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二十多年的「淡江大橋」於今日(6月19日)拍板定案,一堵遮擋淡水河口的龐然大物即將成形!
於1990年代提出興建計畫的「淡江大橋」,在1999年通過環評後,因為「無急迫性」及「經費問題」而停擺,卻在2010年因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而被重新啟動。接著在環保署陸續召開三次「環差會議」,於今年(2013)4月24日在新北市長及地方民意代表的強大壓力下,宣布「有條件」通過,而今天竟迅速在環評大會強行過關。藝文界與學術界曾於5月25日當天,藉淡水河邊舉辦「獻給母親河」藝文活動,呼籲政府不要輕易破壞自然生態與人文資產,為後代子孫保留人文精神,切勿成為歷史罪人!
為什麼需要興建「淡江大橋」?
整理歸納環評報告書上所寫的:一、連接台2線與台61線、台64線之網絡,縮短淡水與八里間之陸上交通,健全北部濱海公路系統;二、提供淡水、北海岸地區往來台北港、桃園機場之便捷公路;三、配合「台北都會區快速道路系統發展計畫」,改善台2線竹圍段及關渡大橋交通壅塞情形;四、促進台北港及淡海新市鎮之發展;五、配合淡水、八里輕軌捷運之興建;六、串聯淡水河兩岸之旅遊觀光發展;七、主橋之美觀將成為北部地區新地標。
那就讓我們來一一檢視這些所謂的「必要性」是否真為必要?
一、縮短河口兩岸之交通:
「淡江大橋」主橋長度約900公尺,計畫範圍約6公里,所縮短的從淡水到八里免繞行「關渡大橋」的約15公里路程,大約是20分鐘車程,而目前預算是147億;也就是為了節省這使用次數尚不知如何的20分鐘,我們每公里得花費至少24.5億去成全,台灣在已經潛藏負債超過15兆的「國力」下,我們還禁得起如此奢侈嗎?
二、淡水往來機場或台北港較為便捷:
台61線為「西濱快速道路」,台64線為「東西向快速道路八里新店線」,這兩條路都提供了台北港方便的聯外交通,一條直達桃園機場,一條上高速公路,也可到達桃園機場;但問題是,有多少淡水人或北海岸人經常要去國際機場?將來台北港可能開放中國客輪通航,又有多少淡水人經常要從台北港到中國?
三、改善竹圍路段與關渡大橋之交通:
依據交通部公路總局所查到的交通流量資料,以及現場觀察,在在顯示淡水交通大多往台北市進出;而不論是關渡大橋之流量或竹圍路段之流量,都遠不及大台北地區其他橋樑或尖峰路段之流量;另在登輝大道林子出口以及關渡大橋往八里方向之路段,車輛更是明顯稀少,表示淡海地區往八里之車輛並不多。那麼,若是為了紓解竹圍交通,難道竹圍車輛會繞往淡江大橋再往五股方向?所以淡江大橋對竹圍路段與關渡大橋之交通改善會有多大助益?而且本來坐捷運來淡水的觀光客,一旦大橋建成就可能改成開車來淡水,難道不會造成淡水市區更大的壅塞車潮?
四、促進台北港及淡海新市鎮之發展:
先以淡海新市鎮來說,從1994年開發到現在,原本一期預計進駐13萬人口,結果將近20年下來,人口達成率只有10%,而土地閒置率也高達8成,已建樓房空屋率也有4成,新市鎮發展不起來有其先天與後天因素,先天如:冬天凜冽之東北季風、淡水離台北都會區偏遠等,後天如:台灣人口成長率趨緩、房價偏高、貧富不均越來越嚴重、全台與新北市空屋率高達19~22%等等;而台北港本身不僅只有3成使用率,所欲發展之「台北港特定區」更因為台北港之砂石車密集而將影響生活品質,加上其他跟淡海一樣的因素,這兩個新市鎮真能發展得起來嗎?
五、配合淡水、八里輕軌捷運之興建:
如前所述,兩個發展不起來的新市鎮,卻要再花大錢為他們興建捷運,以淡海輕軌來說,總經費預計153億,又是一筆可觀的數字,真值得我們做這樣的投資嗎?再說,所謂「輕軌捷運」並非現在捷運之延伸,而是走出捷運站之後另外接駁的有軌電車,既佔用路權,又有一大段高架,如真有交通需求,為何不直接將公車系統做好?反倒是今天的淡水捷運壅塞情形來看,為何不加開班次以紓解人潮?我們真的是鼓勵大眾交通系統的使用嗎?至於八里地區的捷運,根本連個影子都還沒看見,為何這麼急著一定要花大錢?
