舞,抬頭數著滿天的星星,生活好愜意,」舒米回憶說,從這樣自然的水田環境下所種出的稻米,煮起來特別的清香。


↑ Sumi 站在荒廢的水圳路上,回憶兒時與大人們巡護水圳的趣味。

除了插秧前的巡水路活動,為了維持水圳終日暢通,部落家戶在互助合作的精神下,有水田的家戶會委託沒有水田的族人定期巡視維護水圳與水源地。待稻米收成後,每戶再將收穫的一定比例交給巡護員,做為報酬。

可惜後來化學農藥與肥料發達後,農人為了省事,除草劑一灑,螢火蟲不見了,野草也枯死而消失水田中。休耕補助政策推行後,農業式微,水田乏人耕種,某任豐濱鄉長更認為既然大家都不耕種,索性就拒繳水費給農田水利會進行維修。

水圳荒廢了,水田消失了,部落傳統的互助合作精神也慢慢流逝,年輕人在部落沒有工作,只好外出到都市打工。

有感於水田消失對部落帶來生態、文化與產業的危機與斷層,舒米去年因緣際會認識了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將恢復港口部落石梯坪水梯田的生產構想告訴他。這正好與林華慶推動水梯田保育的概念不謀而合。

在舒米的號召與農委會林務局的經費支持下,留在部落的長輩們決定將毀壞的水圳重新復原,恢復港口部落石梯坪荒廢二十多年的水田生產。


↑部落長老帶領大家清理荒廢的水圳,期待恢復荒廢20多年的水田生產。(圖:Sumi 提供)

這項行動除了針對臨近海洋的水梯田進行生態調查,另一方面也期待透過修復水圳通水,在水梯田以有機栽種的方式種植水稻外,結合阿美族港口部落的傳統智慧,也種植大葉田香、輪傘草等水生植物,做為石梯坪產業特色。

舒米解釋,大葉田香味道類似薄荷,老人家釀酒時會當成香料加入酒麴一同發酵。輪傘草曬乾後則可用來編織做為草蓆,而幾乎港口部落的婦女都擅長用輪傘草編織。


↑大葉田香是港口部落慣用的香料植物。(圖:Sumi 提供)


↑輪傘草採收曬乾後,是老人家進行編織的重要植物。(圖:Sumi 提供)

2010年2月,港口部落石梯坪地區的老老少少手持著鐮刀與除草機,讓湮沒在荒煙漫草間的水圳重現天日。年輕人聽著部落長者描述三、四十年前種水稻與巡田水的日子,雖然無法親身經歷箇中甘苦,卻仍聽得津津有味。71歲的長者林清進(阿美族語Faki)見到此情此景,內心不免悸動了起來。


↑ 阿美長者林清進Faki (右)希望水圳通水後,能夠恢復水梯田的生產,將技藝與文化傳承給回流部落的年輕人。

「現在經濟不景氣,都市工作不好找,年輕人變得意志消沉。我期待水圳通水後,能夠讓重新恢復耕種,讓年輕人能夠回流部落,養活自己,也找回自信,傳承阿美族互助合作的文化傳統,」林清進在腦海裡勾勒出他的水田大夢。

近期活動

★水梯田生態環境藝術溼地音樂季★

時間:2011年9月23日-24日
地點: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 升火工作室旁田地(近台11線65公里處)

海稻米收成以後,我們邀請許多藝術家朋友一同前來創作。創作融入大地,而在9月23日成果展正式開幕!9月23日、24日兩天晚上,在藝術創作的懷抱裡,我們要一起唱歌、表演。

★石梯坪水梯田生態之旅

時間:2011年9月25日
地點: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 升火工作室

報名請洽:陳雨煙
電話:03-8781879
手機:0911-440-017
信箱:angel097894@yahoo.com.tw

★聽山聽海-好玩藝生態體驗行程

行程特色:
位於東海岸台11線64-67K的港口部落族人,以大自然為客廳概念,招待來至各方的朋友們,以「不急不緩」與「分享自生活」的原則,體驗-聽山聽海-會呼吸的生態之旅。

除了石一帶特殊的水梯田環境,我們將介紹百年pananoman(傳統灌水路)的故事及分享水梯田未來美麗的藍圖,還有秀姑巒溪出口,傍晚時分的美麗及親自來玩竹筏,可能是你一生難得的驗,所以-來此藝遊-要有放空的準備喔﹗

活動連絡人:舒米如妮
電話:03-8781879
行動:0910-864276

所有活動詳情,請上網「米粑流」

推薦閱讀

米粑流-港口部落|石梯坪水梯田|溼地生態復育計畫

港口部落 豐饒之地 充滿傳奇
關於「巴克力藍」
升火工作室


↑用勇士的精神,向土地致敬。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2.0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新細明體;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石梯坪是阿美族世居的傳統領域,與土地、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