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習慣吃全麥的Roti(印度烤餅),回來台灣以後,吃精緻的白米反而覺得不太習慣,容易昏昏欲睡。」捏起兩片自己手工揉團、醒麵、擀平、放在瓦斯爐上簡單烘烤的Roti,留學印度四年的張馨文說,自己平常去圖書館,就帶著這樣兩張餅與白煮蛋,簡單吃完,馬上又能開始繼續研讀,果然精神奕奕。
「我是觀察印度同學、工人、車伕的午餐,多半也是這種Roti。吃了餅之後,好像也不太需要睡午覺、喝提神飲料,馬上就能投入下午的行程。所以我想,以前在台灣吃的澱粉是不是太精緻了?」嘗試讓腸胃與味覺重返「粗食」,張馨文開始試著自己烘烤Roti,拿給印度同學試吃,不斷修正,終於做出堪稱道地的印度麥香烤餅,讓同學點頭肯定。
自己下廚,吃掉「運動傷害」
事實上,這並不是張馨文第一次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學作料理,早在赴印度念書之前,她曾經是台灣樂生保留運動的主要幹部之一,運動面臨拆遷危機時,她壓力沉重、情緒低落,開始動手試作各式各樣的中西料理發洩鬱悶。小至親手製作芋圓、地瓜圓,大至水煮牛肉、生菜蝦鬆等令人瞠目結舌的複雜菜色,都是她試作成功的菜單,自己也在料理過程中得到撫慰。
「加入樂生運動之前,我從來不煮飯,第一次下廚,就是在國民黨部絕食抗議之後,煮一碗豚骨泡麵。」2006年,台北縣長周錫瑋宣佈「一個月內強拆樂生」,樂生自救會與學生情急至國民黨部絕食抗議四天,終於換得台北縣首次讓步緩拆。過夜抗爭的事務如麻,內外壓力交迫,讓張馨文第一次動手下廚。
「只是在充滿化學味素的豚骨拉麵中加入奶精,丟幾片豬肉,打個蛋,現在想起來根本不是什麼厲害的美食,當時卻覺得自己煮飯好療癒,旁邊的夥伴也都吃光光,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
受到鼓勵的張馨文發揮拼勁,很快脫離泡麵加工等級的懶人廚藝,挑戰中式餐館功夫菜,也試作西班牙海鮮燉飯等西式料理,不時在家揪團飲宴,讓美食陪伴她度過運動的低潮憂鬱:「壓力大、心情差,就要挑戰更難的料理、作得更好吃,心情才會好。」

留學印度,反思台灣澱粉口味
2009年,被運動扭轉人生的張馨文決定與好友到印度留學。舉凡台灣人熟悉的咖哩、燉菜、香料拉茶等印度料理,馬上成為她的新菜單:「可能我對料理有一點天份吧,就是有感覺,試作幾次,味道就會出來。」不論中西印式的華麗料理都能信手拈來、引發眾人讚嘆,張馨文也頗為得意,卻在烘烤簡單樸實的「Roti」時踢到小小的鐵板,不論怎麼做,都與印度媽媽的手藝相去甚遠。
張馨文解釋,Roti是印度人的主食,製程相當簡單,但要做到皮薄蓬鬆、外脆內軟、焦香適中,卻相當不易。「印度婆婆會看媳婦作的Roti,就像韓國婆婆檢查泡菜一樣,不合格的話,婆婆會生氣!」
她笑著說,自己剛開始試作時,印度同學臉上多流露出「什麼鬼東西」的古怪表情,但到試作後期,同學開始讚賞「這還算是比較像樣的,」但她自己卻明白,自己的成品與專業的Roti還有一段差距。
反覆的小麥練習曲:既簡單又困難的Roti
「一開始揉麵糰的階段,要用手去感覺,只用麵粉加水,加到麵糰稍微濕黏、有點彈性即可,想加橄欖油、鹽、糖的皆可,接著醒麵一小時。」把睡醒的麵糰搓成球,沾上麵粉,擀成厚薄適中的圓餅狀,即可放到平底鍋上乾煎,待雙表面皆呈金黃色,就能放到瓦斯爐上明火直烤,讓餅皮帶有焦香。
「最後明火直烤步驟是最困難的,要讓Roti內的空氣因受熱而平均膨脹,瞬間變成漂亮的大球,再趕緊拿離火爐、擠出空氣,就能得到表皮酥脆有炭焙味、內裡柔軟有嚼勁的Roti。但若沒有膨起,也還是很好吃。」張馨文笑著說,大家沒有要當印度媳婦,不需要每一張餅都適用高標準,一樣能嚐到小麥香氣。
將麵粉與水混合,加入少許橄欖油,就能製作印度Roti。將醒好的麵糰揉製成球,再擀成圓餅狀。
用平底鍋將餅兩面煎至金黃。以電鍋架放在瓦斯爐上,直接明火直烤,若能讓空氣膨大、撐開餅皮如圓球狀,就是道地的Roti。
擺脫精緻料理,找回純真味覺
在印度習慣了全麥料理,張馨文對台灣精製麵粉也有自己的觀察:「印度人很討厭白麵粉,一定要吃全麥,覺得白麵粉是沒有營養的東西,當中也混和著他們對美國的警戒與排斥。但台灣也許從農復會時代開始,就習慣接受美援麵粉、崇尚美式食物,才能在本土幾乎完全不產麵粉的狀況下,吃下這麼多麵包、麵條。」
聽聞台灣開始有農友復耕小麥,也有許多料理人嘗試以台灣小麥製作糕點,張馨文開心地表示,印度這道Roti,也很適合作懶人簡易版的「小麥練習曲」,不但低油、低鹽、省電省瓦斯,只需要用上平底煎鍋,就能把小麥當主食。若覺得味道太淡,「煎個雞蛋就變蛋餅,加點蜂蜜就當鬆餅。」
曾經以烹飪華麗繁複菜式為興趣的張馨文,現在對著爐火烘烤簡單的全麥Roti,試圖擺脫精製澱粉與美國白麵,適應口感較粗卻營養豐富的小麥滋味。帶著在街頭力抗強拆的青春期記憶前進,以印度與台灣小麥為友,來回試驗麵粉性質與水的比例,等待麵糰自沉睡中甦醒,反覆練習以適中火候烘起飽滿餅皮:「我自己的料理、自己的味覺,可能也需要返璞歸真一下吧!」張馨文如是說。
社運憂鬱症的人真的很需要!!!
是躁鬱症。