六、串聯淡水河兩岸之旅遊觀光發展:
淡水河兩岸之觀光接駁目前有渡輪,如果有了河口大橋,渡輪業者的生存不會受到威脅嗎?更何況,淡水現在的觀光難道不夠興盛繁榮?假日塞車已經讓大家叫苦連天了,如果我們繼續發展更蓬勃的觀光業,難道不會反而嚇走觀光客?再說,許多遊客是因「淡水夕照」慕名而來,如果河口堵了一條橋,夕陽美景將不再如昔,難道不會影響淡水觀光業?而八里地區觀光業最蓬勃的就是靠渡輪帶來的觀光客,一旦大家都走河口大橋,車輛疾速而過,為八里帶來的究竟是觀光還是車潮?
七、主橋之美觀將成為北部地區新地標:
「淡水夕照」是自古有名的天然與人文景觀,天然在於淡水河口的兩岸夾峙所造成的特殊夕陽美景,人文在於許多文人雅士為她填詞作畫,留下許多珍貴的人文資產與記憶;一旦大橋蓋成,不論設計再怎麼精美,人造物如何與大自然競美?有人舉例國外,認為大橋一樣可以為夕陽美景添色加分,但淡水為何一定要成為另一座城市?淡水難道不可以發展為具有自己特色的淡水嗎?北部並不缺乏爭奇鬥麗的地標,但是廣闊的淡水河口只有一個!
由以上不是理由的理由來看,淡江大橋的「無急迫性」及「經費問題」似乎在20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昔,那為何新北市政府仍執意要興建?只因淡江大橋確有其非蓋不可的理由:
一、八里台北港將來要開放中國客輪通航,中國觀光客可以直接從八里上岸,坐著遊覽車經過河口大橋到淡水觀光,然後到台北市區,遊客對八里來說只是「過路客」,那請問為八里帶來什麼觀光價值?對淡水來說,只是引進更多車輛,造成市區交通更混亂而已!如果真的通航,難道現有的渡輪不足以支應交通需求?更何況中國遊客也未必要來淡水觀光,他們直接坐上遊覽車經台64線到台灣各地豈不更方便?!
二、台北港通航客輪,以及道路連結桃園國際機場,恐怕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就是將來淡海地區要發展觀光賭場!
雖然我們的「博奕條款」目前還沒開放台灣本島設賭場,但是財團已經摩拳擦掌看好地點,在台灣以「財團治國」的氛圍下,難道淡江大橋不是為了這些賭場大亨鋪路?而不僅蓋橋要花我們納稅人的錢,就連開賭之後所必須付出的社會成本也將由我們來支付,尤其住在淡水的居民更是首當其衝,而八里也將成為難兄難弟!
三、淡海新市鎮一期樓房只有6成買氣,其中又有大約一半是買來做投資的,晚上去看看新市鎮的大樓燈光就知道了,或是白天去瞧瞧大樓外的冷氣也略知一二,一個發展20年還這樣零零落落的新市鎮,房價從最初一坪6萬、10萬一直喊到現在的20多萬、30多萬,當初為「平抑房價」而開闢的「淡海新市鎮」,早已不是服務無殼鍋牛,而是服務房地產投資客了!
有房地產專家說,新市鎮發展不起來全是因為交通建設沒做好,所以每逢淡江大橋或淡北道路、淡海輕軌等交通建設被提出,房價就要漲個幾萬塊,一旦交通建設消聲匿跡,房價又再度下跌,這漲漲跌跌之間不知套牢了多少投資客?而為了幫這些投資客解套,明知是個發展不起來的新市鎮,也要如國王的新衣一般,大餅畫得讓人垂涎,甚至還要發展第二期、第三期,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為了這些夢話、這些海市蜃樓,全國納稅人至少得付出淡江大橋147億、淡海輕軌153億、淡北道路42億,加上淡海一期的負債、淡海二期的開發預算,一共1400多億!如果還要連那個佔地4000多公頃的巨大蚊子港–台北港一起來算,那更是天文數字了!
