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極端表現所造成的各地糧災,因應在地生態並具高營養價值的原生蔬菜脫穎而出。
農委會農試所於今年APEC大會提出「原生蔬菜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議案,歷經APEC計畫嚴謹審核後,獲得經費補助;上周(21-24日)於台中舉辦「2011 APEC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原生蔬菜合作發展研討會」,讓來自14個APEC會員體的資深官員及學者專家豎指肯定,並認為應該積極推廣。昨(29)日農試所再進一步,透過田間觀摩,要將原生蔬菜的價值引薦給國人。
農試所舉辦原生蔬菜觀摩,要將原生蔬菜的好處引薦給國人。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與西螺鎮農會委託農友於田間種植原生蔬菜,並以功能區分為耐溼、耐鹽、耐熱、高營養、耐乾旱、耐陰與耐寒等7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再列出3項核心作物。昨日觀摩會現場即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代表介紹原生蔬菜特性與營養,稍晚也於西螺鎮農會設宴試吃馬齒莧、青葙、赤道櫻草與角菜等原生蔬菜所烹調出來的美味。
此次合作的農民廖俊凱在自己的菜園種植24種原生蔬菜。這幾個月種植原生蔬菜,感受到原生蔬菜之優點,不但不需要過多照顧,而且營養價值高。他指著農試所所提供的資料,「光看營養成分表就知道了!」他特別推崇馬齒莧,並說在歐美吃完松露都要來一碟馬齒莧。
未來因乾旱、荒漠化及海水入侵所造成的土地鹽化,將使得大多數蔬菜無法生長,卻不影響馬齒莧、青葙及非洲芥藍的生長。俗稱「豬母乳」的馬齒莧,口感清脆、略帶黏性,試吃會上,頗得與會者好評。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蔬菜系主任王三太說,馬齒莧強韌的生長力,適合食用其嫩莖及嫩葉,曾是苦守寒窯的王寶釧賴以維生的糧食,不但生命力旺盛,更富含多元不飽和亞麻酸,與甘藍相較,鐵、鎂及維生素A都勝出。
除了試吃現場所展示的料理,廖俊凱之母則說辣木是完美的植物。原產於印度的辣木,具備高營養價值,並且幾乎整株都可以利用。莧菜、蕹菜是少數幾樣連嬰兒都能吃的蔬菜;即使淹水,仍有筊白筍可以存活下來,餵養人類。
早期台灣有些原生蔬菜雖然耐候性(抗蟲、抗旱、抗高溫等)強,卻因口感稍微不佳,而逐漸被市場淘汰,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這些品種才有機會絕地反攻。廖俊凱期待能繼續種植這些原生蔬菜,但銷售管道卻讓他遲疑。
事實上這次觀摩會邀請許多販商參與,就是希望引起共鳴。王三太表示,無論是因應氣候變遷或站在全民健康的角度,原生蔬菜都值得推廣。台灣民眾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民眾追求好吃,因此農試所未來也將在烹調方式使力,讓民眾吃到健康營養又好吃的原生蔬菜。
連嬰兒都能吃、飽含養分的莧菜。
天然的最好 嚴苛氣候下原生蔬菜立大功
王三太表示,原生蔬菜是指在特定地區自然形成或由他地區引入經過馴化的食用植物,有些已經栽培成蔬菜作物,也有些仍處於半野生狀態的植物,例如山蘇、山苦瓜、黃秋葵、地瓜葉及香椿等,在菜市場上都可見。
蔬菜系助理研究員邱金春表示,原生蔬菜的特性還包含非人為篩選物種、可粗放栽培、未經過度改良,通常具有耐候性,並具高營養價值。因此,此次介紹的原生蔬菜也有來自印度和日本進口的物種。
在氣候變遷加劇,衝擊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環境適應性較強的原生蔬菜更顯其重要性與特殊性。王三太強調說,原生蔬菜能於各種氣候條件下生存。他舉空心菜及莧菜為例,在40℃高溫仍能生存。但大眾喜愛的高麗菜,反而不耐酷熱。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指出,原生蔬菜不但能因應未來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生態改變,具高營養特性更可改善現代人營養不均衡與貧窮國家營養不足問題,以及降低許多退化性疾病發生的機會,有利提升國民健康。
王三太以日本野菜茶葉研究所所長望月龍之研究指出,沖繩平均壽命高於日本本島,與當地食用多樣化當地生產原生蔬菜有關。
台灣沒有營養不足的問題,但在貧窮國家,面臨一般蔬菜不易栽培與價錢昂貴情況,造成營養不足現象,亞蔬中心特別指出貧窮地區容易缺乏維他命E與鐵,氣候變遷將造成營養不足更嚴重。因此在極端氣候表現下尋思以蔬菜補充養分,已是生存問題。(同步刊登於環境資訊中心)
馬齒莧 俗稱豬母乳,能生長於高鹽化土地,又富含維生素A、鐵與亞麻酸。
赤道櫻草 之嫩梢營養豐富,在熱帶高溫地區容易種植,具有使栽培體系及蔬菜消費模式多樣化的潛力。在蔬菜短缺的夏季及颱風季節,赤道櫻草將是不錯選擇。
最後一張照片不是馬齒莧,小編更正一下吧!
謝謝誌汶,它是赤道櫻草,已經更正:)
我也去西螺參加這個原生蔬菜,謝謝靜蕙的分享,合樸公田會開始種植原生蔬菜!
孟凱,真是太棒了!你們打算重些什麼呢?請隨時來分享合樸公田種植原生蔬菜的近況喔。找時間去拜訪您:)
要怎麼樣可以拿到種子啊?我好需要
原生蔬菜,有意思,這讓我想起四年前我工作的德魯灣橋被淹沒,沒有辦法回埔里,和幾個原住民及農民朋友在春陽溫泉的租地等待時,吃飯時間就隨手到農地旁採一些野菜,有些是原住民朋友告訴我可以吃的,以前都不知道,難怪原住民上山打獵從來不用帶東西。,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孟凱,請告訴我何時可以去看看你們種植的狀況喔!
台灣原生種的植物生命力很強,我也準備種植~
我自己也很愛採野菜作料理!!
目前台灣原住民飲食中尚保留許多野外採集習慣,在花蓮市場的路邊或是原民風味料理,隨處可見當季採集的野菜並入菜喔~
劉克襄出了一本台灣的野菜踏查與協助補充及素描的書,可作為料理野菜的參考。
一些台灣野菜與料理資料,應該還蠻多的~
劉克襄 失落的蔬果
台灣植物同好會 台灣野生食用植物圖錄
簡錦玲 野菜美食
謝謝思婷的分享。有農友在問種子的來源,我們也想請大家來多多分享種植和烹飪野菜的經驗喔。
請問那裡有賣赤道櫻草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