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農法:蘋果爺爺來台特輯 導覽

撰文/ 蔣慧仙

人稱「木村阿公」、「蘋果爺爺」的日本蘋果農夫木村秋則先生,本週造訪台灣,由9/26 到9/28,在北南東三地演講並與農友進行田間交流。

木村阿公被看作是一個創造奇蹟的人,在日本仍盛行慣行農業的 30 年前,他毅然投入自然農法,以無農藥、無肥料的方式照料果樹,從第一次看到7朵蘋果花、採收到2顆蘋果之間花了整整10年,他如何堅持到最後而有所成果,啓發許多農友轉作無毒、自然的栽培。

今年,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登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 A.K. method;證明此一農法,已具有跨地域的適用性,並為人類的農事、生態與環境,帶來了積極、重大的改變。

木村秋則先生在演講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話,他提醒大家思考:「環境、飲食與農事間的三者關係是什麼?」從土壤、微生物、與蟲共生、生物多樣性,他鼓勵並期許大家:「21世紀是用農業來修補地球的時代、21世紀是農業復興、再興的時代。」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思考:這個具有未來性的、強調「順應自然,適地適種,讓作物發揮自己能力」的友善農法,為我們耕作、生態與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相關文章
特輯6:蘋果爺爺在宜蘭:86個田間QA大放送
木村先生本人無私的分享態度與爽朗的笑容果然如NHK 影片的樣子,很容易感染別人,他對田間作物的觀察入微,讓作者林義隆這身為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農夫自嘆弗如,反省自己要更仔細地觀察作物與園間環境。 雖然9月27日一天時間匆促,木村先生無法盡言其經驗,但短暫的分享也讓作者感到不虛此行。 以下是作者將這天在淡水、宜蘭兩場的分享作文字記錄,給大家參考。

特輯5:蘋果爺爺在淡水:幸福農莊,農技大交流
「蘋果爺爺」木村先生,特地來到淡水大屯山的幸福農莊,與本地農友進行現場的田間交流,惠雯寫下現場紀錄與大家分享。木村先生不厭其煩一一示範、解釋,從土壤的溫度測量,到以粗耕方式製造好氧菌,觀察植物葉脈紋路與根部的對應關係,到植物的自我療癒能力,果樹的修剪技巧…短短三個小時,本地農友吸收到他專研自然農法30多年的精華。而他分享的不只是技術,也是對土壤、環境、農事的生命態度。


特輯4:蘋果爺爺在台灣:嘉義中埔,現場直擊

「蘋果爺爺」木村秋則先生在台灣的第一場演講,來到台灣的農業生產大縣:嘉義中埔鄉,這裡以水果生產為主,作者現場紀錄了秋則先生這場意義重大的分享。今年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登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 A.K.method;他提醒大家思考:「環境、飲食與農事間的三者關係是什麼?」從土壤、微生物、與蟲共生、生物多樣性,木村先生分享他三十多年從做中學的寶貴經驗,提醒並鼓勵大家:「21世紀是用農業來修補地球的時代、21世紀是農業復興、再興的時代。」

特輯3:從「奇蹟的蘋果」開始的學習
幸福農莊的惠雯,寫下了她與「蘋果爺爺」木村秋則先生的親身接觸。她說,這位創造出奇蹟的蘋果爺爺,不只是強調技術,他認為「技術,是先有心,然後才會伴隨而來」,他更提醒我們表面看不見的事物的重要性。比如說,大家都關心地面以上的枝葉、果實長得好不好,而忽略地面以下,有兩倍(甚至以上)的根。而自然農法最重要的「根本」不只是指植物的根,還包括土壤的狀態、土壤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宇宙,裡面的生命及非生命的唇齒相依。自然農法與蘋果爺爺教給我們的事,值得每一個人細細體會。

特輯2:幸福農莊:自然農法,我們的耕作與生活
人稱「蘋果爺爺」的木村秋則先生,是自然農法的重要推手,本週造訪台灣。幸福農莊的惠雯與先生黎旭瀛,在台灣推動自然農法已十餘年,他們也深受木村先生的影響。本文採訪這兩個築夢的人如何經營幸福農莊,他們堅持採用自然農法,完全不施化學農藥、肥料,學習節氣與自然運行的規律,跟著植物一同成長呼吸,種植出純淨、健康的蔬菜。幸福農莊也是一個教育農莊,與農友和會員分享自然農法的技術與農作,讓消費者理解,選擇支持自然栽培的作物,就是改變的契機。

特輯1:蘋果爺爺的奇蹟,和自然農法教我們的事
人稱「木村阿公」、「蘋果爺爺」的日本蘋果農夫木村秋則先生,被看作是一個創造奇蹟的人,在日本仍盛行慣行農業的30 年前,他毅然投入自然農法,以無農藥、無肥料的方式照料果樹,啓發許多農友轉作無毒、自然的栽培。台灣也有一群採用秀明自農法然栽培的農友,作者林義隆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說:我們始終相信無肥料無農藥栽培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農夫在這個最高指導原則下,要勤走動勤觀察,去瞭解農作物需要什麼幫助,讓它們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大自然裡生長,且這樣的生長環境不僅是農作物而已,還有野花、野草、各種昆蟲、蝸牛、馬陸、蜘蛛、蜥蝪、蛇、鳥等的天堂。我們人類除了養活自己外,也要替其它眾生保留的一片空間。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