綜合以上來看,如果你不是賭場大亨、如果你不是房地產投資客、如果你也不是好大喜功的官員,為什麼要支持淡江大橋?如果你是講求生活品質的淡水居民、如果你是希望發展八里與淡水觀光的生意人或渡輪業、如果你是希望治安良好讓子女都能安心成長的淡水人、如果你是喜愛淡水及河口夕陽的觀光客、如果你是不希望淡水交通更壅塞的開車族、如果你是力行生活環保與節約的捷運族、如果你是不想再花冤枉錢的納稅人,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反對淡江大橋?!
(本文作者:施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4. 台北港的大夢
如果你執政八年建樹不多,歷史定位是「無能」,管他是航空城還是空城,管他淡海空屋比人多,反正地皮一炒,樁腳、議員高興了,還是會含淚投票的。(反正那幾百億、幾百億是國家的錢,不花白不花)
在下認為,『所縮短的從淡水到八里免繞行「關渡大橋」的約15公里路程,大約是20分鐘車程』應是指平常上班日的非交通流量尖峰時段而言。當上下班時間,尤以在週休假日時,光是在竹圍至紅樹林這不長的路段,塞車的時間往往會到達20分鐘,嚴重甚至近一小時,假日時晚間回台北市區的車流回堵到俗稱『登輝大道』的淡金路上,這交通問題實亟待解決。
我認同淡江大橋不應破壞淡水河口的天然景致,也認同環境評估應審慎進行,但在關渡至淡水路段因環評未過已無法拓寬及增設快速道路的情況下,如果淡江大橋不蓋,淡水地區除捷運外的對外交通又該如何解決呢?
淡水新市鎮如同作者所寫,的確房價高漲,購屋者也多為投資客,然目前該處的生活機能已逐步改善,家樂福已開幕,淡水郵局已完工,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已設分校,而另一所科技大學(據說是華夏?這部分在下不確定)也計畫在該地設立分校,而國中、小的預定地也早已規劃完成。現今與淡水市區的聯絡道路已規劃完善,諸多大眾交通工具營運路線也持續增加。可預見的未來趨勢是居民住戶將逐漸由淡水市區往該處延伸,淡水新市鎮之發展可期,早已非當初國宅一坪『六萬六』的荒涼景況可比,雖然空屋率高,但當地已有不少新遷住戶。面對住戶勢必日漸增加的情形,對外交通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若無比其更好的改善交通方案,我認為淡江大橋為目前可見相對較佳的選擇。然而蓋橋的前提是政府應尊重專家與環團意見,建設出一條既不破壞景觀亦對環境友善的聯外橋樑。既然如文內所提到,不少專家學者、環保團體及藝文界人士均對此橋有意見,政府就不該獨斷獨行,草率開工,應當開啟協商管道,取得多方面的最大共識,以免日後爭議不斷,罅生後遺。
在下雖非於當地開枝散葉、綿延數代的在地人士,然身為淡海新市鎮十餘年的住戶,斗膽在此放肆些許拙見,乞盼各位先進不吝指正,謝謝!
Nice, 我們就是想要聽some 居住於當地之人的心聲,因為只有你們知道甚麼對自己最好!
大眾運輸才是關鍵阿~為何會塞車?只是大家不自己開車哪都到不了
公車接駁系統做不出方便性和效率~才造成塞車阿
而且瓶頸路段才不是在那。是在台北市往淡水的那一條~~
八里接淡海有蛇用~
今天我走到大屯山頂往淡水出海口一看… 真慶幸自己是住在山上的人~
LW說的有部分為真,但該路段於尖峰時間的塞車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而假日時段大塞的問題主因在於淡水遊客過多,捷運在該時段可說是完全飽和。
但也只是無法應付假日遊客的程度而已。這種問題完全可以靠加強大眾運輸系統來解決。
因為實際上在平日,無論南來北往,光是到北投附近車廂就淨空了,更不用說平面道路。
我學生時代幾乎每天以捷運或機車往來於台北市區與淡水間,就我數年間所見,通往淡水的平面道路,扣除竹圍至紅樹林路段持續大約十五分鐘的壅塞(主因在竹圍捷運站前的路口設計不良),全路段是沒有問題的。
住戶的部分,不要說新市鎮了,連淡大旁邊北新路那幾棟半新不舊的公寓大樓都沒住幾根鳥毛了,要怎麼相信會有人在此地置產?
不曉得D所指之竹圍捷運站路口設計不良所為何事?
