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食與農,竹教大找出傳統文化新商機

當文化成為生意,如何避免商品化流失內涵?新竹教育大學20多名學生,花了一個學期深入北中南各個社區,利用當地文化特色,設計岀七組「食與農」的創意作品:有學生要在竹北水泥叢林,打造食物森林;還有學生設計方便又時尚的農用腰包,連農民都稱讚,還打算量產。開課老師張瑋琦表示,許多學生作品讓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反思文化與商業市場的平衡。」

文化產業要有文化底蘊做後盾

竹教大教授張瑋琦認為,文創產業必須以文化為基底,考量消費市場需求,取得平衡1
竹教大教授張瑋琦認為,文創產業必須以文化為基底,考量消費市場需求,取得平衡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系教授張瑋琦,開設「文化與創意產業」課程已三年,今年和莫拉克社區培力據點(旗山杉林)、粘巴達假日學校、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淡水文化基金會、一籃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讓學生到各地蹲點。

他認為,文創產業若沒有文化底藴作後盾,只是空有軀體的商品,唯有進入田野,才能真正了解當地文化。

每週六在淡水舉行的新北市農民市集,有許多小農帶著用心栽培的無毒蔬菜到場販賣,竹教大兩名學生利用市集食材,打造「蔬食滬」:將南瓜打成泥、裹粉油炸成金黃酥脆的半圓形,就像著名的淡水夕照,取名「夕照南瓜餃」;將番茄浸漬蜂蜜,酸甜滋味名為「戀人蕃茄」,隱喻約會的情侶。一系列作品,以月桃葉搭成的小船為食器,詩意十足。

有同學以淡水有機農夫市集食材,結合當地風景人情,開發出「蔬食滬」小點心2
有同學以淡水有機農夫市集食材,結合當地風景人情,開發出「蔬食滬」小點心

時尚農具包,耕種讀書兼打卡

除了美食創新,也有人選擇回歸田園。四名學生南下高雄美濃,聽聞當地農民抱怨農具無處放,「走到田尾,才發現鐮刀掛在前面。」和鄰近的莫拉克杉林大愛園區媽媽討論後,設計岀可以放袖套、帽子、農具的帆布腰包,還巧妙隔出分別可放書籍、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夾層,取名「暇樂耕讀包」,希望透過這款耕讀包,讓更多人認識農村文化,也鼓勵返鄉務農的青年,保持閱讀習慣;未來預計由大愛園區媽媽量產製作,收益的5%將捐給社區。

學生為了貼近農民需求,還特地到木瓜園幫忙除草,雖然又熱又累,但勞動結束後,吃到現摘木瓜,「那真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木瓜!」學生說,看到農民自給自足、樂天知命的態度,「讓我們對成功有了新的定義。」

農具包可以放鐮刀、鏟子,網袋可放袖套,還特別設計放手機的隔層,讓農夫可以拍照打卡1農具包可以放鐮刀、鏟子,網袋可放袖套,還特別設計放手機的隔層,讓農夫可以拍照打卡2

農具包可以放鐮刀、鏟子,網袋可放袖套,還特別設計放手機的隔層,讓農夫可以拍照打,也可以放下書籍和mini iPad

農具包恰好可以放下書籍和mini iPad,讓農民耕種不忘讀書、拍照不忘打卡2

找到文化和商業平衡,學生掙扎中成長

然而,進入田野,考驗雙方對異文化的接受度。就有學生表示,一開始社區民眾對他們的的行銷提案很滿意,但當他們進一步建議融入地方特色,做出獨特色彩,社區就不願配合,「我們希望商品在市場有區別性,但社區希望能看到立即的成果,再評估是否跨出下一步。」不斷在生產者與消費者角色轉換,學生坦言十分掙扎,但也期許自己成為文化和商業的中介平衡。

以文化為底,找出消費市場需求

「衝擊、掙扎才是學習過程。」張瑋琦表示,如何設計出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是文創產業的課題,這堂課不是要選出最完美的作品,而是希望學生在過程中,反思現代社會文化商品化的優缺點。

文創產業近年日益蓬勃,卻也招來空洞化的批評,是否擔心學生「以城市看鄉村」、讓文化成為淪為商品;張瑋琦表示,談文創產業,得先認清大部份消費者是城市人,學生的眼光,正好反映出消費市場,因此不存在「城市看鄉村」問題;若最終目標是保留傳統文化,那重點就是如何以文化為基礎,將傳統的「生活工藝」,轉換為城市需求, 持續、長久對社區有幫助,「文創產業要扮演的就是這個平台。」

同學實地參與農事,設計出後背包、農具包、書套,未來可望和莫拉克杉林大愛園區媽媽合作量產上市
同學實地參與農事,設計出後背包、農具包、書套,未來可望和莫拉克杉林大愛園區媽媽合作量產上市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