竹圍地區沿線事實上政府已有限建以做為日後徵收之用,但是因拓寬及徵收經費高達八十八億元而被立委封殺。以我開車上班的經驗來談,塞車時間多為上下班尖峰時段約三十分鐘左右,或許有人會問不過就每天上下午各三十分鐘,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建一座橋嗎?但是對淡水人而言,每天三十到一小時的塞車時間不會只是「不過」而已。
事實上塞車問題如果可以解決,我相信多數在地人不會去支持這些開發案。而且如LW言,淡水真的有在發展的趨勢,必然要有其他措施紓解可以預期的車潮,也勢必要在北淡道路與淡江大橋之間做選擇。
台二線竹圍段拓寬 卡?交部:研議
http://www.iot.gov.tw/ct.asp?xItem=248646&ctNode=2016
台灣要增加GDP 除了發展觀光賭場別無他法了 新加坡就是我們的典範 我跟郭董看法一樣 淡水就是台灣的新加坡 淡江大橋就是開啟淡水希望台灣希望的第一把鑰匙
此外別無他法了
環保的高論讓人無法苟同,你一定不是淡水人,光說不練,無作為又不食人間煙火,假環保之名,讓人作嘔,不齒。
誰需要淡江大橋這句話,我敢相信這位作者絕對不是淡水人。
你能相信一段10分鐘車程因為路況不好因為雍塞可能會把時間增加至一小時嗎,你說新市鎮建不起來甚至我還看到有人說淡水那些地方鳥不生蛋,你們可以回來看看淡水現在是什麼樣子嗎?我覺得147億真的很多,但如果政府配套措施做得更好,把淡江大橋變成雪梨大橋那樣,試問周邊光觀環境不會變好?大多數人只會說為什麼要花我們的錢在淡水身上,大家永遠只會想到自己,你家路燈壞了就趕快叫政府來修那為什麼我們要花錢給你們修路燈?請大家同理心對待每個屬於台灣的居民,不是你們才有繳錢,我支持蓋淡江大橋但是政府必須要有一定的決心發展,如果可以變成世界知名景觀誰會反對?如果它變成每年國庫收入的重要來源誰會反對?每個都說要環保但是講到賺錢大家都是跑第一?
早該蓋淡江大橋了啦!政府真的很沒效率耶…一直被一些無聊人士給祖擾,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淡水交通早已超出負荷,沒有交通,當然不用談什麼台北港特區,因為你已經先預設立場,請為全淡水八里及整個北海岸居民的生計及未來著想,不要再為反而反ok? 我住淡水十幾年,每個人都罵政府的要死,嘲諷淡江大橋是選舉橋,現在好不容易又有個影了,不要再那邊危言聳聽,巔倒是非了,ok?
蓋淡江大橋才是能夠發展觀光產業,你的內容真的完全不專業
1. 淡江大橋可比蓋的像國外一樣,如雪梨,舊金山,東京台場彩虹大橋,美觀漂亮,而且晚上夜景更棒,淡水河面反射橋上燈光,更顯浪漫,以後會有更多的媒體工作或從事藝術的人會來這邊取景拍戲等等
2.淡江大橋上規劃五線共構,一般人除了騎自行車還可以走路上橋,傍晚時分,夕陽落下,在橋上更可以有更棒的角度欣賞夕陽,以後會看到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橋上放腳架,拍那夕陽落下的軌跡,我去過的國家很多,回頭看看淡水,總覺得因為某些人個人的利益讓淡水無法好好發展,就覺得很感嘆
3.台北港現在已經小三通,未來橋概好後直通機場只要30分鐘,更能帶動整個觀光產業
4.你提到的IFR,這正是將淡水的就業及產值發展到最高的理想目標,其實周錫偉之前的作法,真的不錯,米高梅董事長也曾經來探勘過,淡水整個腹地海岸,非常適合發展成國際的觀光休閒海岸城市…只可惜政治因素,中央並不重視,加上交通的整個發展受到阻礙…SO SAD
這個議題讓我感受到當初十大建設中的高速公路議題,反對者說“高速公路是讓有錢人走的”因為當時台灣的車不多,現在就有點這個味道。沒有完善的交通路網建設地方如何發展?
我想要看到淡江大橋放煙火,像國外一樣一定美呆了!快蓋啦!
過去曾在淡水居住過五年,老實說淡水的夕陽對居住在當地的我實在不感興趣。三四十歲每天必須早出晚歸,對當地人來說是居住的地方。上下班進出台北市車流量大、車速慢是一定的,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假日遊客的車潮,若不是必須進台北市,假日我都不出門盡量待在家,不然出門後就得晚上九點十點後才能回家,不然肯定是塞爆了,橋如果早蓋好對當時的我肯定有幫助,當時每年要去桃園機場超過十趟以上。對外人來說淡水是來觀光看夕陽,對居住當地人來說是苦不堪言。就像是又要手機收訊好,基地又不能蓋在我家附近一樣。
什麼!? 你說交通嗎? 如果只是交通的問題 只是要通勤上下班 作者不是說可以加開捷運班次嗎?
什麼你上班的地方搭捷運還要轉公車不方便? 哇….全台最方便的公車網絡系統你都嫌不方便 那你搬去日本還是紐約住好了
但不得不說還是有些人有開車的需求 我倒覺得台二線竹圍段的確可以蓋快速道路阿 就在原道路上方蓋成高架 總可以紓解車潮了吧
堅持要交通的人 請問! 到底關淡江大橋屁事….
很顯然你不是淡水人
不是住在淡水區內的人 請滾…
捷運可以到哪?請問在五股上班的人他要怎麼過去?請問你到新莊三重中永和土城上班,
你會選擇開車還是搭捷運?你有算過搭捷運的時間跟開車的時間差多少嗎?全台最方便的公車網絡系統?你在做夢嗎?塞車塞成這樣還搭公車,難不成你的公車會在空中飛?哈哈
蓋高架大橋??別沒SENSE了,蓋淡河北側平面道路才是根本之道,C/P值比,高架貴又沒有辦法跟淡河北側有一樣的分流效益,建議你去跟新北處交通局要一些資料來看看再做發言吧!
淡江大橋?他的效益太大太大了阿…外國人都看得出來喔~功能太多不想跟你浪費時間
1. 舒緩假日車流
2. 增加在地就業機會 (想想為什麼當初周錫瑋縣長想要打造IFR?)
3. 提高國際知名度,增加觀光收入,提升台灣GDP (台灣的電子業已逐漸式微,一定要突破現況)
4. 節能減碳 (環保團體認同節能減碳的話,就不該反對淡江大橋),為什麼可以節能減碳?自己想想
5. 核災逃生橋,北海岸有三座核能發電廠,是不是要為自己多留一條逃生道,自己想想
.
.
.
好處族繁不及備載
我住在竹圍,每逢假日,幾乎無法出門,因為民權路(中正東路)上車子太多了,動彈不得。
我們為什麼需要「淡江大橋」呢?
因為淡江大橋可以舒解來淡水觀光的人潮,住在台北盆地南半部的人(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地的人要來淡水可走六四快速道路,由淡江大橋進入淡水,這樣起碼可以舒解1/3的人潮。當然如果「淡北快速道路」也能盡快完工,那麼我們住在竹圍的人才能有像樣的「馬路通行權」。
淡江大橋會讓美麗的夕陽成為絕響嗎?
話說本人經常騎腳踏車去八里,在關渡大橋下經常看到攝影玩家在拍日出,如果沒有關渡大橋的陪襯,他們拍出來的照片是很普通的,但有關渡大橋在裡頭就不一樣。所以橋會不會成為景觀的「殺手」,那要看這座橋是怎麼設計了。希望將來蓋出來的橋不但不會破壞景觀,反而更能為淡水美麗的夕陽增色。
再說,如果你堅決地認為橋一定會擋住了夕陽,那麼我告訴你,您只要走到「漁人碼頭」去欣賞,您認為礙眼的淡江大橋就不會進入您的視線了,或者您步上大橋,更壯闊的淡水暮色將呈現在您眼前!
淡江大橋蓋好後將為淡水增添一處勝景,那就是「日出」。其實從五股的觀音坑溪口一帶到八里挖子尾的觀海長堤這一段淡水河左岸,一直都是攝影玩家拍「日出」的地方。如果有淡江大橋,那麼淡水河的粼粼波光加上面天山的層巒、雲彩,將使「淡江日出」成為世界級的美景。
所以,你我都需要「淡江大橋」!
我覺得現在很可惜的是大家都只是在吵蓋不蓋,我當然覺得就交通問題上,蓋橋可能真的有改善
但是贊成蓋橋的人不覺得詭異嗎?全世界哪有座橋是蓋在 河流最寬處,最靠海的地方,這種東西真的蓋得成嗎?還是又是永遠蓋不好的錢坑?會不會最後成麼都蓋不成只破壞了美景與環境呢?用點腦袋思考一下巴
簡覆上面留言:
一、西濱快速道的每一座橋都蓋在河口上,淡江大橋可以看成是西濱快速道路的延長。橋要蓋在需要的地方,不管是在河口還是在峽谷。
二、世界最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長達35公里的六線道高速公路橋都蓋得成,區區900公尺的淡江大橋會蓋不成?台灣的工程人員的技術沒那麼落伍好嗎!
以目前在網路上流傳的設計圖來看,工程單位有意將淡江大橋建成「雙橋塔斜張橋」,我個人覺得這有點不妥,理由如下:
一、淡水風景線的主角是淡水河、觀音山、面天山和海上的落日,高聳的斜張橋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工程單位宣稱這橋將成為新北市的地標,這就叫做「喧賓奪主」。我們應該要有個觀念,人造景觀只能配合天然景觀而存在,千萬不要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二、「漁人碼頭」內已經有一座斜張橋了,斜張橋就算再壯觀,同一個地方有必要弄得觸目皆是斜張橋嗎?
雙橋塔斜張橋讓淡水河口長了兩顆犬牙,我個人覺得殊不美觀,希望工程單位能仔細咀嚼回味古人所說的「長橋卧波」或「長虹卧波」的審美觀後,再做定奪。澎湖觀音亭的「西瀛虹橋」的設計不但沒有人說它擋住了「夕陽」,反而相得益彰地成為攝影玩家爭相獵取的目標,這就是人造景觀配合天然景觀成功的顯例。
不是會請國外的設計師競圖然後再由藝術家評選嗎?
應該不會採用斜張橋
我個人倒不是特別反對斜張橋,我反對的是大橋設計者企圖「喧賓奪主」的心態。
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據說美國要蓋「甘迺迪紀念圖書館」時向全國徵圖,許多建築師攜來設計圖應徵,只有貝聿銘兩手空空而來,原因是:建築地點沒有確定,他無法構思設計圖。(本來想建在哈佛大學,但被拒絕了)可見名建築師是很注重他的作品和周遭環境間的協調的。
行經河濱腳踏車道,從竹圍向紅樹林望去,可見淡水河中矗立著兩座台電的高壓電塔,我總覺得這兩座電塔和河濱的風景實在不搭調。
在淡水河口不管是建築斜張橋或吊橋,恐怕都免不了要樹立高聳的橋塔,這樣做妥當嗎?
在交通部公路總局《淡江大橋規劃報告》中有下列這樣的一段話:
「主橋工程應以配合淡水河河口之地理環境及景觀,建造淡江大橋為淡水–八里地區之重要地標為首要,俾使主橋優美的外觀及富有創意、嶄新的造型,在遼闊的淡水河口,凸顯其壯麗的景觀,更能與不遠處八里端之觀音山景遙遙相望;與已負盛名的淡水暮色相得益彰。」
這段話中有幾個字眼我們要特別注意,一是「地標」、二是「壯麗」、三是「和觀音山景遙遙相望」。
規劃者想要設計出一個高大壯麗的地標,並和觀音山與淡水暮色相媲美。我想任何人如有幸榮膺淡江大橋設計者的話,誰不想名留青史,因此,高大、壯麗、絢爛幾乎成為他們共同的思考方式。
也許我個人比較保守一點,我的想法正好相反,這座橋應該要極簡、樸素與低調,臣服於觀音山和面天山的腳下。我們只是不得已跟大自然借道而已,不須藉此張揚。當然我不反對這橋要有點特色,以免跟其它橋雷同。
大直橋、重陽橋、新北大橋,連最近落成的社子大橋都是斜張橋,我想它們的設計者也都希望它們成為「地標」,結果誰也賽不過「101大樓」,所以打消「地標」這個念頭吧!「和觀音山景遙遙相望」這句話尤其可笑,觀音山有六百多公尺高,一個橋塔要如何與之相「遙遙相望」?
世界有名的大河,如密士失必河、亞馬遜河,它們的河口都沒有成為有名的「風景區」。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它的出海口也沒有成為觀光區。
濁水溪口也沒人去覽勝。
何以淡水河口這麼多人願意來?
山水,山水,有山也得有水來共襄盛舉,兩者配合得宜方能成為「名勝」。
日月潭如果只有山或只有水,那就不可能有今日之盛名。
所以,淡水河口的靈魂不是「夕陽」,而是淡水河、觀音山和面天山這三者和諧的搭配。
近日看報紙方知,新北市政府終於要對淡水河口兩岸建築物的高度加以限制了,
這個規定雖然來得晚,但有總比沒有好!
淡水河口風光的殺手不是別的,正是那一棟棟高樓,它們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使得在河濱騎車、散步的人沒有辦法瞻仰青翠山巒的容顏。
不知新北市政府這個新規定的「範圍」有沒有達到面天山和觀音山「山體」的部份,如果沒有的話要趕快加進去。
君不見面天山半山腰(小坪頂)的地方已出現幾棟超高的大樓了嗎?
想想看,如果日本富士山的半山腰出現幾棟大樓,那會是什麼光景!
昨天晚上(11/19)公視八點的節目討論了「淡江大橋是否該蓋」的問題,正反雙方辯得很激烈。
反方來賓有個論點是:說到塞車,台北、新北市區到處都塞車,為了淡水的十多萬人口,政府要出資一百多億,不合經濟效益,言下之意是在諷刺淡水人貪得無饜。
唉!話說到這分上就傷感情了。
一、其它地方塞車您都可以繞個彎走,唯獨淡水不行,路是唯一的一條。
二、淡江大橋總造價預估固然是是一百多億元,但平均每公里十多億元,並沒有特別高。為宜蘭四十多萬人口挖雪山隧道可以,為淡水人造條橋就不合經濟效益,這不是歧視那什麼叫做歧視。
不反對淡水和八里的交通建設,但考慮淡水河的美景,何不蓋海底隧道?從廈門五通到翔安長6公里的海底隧道,對岸都能蓋得起來了,這個1KM的從淡水到八里海底隧道沒道理蓋不起來,又可以保留夕陽美景
就我個人所知,建河底隧道可能有下列問題:
一、隧道在淡水這邊的出口在沙崙路,據公路總局說,如採隧道設計,勢必有數棟高樓要拆除,公路總局認為阻力太大。
二、隧道施工的成本比橋梁昂貴許多。
三、橋梁可以讓行人和鐵馬客上橋觀景。
在淡水河中樹立高聳的橋塔好不好?
有兩個現成的例子可供大家檢驗:
一、從紅樹林到對岸八里有三座台電的高壓電塔樹立在河中。
二、台北港有好幾座橋式貨櫃起重機樹立在碼頭上。
斜張橋和吊橋樹立的橋塔所造成的視覺衝擊和台電的高壓電鐵塔其實是相去不遠的。
而站在淡水漁人碼頭向八里望去,最明顯而刺眼的東西就是台北港的橋式貨櫃起重機。
因此,吾人若要在淡水河口造橋,務必謹慎小心。
但另一方面,雖然說「天然ㄟ尚好」,但人造的東西也並不一定就讓人們產生視覺上的不快。譬如杭州西湖的「蘇堤」,蘇堤是蘇東坡築的,有堤有橋,一直到現在,人們對蘇堤只有歌頌,沒有詛咒。顯然,蘇堤對西湖而言是加分的。
世界上有所謂的「經典名橋」的,例如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就是懸索吊橋中的經典之作,澳洲雪梨港灣大橋也被捧為鋼構拱橋的名作,至於斜張橋之典型則非法國米約橋莫屬了。
它們的共同處是所在地點原非「名勝」,有了橋之後而成為「名勝」,也就是該地因橋而成名。
吾人如果把這些橋搬到杭州西湖或日月潭蓋將起來,那恐怕會由「經典名橋」翻轉為「最煞風景名橋」了。這就如同港星成龍的鼻子長得好,你就要求美容醫師也幫你做一個在你臉上一樣,能看嗎?
總之,淡水風景線的主角是淡水河、觀音山和面天山,千萬別有「造一座雄壯威武、金碧輝煌的大橋」來與之媲美、爭勝的想法。務必讓此橋像「蘇堤」對於「西湖」一樣,是具有加分作用的。設計師們,加油了!看你們的了!
海底隧道早就有評估過了…成本效益不符合現況,淡江大橋絕對是解決淡水北海岸通往各地的最佳解藥
橋蓋了以後,希望我們這邊爭氣一點,把八里的觀光做起來,讓這邊的收入好一點..我是八里人
明明知道淡水交通不變還硬要往台北上班,你不是自找麻煩是什麼?
自己想住清幽,留一堆噪音廢棄給沿路上那麼長一條的住民(保含生態)
這不是損人利己是什麼?
喜歡交通便利就直接住台北天龍國,不要住那麼遠還靠邀交通問題!!
希望自私的開車族能體認自己破壞環境的事實,不要讓生命西廢棄噪音了,我必須誠懇的說你們真的很靠邀
最後加句最近聽到的公道話:
人類應該配合大自然,而不是大自然配合人類
把大自然變成威秀
別說不可能
我在地淡水人,全力支持淡江大橋!他人誤亂
那些沒長期住在淡水的人別在那說風涼話,自己先住進來,記住,要住在淡水舊市區或新市鎮喔!
不是竹圍,每天你進出塞個半個小時,另外你家若有人需要急診要去馬偕,也祈求不要送往醫院的路上xx了,因為實在太塞了, 講那些風涼話的人,最好你家不開冷氣,你家沒機車汽車,你平常都搭捷運公車,如果你以上都做到了,在來談環保,不然一切都是屁
世界在改變,人的思維也要變,以為自己很崇高,一切講環保,總以自己為出發看事情!自私!總以環保為由阻礙發展,淡水很漂亮,要發展就要規劃建設,都什麼時代了,去當原始人好了!台灣基礎建設是最爛的!看看國外,造座橋怎麼了!早該蓋了!蓋漂亮一點,順便帶動淡水發展,最好再蓋個賭場!觀光溫泉酒店,遊艇碼頭,綠化做好!成為台灣最漂亮的地方!增加財政收入!國家競爭力都已經那麼差了,還看夕陽!那是10年前,現在來淡水,是看漂亮的橋+美麗的夕陽,順便去賭場玩兩把,再搭遊艇出去看看海,回頭再回酒店泡溫泉吃美食!國家賺錢,觀光客帶來商機!這樣不好嗎!這事讓我想到蘇花公路,造條蘇花高能破壞環境嗎?還是一句話,回頭去當原始人吧!自己種菜自給自足,把自己封閉起來!台灣人真的太扯蛋了!不是環保團體就是人權團體,殺死人居然不能判死刑,這什麼世界!
守住淡水河”我看你應該守住自家空地,不要蓋房子,去住山洞好了!別找淡水河說事!你喜歡沒有橋的淡水河,別人不見得喜歡!你應該也是不差錢的人,不顧國家發展,不顧別人人生計的自私人!你想要的生活應該在非洲,沒開發的地方,台灣不適合你!還有金門要蓋大橋,你也去反對一下好了!唉~腦袋在想什麼~如果大家都願意走路騎腳踏車去淡水,那橋不蓋我同意!都塞車,人口爆炸了,你還夕陽哩~你以為淡水是你的喔~拿個夕陽就不能蓋橋了喔~有橋拍起照來更美!不要光想自己私慾,替淡水人,台灣發展多想想吧!
自從去年11月26日留言後,我就一直在想有沒有建橋而又不破壞景觀的方法。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google的地圖上日本的琵琶湖有座橋,
琵琶湖是日本的名湖,要橫跨這個名湖建座橋而且又不會被罵到臭頭,日本人到底有什麼撇步!
於是在網路上搜索琵琶湖大橋的圖片,有了!
我用文字沒辦法形容,請有興趣的朋友大家都google一下。
也請將來要設計淡江大橋的人、要評審淡江大橋設計圖的人都參考一下。
那是一座樸素,和周遭環境協調,又不失「長虹臥波」之美的大橋!
早就該蓋好的橋,要看夕陽去橋上看或觀景台更好。
一、八里台北港將來要開放中國客輪通航
ans:可以提高淡水區就業機會與觀光價值。
二、台北港通航客輪,以及道路連結桃園國際機場,恐怕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就是將來淡海地區要發展觀光賭場
ans:要發展觀光賭場,還要淡水區市民公投吧!!拿這個理由來反對淡江大橋,神經病呀…
三、淡海新市鎮一期樓房只有6成買氣,其中又有大約一半是買來做投資的,晚上去看看新市鎮的大樓燈光就知道了
ans:新市鎮一半是買來投資的,你的資料是那裏來的,我都住在新市鎮5,6年了,住的社區,5年前蓋的社區8、9成都有人住。最近1、2年蓋的,基本上也有3成以上。小弟不才,5年前買了一間2房的,最近才賣掉2房的,換一間3房的,都在淡水新市鎮裏,這樣你也要把我看成投資客嗎??
沒住在淡水的請閉嘴
我的想法是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應直接來一個在地公投,少數服從多數,由當地人自行決定,我相信就能解決問題!
寫這麼多有什麼用!反正台灣就是那裏破動補那裏,跟你無關寫負面跟你有關寫正面,永遠在原地踏步,不像歐美國家建設提早20年,有誰想過20年後要花更多的經費去建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